闷的拼音与全方位解析
拼音
“闷”是一个多音字,有两种不同的读音:
- mèn:表示密闭不透气或心情烦闷的状态
- mēn:描述因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引起的不舒畅感觉
这两个读音虽然相近,但在声调上有明显区别,mèn是第四声(去声),而mēn是第一声(阴平),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正确的发音。
部首
“闷”字的部首是”门“(門的简化形式),这与其含义有着密切关联。从字形结构来看,”闷”属于典型的形声字,外部的”门”部提示这个字与封闭、隔绝的概念相关,而内部的”心”则暗示了心理感受的层面。这种内外结合的结构巧妙地传达了”闷”字的核心意义——既指物理空间的封闭,也指心理感受的压抑。
笔顺
“闷”字的书写笔顺如下:
- 丶(点) – 门字上方的点
- 丨(竖) – 门字的左侧竖笔
- 𠃌(横折钩) – 门字的顶部横笔与右侧竖钩
- 丶(点) – 心字底的第一点
- ㇂(斜钩) – 心字的斜钩
- 丶(点) – 心字底的中间点
- 丶(点) – 心字底的最后一点
这种笔顺遵循了汉字书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基本规则,先完成外部的”门”部,再书写内部的”心”部,体现了汉字结构的逻辑性。
含义
“闷”字根据不同的读音,含义也有所区别:
[ mèn ]
- 密闭不透气:如”闷葫芦”指封闭的葫芦,比喻不爱说话的人;”闷子车”指封闭的车厢。
- 心情烦闷:表示心理上的压抑、不快,如”忧闷欲死”形容极度忧愁烦闷的状态。
[ mēn ]
- 因空气不流通引起的不适:如”闷热”形容天气湿热令人不适;”房里太闷了”表达空气不畅的感觉。
- 使不透气:如”茶刚泡上,闷一会儿再喝”,指让茶叶在封闭状态下充分释放味道。
- 沉默不出声:如”闷头儿”指不爱说话的人;”闷声不响”形容保持沉默。
- 声音低沉不响亮:如”他说话闷声闷气的”,描述声音压抑不清晰。
- 足不出户:如”他整天闷在家里看书”,表示长时间待在室内不外出。
详细解析
从字形演变和字源学角度,”闷”字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闷”[mèn]:
- 〈形〉(形声。从心,门声。本义:烦闷;愤懑)
-
同本义:
- “闷,懑也。”——《说文》
- “遯世无闷。”——《易·乾卦》。疏:”谓逃遯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 “中闷瞀之忳忳。”——《楚辞·九章·惜诵》
- “忧闷欲死。”——《聊斋志异·促织》
-
其他表达:
- 闷闷渴渴(形容烦闷苦恼)
- 闷怀顿释(心中的忧虑、烦闷一下子就消失了)
- 闷恹恹(精神疲乏,心情烦闷)
- 闷嗗咄(闷闷的一声不响)
- 密闭不透气:如”闷子车”
“闷”[mēn]:
-
〈形〉
-
气闷,因气不通畅而引起的不快之感:
- “闭则热而闷。”——《素问·风论》
-
其他表达:
- 闷吐(心闷想吐)
- 闷绝(晕倒。一说窒息而死)
- 闷痒(因身体不舒爽而发痒)
- 闷窒(窒息)
- 闷躁(气闷烦躁)
-
沉默不出声或声音不响的样子:
- “闷然而后应。”——《庄子·德充符》
- 又如:闷默(静默不出声);闷闷(闷声不响)
-
-
〈动〉
- 密闭,使不透气:如”茶刚泡上,闷一会儿再喝”
- 呆在家里不出门:如”别老闷在家里”
- 过饱:如”肉吃多了,闷住了”
- 昏闷;失去知觉:如”闷香”(一种麻醉毒品,强盗常用它熏人后强奸或盗物)
近义词
根据”闷”的不同含义,其近义词也有所不同:
-
表示心情烦闷(mèn):
- 烦恼、忧愁、抑郁、郁闷、苦闷、烦躁、憋闷、懊恼
-
表示空气不流通(mēn):
- 憋气、窒息、浊闷、湿热、沉闷
-
表示沉默不语:
- 沉默、缄默、寡言、静默、不作声
-
表示足不出户:
- 宅居、蜗居、深居、不出门
反义词
同样根据不同的含义,”闷”的反义词也有多种:
-
表示心情烦闷(mèn):
- 开心、愉快、舒畅、畅快、爽朗、欢乐
-
表示空气不流通(mēn):
- 通风、透气、清爽、凉快、空气流通
-
表示沉默不语:
- 健谈、多话、喧哗、吵闹、高声
-
表示足不出户:
- 外出、出游、走动、社交、活动
组词
“闷”字可以组成许多常用词语,以下按读音分类:
[ mèn ]组词:
- 闷闷不乐、愁闷、苦闷、郁闷、闷雷、闷棍、闷酒、闷气、闷葫芦、闷倦、闷沉沉、闷闷渴渴、闷怀顿释、闷恹恹、闷嗗咄
[ mēn ]组词:
- 闷热、闷气、闷头、闷声、闷窒、闷躁、闷香、闷痒、闷吐、闷绝、闷默、闷闷(闷声不响)、闷子、闷饭、闷罐车
造句
以下是使用”闷”字的例句,展示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
心情烦闷(mèn):
- 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让他感到格外闷闷不乐。
- 失业后的他整日借酒消愁,喝起了闷酒。
-
空气不流通(mēn):
- 夏日午后,没有一丝风,教室里闷热难耐。
- 快把窗户打开吧,房间里太闷了,我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
沉默不语:
- 面对质问,他只是闷声不响,不肯透露半点信息。
- 这孩子从小就是个闷葫芦,很少主动与人交流。
-
足不出户:
- 疫情期间,许多人被迫闷在家里,通过网上社交保持联系。
- 他性格内向,周末总喜欢闷在宿舍看书。
-
其他用法:
- 刚泡的茶需要闷一会儿,让茶叶充分释放香气。
- 他说话总是闷声闷气的,听起来很不清楚。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闷”字出现在多个成语中,以下是常见的几个:
-
闷闷不乐:形容心情烦闷,不快活的样子。
- 例句:自从考试失利后,他一直闷闷不乐。
-
闷葫芦:比喻不爱说话或难以猜透心思的人。
- 例句:别看他像个闷葫芦,其实心里什么都明白。
-
闷声发大财:指不声张地获取丰厚利益。
- 例句:这家公司低调经营多年,真是闷声发大财的典范。
-
闷头苦干:形容不声不响地努力工作。
- 例句:他从不抱怨,只是闷头苦干,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
-
闷在鼓里:比喻对事情完全不知情。
- 例句:公司已经决定裁员,大多数员工还被闷在鼓里。
-
闷雷滚动:形容低沉连续的雷声。
- 例句: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预示着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
闷棍伤人:比喻暗中打击或突然的伤害。
- 例句:这个消息对他来说犹如一记闷棍,让他措手不及。
这些成语生动地展现了”闷”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丰富含义,从心理状态到自然现象,从行为方式到意外事件,体现了汉语表达的多样性和精确性。
你可能感兴趣
愁山闷海
愁山闷海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óu shān mèn hǎi,用于形容人极度忧愁、苦闷的情感状态。该成语可能与古代文学中描写情感深重的作品有关,或者与人们面对自然界时的渺小感有关。近义词包括忧心忡忡、愁眉苦脸等,反义词则是心旷神怡、欢天喜地等。在使用愁山闷海时要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滥用乱用,以及与其他负面情绪混用。例句展示了人们在各种情境下可能陷入愁山闷海的情绪中。
掌握汉字"怡"的正确读音、笔顺和5个愉悦成语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怡”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在古代文献中的含义。怡表示快乐、愉快,也可以作为姓氏。文章详细解析了怡的字形、本义及在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如《说文》、《书·金传》、《礼记·内则》等。同时,文章还列举了含有怡字的成语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例句,如心旷神怡、怡然自乐等。
汉字"殷"的3种读音和5大含义解析 从殷商历史到殷红色彩全面解读
殷字的拼音为yīn,yān,yǐn,其部首为殳。殷字的含义包括丰盛、丰富、情意深厚等,还有富裕的意思。殷还是朝代名商朝的别称。殷还可以作为姓,同时也是形容词形容雷声黑红色或表示深厚情意的声音。殷的详细解析涵盖了形容词和名词的用法,如形容盛乐、众多、富裕等。殷字也有古都邑名的含义,指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古都邑。此外,殷还可以形容雷声震动等动作。
汉字"豁"的4种读音与用法详解 掌握这个多音字的正确发音和组词技巧
本文介绍了“豁”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作为动词,它表示裂开、割裂、狠心付出高代价或舍弃;作为名词,它表示通敞的山谷或空缺、露出缺口。此外,“豁”还用于形容通敞、开阔,豁达免除等。文章详细解析了“豁”字的含义,并提供了一些例句和组词。
悒悒不乐是什么意思
悒悒不乐的读音悒悒不乐的读音为yì yì bù lè。悒悒不乐的含义悒悒不乐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心情郁闷、不愉快、沮丧、愁闷的状态。其中,“悒悒”表示内心忧愁、抑郁,“不乐”则强调了这种情绪的持续和强烈。悒悒不乐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义上理解其含义。它可能源自于古代文人墨客对于忧郁、愁闷情绪的描述,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描述人物因遭遇不幸或心事重重而显得“悒悒不乐”的情景。悒悒不乐的近义词郁郁寡欢:形容人因内心忧郁而显得不快乐。闷闷不乐:形容心情郁闷、烦躁不安。愁眉苦脸:形容人的面部因愁苦而显得不悦。怅然若失:形容人因失意或失
枕戈泣血是什么意思
枕戈泣血的读音枕戈泣血的读音为zhěn gē qì xuè。枕戈泣血的含义"枕戈泣血"是一个形容极度悲愤、心怀激烈情感的状态的成语。字面上,"枕戈"指以兵器为枕,象征着随时准备战斗或报仇雪恨的决心;"泣血"则形容极度悲痛,如泪流如血。整体而言,这个成语表达的是一种为正义事业或个人仇恨而忍辱负重、心怀激烈情感的状态。枕戈泣血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士兵们为了报仇雪恨,常常以兵器为枕,表示随时准备战斗。当他们遭遇巨大的悲痛时,会痛哭流涕,甚至泪流如血。这种悲愤激昂的情感状态被形容为"枕戈泣血"。典故一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被其政敌杀害后,他的儿子赵武为了报仇雪恨,常常以兵
心上心下是什么意思
心上心下的读音心上心下,读音为xīn shàng xīn xià,其中“上”和“下”均为第四声。心上心下的含义“心上心下”是一个成语,字面上理解是“心在上下之间”,寓意内心情感起伏不定,忧虑不安,牵挂他人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心情不安,心神不定,牵挂某人或某事。心上心下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来源较为复杂,涉及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其中一种说法是出自《孟子·告子下》中的“心忧患而忧患之”,形容内心忧虑不安的状态。另外也有一些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的用法可以佐证这一成语的典故。典故一:《孟子》中的记载在《孟子》中,孟子曾用“心上心下”来描述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内心状态。他认为,当人们面
枯脑焦心
"枯脑焦心"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极度焦虑、烦躁不安的状态。其含义包括思维枯竭、内心焦虑。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常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困难或紧急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其近义词包括心急如焚、坐立不安等,反义词有心平气和、镇定自若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误用对象以及搭配不当等错误用法。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枯脑焦心"的语境。
冯字怎么读 掌握冯的2种拼音写法与5个常见用法
本文介绍了冯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多种含义。冯字既可作形容词,表示马跑得快、大、盛等意义,也可作动词,表示徒步涉水、扶持、依仗等动作。此外,冯还是姓氏之一,如春秋时的冯简子和汉代的冯衍。
吭的两种读音kēng和háng有什么区别 如何正确使用多音字吭
本文介绍了汉字“吭”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其含义。该字有两种发音,分别对应不同的意思。其中,“吭”表示出声、说话,如一声不吭;也表示喉咙,如引吭高歌。另外,“吭”还可用作动词表示出声,以及用作名词比喻交通要道或要害之地等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