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怎么读:一个承载家国情怀的汉字
汉字”戍”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军事文化和家国情怀,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个富有历史底蕴的文字。
拼音
“戍”的标准普通话读音是shù,第四声。发音时注意舌尖抵住下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摩擦而出,声带振动,音调先高后低,形成一个明显的降调。
部首
“戍”字的部首是戈(gē),这个部首在汉字中通常与武器、战争相关。戈是古代中国一种重要的长柄兵器,作为部首出现在许多与军事相关的汉字中,如”战”、”戒”、”我”等。
笔顺
“戍”字共有6笔,笔顺如下:
- 横(一)
- 撇(丿)
- 点(丶)
- 斜钩(㇂)
- 撇(丿)
- 点(丶)
书写时要注意斜钩的弧度要自然流畅,整体结构上窄下宽,保持平衡美观。
含义
“戍”主要有两层含义:
- 军事含义:指(军队)防守、守卫边疆,如”卫戍”、”戍边”等用法,体现了保家卫国的崇高意义。
- 姓氏:作为姓氏使用,虽然较为罕见,但在中国姓氏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详细解析
“戍”字源远流长,其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发展。
字形演变
“戍”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手持戈守卫边疆的形象。上部的”人”和下部的”戈”组合,生动表现了”持戈守卫”的本义。《说文解字》解释:”戍,守边也。”这种构字方式体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
历史用例
在古代文献中,”戍”字频繁出现:
- 《诗经·王风·扬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描写了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反映了秦朝的戍边制度。
- 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记录了安史之乱时期的戍边情况。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军事制度
在中国古代,”戍”不仅是一个字,更是一种军事制度:
- 戍人:古代守边军士的通称
- 戍守:军队的守卫职责
- 戍客:离乡戍边的战士
- 戍逻:边境巡逻任务
- 戍役:戍边的军士
- 戍将:边境守将
近义词
与”戍”意义相近的词语有:
- 守:更通用的守卫概念
- 防:侧重于防御
- 卫:强调保护、保卫
- 驻:指军队驻扎
- 镇:有镇守、威慑之意
反义词
与”戍”相对的词语包括:
- 攻:主动进攻
- 侵:入侵他国
- 犯:侵犯边境
- 撤:撤离防区
- 退:撤退军队
组词
“戍”字可以组成许多有意义的词语:
- 卫戍(首都卫戍部队)
- 戍边(守卫边疆)
- 戍守(防守守卫)
- 戍卒(守边的士兵)
- 戍楼(边防哨所)
- 戍役(戍边的劳役)
- 戍旗(边防军的旗帜)
- 远戍(到远方戍守)
- 戍角(边防军的号角)
造句
- 古代将士们常年戍边,保卫国家安宁。
- 这首诗歌描写了戍客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在寒冷的冬季,戍卒们依然坚守岗位。
- 陆游晚年仍不忘戍轮台的报国之志。
- 这座古城墙曾经是重要的卫戍要塞。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虽然”戍”字单独出现的成语不多,但有一些相关表达:
- 戍鼓断人行: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形容战乱时期戍边鼓声阻断了人们的往来。
- 持戈戍边:形象描述手持武器守卫边疆的情景。
- 万里戍边:形容到遥远的地方守卫边疆。
“戍”字虽然结构简单,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从甲骨文的形象描绘,到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再到现代军事用语,这个字见证了中华民族守卫疆土、保家卫国的悠久传统。了解”戍”字,不仅学习了一个汉字,更是触摸到了一段鲜活的历史。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关于武定的经典诗词 带你领略边陲雄镇的千年诗魂与历史回响
武定诗魂:边陲雄镇在诗词中的千年回响武定,这个位于云南滇中的边陲重镇,在历史长河中不仅是军事要塞,更孕育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历代文人墨客或镇守于此,或途经此地,留下了众多描写武定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诗词佳作。这些诗篇如同散落的明珠,串联起武定千年的历史记忆。明代武定诗词:开疆拓土的豪情明代是武定诗词的第一个高峰期。洪武年间,朱元璋义子沐英平定云南后,大量汉族文人随军入滇,武定作为军事要冲,自然成为他们笔下常见的题材。沐昂《武定道中》:"万壑千岩路转迷,武定城头角声悲。蛮烟瘴雨添行色,铁马秋风壮戍旗。"这位黔国公以雄浑笔触勾勒出武定险要地势和戍边将士的豪情。诗中"万壑千岩"的险峻地貌与"铁马秋风"
描写长城的四句诗词及注释
描写长城的四句诗词及注释(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长城的四句诗词及注释一、诗词全文及注释诗句:长城高耸入云霄,古道连天锁要隘。作者与朝代:佚名(无确切作者,为流传于民间的古诗),古代。注释:这句诗通过雄壮的笔调描绘了长城的壮丽景色。诗中的“入云霄”表现了长城的巍峨高大,而“连天锁要隘”则表达了其固若金汤的军事重要性。诗句:长城万里跨东西,雄关险峻如龙蟠。作者与朝代:清代 钱彩,清代文人。注释:此句诗以长距离的视角展现了长城的雄伟,将长城比作跨越东西的巨龙,突显了其壮阔与险峻。诗句:山川壮丽长城外,日月高悬大漠间。作者与朝代:近现代 无名氏(无确切作者),近现代流传的古诗。注释:此句诗以大气的笔触
关于李靖的诗词
关于李靖的诗词(第1篇)关于李靖的诗词一、李靖李靖,字文靖,是唐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战略家。他精通兵法,被后世尊称为“武庙神帅”。在历史长河中,不少诗人对其生平与才华表达了赞美和敬仰之情,通过诗词来歌颂其英勇事迹与智勇双全的形象。二、关于李靖的诗词《出塞行》作者:王维原文:塞垣阔千里,树色引征人。闻道黄龙戍,昨夜报平安。横笛先响角,红旗忽障天。曾经李将军,抗雪备严寒。朝代:唐朝解析:这首诗虽然主要写塞外的情形,但也表达了李靖将军的英勇形象。其中“曾经李将军,抗雪备严寒”一句,突显了李靖将军在严寒中坚守边关的英勇形象。《题李将军歌》作者:杜牧原文:长剑当空舞,儿郎胆气豪。先鞭神武树,生缚出单于。
描写大将军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大将军的诗词文章,涵盖了多个古代著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将军英勇善战的形象和其保家卫国的精神。文章分别解析了李白、王昌龄、杜甫、陆游、辛弃疾等诗人的作品,以及现代诗人郭沫若、曹操、李贺等人的诗词,并深入描述了将军们的威武形象、豪情壮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军事文化和英雄形象提供了重要途径。
描写古时侠客的诗词
本文收录了多篇描写古时侠客的诗词,包括唐诗、宋词及其他古代诗作。这些诗词通过描绘侠客的形象、行为和情感,展现了古代侠客的英勇、豪情和忠诚。从剑气纵横、身经百战的侠客形象,到豪情壮志、义气深重的精神风貌,以及忠诚不渝、家国为重的侠义精神,这些诗词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侠客的形象和精神内涵。同时,这些诗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正义、勇气和忠诚的崇尚和追求。
描写邓艾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邓艾这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的诗词描绘。通过多首古诗词,展现了邓艾的英勇形象、事迹以及历史地位。这些诗词表达了对邓艾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并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同时,这些诗词也具有文学价值,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弘扬。通过对这些诗词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邓艾的英勇事迹和伟大贡献,并传承英雄精神。
描写齐桓公的诗词
本文研究了关于齐桓公的多篇描写诗词。这些诗词中,既有对其雄才大略和威武气势的直接赞美,也有通过历史背景间接描绘其形象的作品。齐桓公作为春秋霸主,以其贤明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以及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得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形象和功绩被历史所铭记,并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和艺术创作。通过对齐桓公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以及古代历史人物的风貌和贡献。齐桓公的形象和功绩将永远成为我们研究和学习的宝贵财富,他的精神和价值也将永远传承下去。
掌握寨的拼音zhài 了解14笔书写顺序与宀部汉字含义
本文介绍了“寨”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寨表示防守用的栅栏,旧时驻兵的地方,也可指村寨、强盗聚居的地方。文章还详细解析了寨的不同含义和用法,如营垒、寨落、寨垛等。
麾怎么读huī 揭秘这个军事古汉字的正确发音与15画笔顺
本文介绍了汉字“麾”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含义。麾作为一种古老的指挥工具,在军队中用来指挥军队前进。此外,“麾”还有名词和动词的用法,如表示将帅、指挥军队、指挥大众等。文章详细解析了麾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句。
历代诗词中的慕容形象演变:从历史人物到江湖符号的文学之旅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慕容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慕容家族或个人的形象,包括其荣光、风姿、风采、深情以及文化内涵等。文章通过引用古诗词,展现了慕容姓氏的美丽、神秘和传奇色彩。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深入挖掘这些描写慕容的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并从现代的角度去解读,汲取其中的智慧与力量。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些古诗词中的慕容情怀,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