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怎么读:深入解析这个古老汉字
汉字”邑”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既是一个独立的字,也是许多汉字的部首。让我们一起来全面了解这个字的方方面面。
拼音
“邑”的标准普通话读音是:yì(第四声)
这个发音清晰有力,与”意”、”义”等字同音。在古汉语中,它的发音也大致相同,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稳定性。
部首
“邑”字的部首就是它本身——邑部。
在汉字结构中,邑部通常位于右侧,变形为”阝”(俗称”右耳旁”)。作为部首时,它多与地名、邦郡相关,如”都”、”郊”、”郡”等字都包含邑部,暗示着这些字与城市、地域的关联。
笔顺
掌握”邑”字的正确笔顺有助于书写规范和美观:
- 丨(竖)
- 𠃍(横折)
- 一(横)
- 𠃍(横折)
- 丨(竖)
- 一(横)
- 乚(竖弯钩)
也可以描述为:竖、横折、横、横折、竖、横、竖弯钩。共7画,书写时要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和衔接。
含义
“邑”主要有两层含义:
- 泛指城市:如”通都大邑”,指四通八达的大城市。
- 县的别称:古代常用来指代县级行政单位。
这个字从古至今都与人居聚落、行政区域密切相关,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城市文明和行政管理体系。
详细解析
“邑”字源远流长,其内涵丰富多变:
从字形演变看,”邑”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上部是”囗”(wéi)表示疆域,下部是跪坐的人形表示人口,合起来象征有人居住的城邑。这种构字法生动展现了古代城市的雏形。
在古代文献中,”邑”有多种用法:
- 指代国家:如《说文解字》解释”邑,国也”,古籍中常见”敝邑”作为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 表示国都:《尔雅》注”邑,国都也”,如”商邑翼翼”形容商都整齐壮观。
- 区别都邑:有宗庙的称”都”,无宗庙的称”邑”。
- 泛指城镇:宋代苏洵《六国论》”小则获邑,大则获城”中的”邑”即指小城镇。
- 县的别称:如柳宗元《封建论》”裂都会而为之郡邑”中的”邑”相当于县。
此外,”邑”还用于指代:
- 诸侯的封地(”邑万家”)
- 大夫的采地(封地收入称”邑入”)
- 居民聚居地(”邑犬群吠”)
这个字贯穿了中国从城邦国家到郡县制的演变历程,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地理的重要语词。
近义词
根据”邑”的不同含义,其近义词包括:
-
表示城市时:
- 都(大都市)
- 城(有城墙的聚居地)
- 市(商业集中的城市)
-
表示县级行政单位时:
- 县
- 郡(比县大的行政区)
- 鄙(边远小城)
-
表示封地时:
- 封
- 采
- 食邑
这些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替代”邑”,但各有侧重和适用范围。
反义词
与”邑”相对的概念包括:
-
表示城市时:
- 野(郊外)
- 郊(城市外围)
- 鄙(边远地区)
-
表示行政区划时:
- 国(相对于地方邑县)
- 朝(中央政权相对于地方)
这些反义词与”邑”形成互补关系,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的空间政治概念体系。
组词
“邑”字可以组成许多有意义的词语:
-
城邑类:
- 通都大邑(四通八达的大城市)
- 邑城(县城)
- 邑郭(城郭)
-
行政区类:
- 邑宰(县令)
- 邑尉(县尉)
- 邑乘(县志)
-
居民类:
- 邑人(同乡人)
- 邑子(同乡)
- 邑落(村落)
-
其他:
- 邑犬(乡里的狗)
- 邑庙(城隍庙)
- 邑庠(县学)
这些组词展现了”邑”字的丰富构词能力和应用范围。
造句
让我们用”邑”字造几个句子,展示其实际用法:
- 这座古城曾是春秋时期的通都大邑,商贾云集,繁华一时。
- 新任邑宰到任后,立即着手整顿吏治,深受百姓爱戴。
- 古代中国的邑落多依山傍水而建,既利于防御又方便生活。
- 这篇《邑乘》详细记载了本县五百年的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
- 他虽然在外做官多年,但始终关心邑中父老的生计。
这些句子体现了”邑”在不同语境下的灵活运用。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包含”邑”字的成语虽然不多,但都很有特色:
-
通都大邑:指四通八达的大城市。
- 例句:上海自开埠以来,迅速发展为通都大邑。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语出《论语》,比喻再小的地方也有忠诚信义之人。
- 例句:虽然我们县城不大,但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人才辈出。
-
邑犬群吠:比喻小人聚众诽谤贤能。
- 例句:面对邑犬群吠,他始终保持淡定,不为所动。
这些成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结语
通过对”邑”字的全方位解析,我们不仅掌握了一个汉字的读写用法,更窥见了中国城市发展史和行政制度变迁的一斑。这个看似简单的字,实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下次当你在古籍或地名中遇到”邑”字时,相信你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你可能感兴趣
通都大邑是什么意思
通都大邑的读音通都大邑的读音为:tōng dū dà yì。其中,“通”的声母为t,韵母为ōng;“都”的声母为dū;“大”的声母为dà;“邑”的声母为yì。通都大邑的含义通都大邑指的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也常用来形容城市繁荣、富庶、人口众多。通都大邑的典故通都大邑这一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理解为古代城市发展繁荣的象征。在古代,城市的发展程度往往代表着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通都大邑则是对那些发展迅速、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的大城市的赞美和描述。通都大邑的近义词繁华都市热闹城市繁荣城市富庶之地交通要地通都大邑的反义词偏远小城荒凉之地交通不便之地萧条城市冷清小镇通都大邑的例句上海是一个
宋朝描写地方的诗词
宋朝的诗词丰富多彩,描绘了各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地域特色。从江南水乡的梅花、波涛,到塞外大漠的苍茫景象,再到城市的繁华和乡村的宁静,宋朝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这些地方风情。这些诗词不仅是美的描绘,更是诗人对地方风情的热爱和思考的体现。它们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我们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的重要途径。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地方的风情与美丽,也能理解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衢字怎么读 23笔正确写法与四通八达含义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衢”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含义和详细解析。“衢”字表示四通八达的大路,也可指树枝交错、分岔的道路。此外,“衢”也可作地名,指浙江省西部的衢州。同时,“衢”还有其他引申含义,如途径、市民等。
邰字正确读法是什么 揭秘这个古老姓氏的拼音笔顺与历史渊源
本文介绍了汉字“邰”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邰是一个姓,古国名,位于陕西乾州武功县南。此外,“邰”也可作为地名,如“邰弃”指的是古代周族始祖后稷。总体而言,“邰”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逵怎么读kuí 掌握11笔正确写法与四通八达大路的深层含义
本文介绍了汉字“逵”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该字表示四通八达的大路,为名词。文章详细解析了“逵”的字形结构、出处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如“大逵”、“逵衢”、“逵路”等。
街巷阡陌
本文介绍了“街巷阡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街巷阡陌形容城市或乡村中街道、小巷、田野间小路纵横交错的景象。文章还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错误用法,强调保持成语的原有含义和用法,避免语义上的歧义或误解。
珲怎么读 掌握huī和hún两种读音及东北地名与美玉含义
本文介绍了汉字“珲”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地名瑷珲(在黑龙江,现作爱辉)和珲春(在吉林)都使用了该字。此外,“珲”也被解释为美玉。本文还提供了该字的拼音发音和笔顺的详细解析。
侗怎么读:一文掌握侗字的读音、含义、笔顺及相关知识
本文介绍了汉字“侗”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该字有多重含义,包括侗族、一致、共同工作或学习的人等。此外,“侗”也指幼稚无知或长大直侗的样子。文章还介绍了该字在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如《庄子》《论语》《史记》等。最后,文章提到该字与“僮”相通,指幼童或未成年的男性。
汉字“里”的拼音、笔顺、组词及文化内涵全解析
这篇文章详细解析了“里”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它不仅可以表示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也是纺织品的反面,如被~儿、衣服~儿。同时,“里”还用作方位词,表示内部或某一地点的附近,如里屋、街坊邻~等。此外,“里”还是长度单位,一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文章还附有“里”字在各种语境下的详细解析,如手~、箱子~、话~有话等。
汉字"用"的5大奥秘:拼音、笔顺、组词与成语全解析
\n\n本文介绍了汉字“用”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详细阐述了其含义和用法。包括使用、费用、用处、需要等方面的含义,以及作为动词、名词、介词的不同用法。此外,“用”还有执政、行事、功用、器用等含义。文章全面解析了“用”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