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汉字“掴”:读音、结构与用法全解析
汉字“掴”虽然不常用,却是一个形象生动的动作字。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这个字的方方面面,从基本读音到实际应用,让您彻底掌握“掴”的奥秘。
拼音
“掴”是一个多音字,有两种不同的读音:
- guó(国际音标:/ku̯ɔ³⁵/)
- guāi(国际音标:/ku̯aɪ̯⁵⁵/)
这两个读音在实际使用中略有差异。读作“guó”时,多用于描述用手掌打脸颊的动作;而读作“guāi”时,则泛指用巴掌打的动作。例如“掴了他一记耳光”中,两种读音都可以使用,但“guāi”更为常见。
部首
“掴”字的部首是“扌”,即我们常说的“提手旁”。这个部首表明“掴”与手的动作有关。在汉字中,“扌”部通常表示与手部动作相关的字,如“打”、“拍”、“抓”等。
部首位置:左侧(左偏旁)
笔画数:3画(作为部首时的简化形式)
笔顺
“掴”字共有11画,其笔顺如下:
- 横(一)
- 竖钩(亅)
- 提(㇀)
- 竖(丨)
- 横折(𠃍)
- 横(一)
- 横(一)
- 竖(丨)
- 横(一)
- 点(丶)
- 横(一)
具体分解:
- 先写左边的“扌”旁(横、竖钩、提)
- 再写右边的“国”字部分(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
含义
“掴”是一个动词,核心含义是用手掌击打,具体可分为:
-
guó音义项:
- 专指用手掌打脸颊的动作
- 示例:掴脸、猛掴一巴掌
-
guāi音义项:
- 泛指用巴掌打的动作
- 示例:掴了他一记耳光
这个字描绘的是一种较为强烈的肢体动作,常带有惩罚、教训或愤怒的意味。值得注意的是,“掴”不同于一般的“打”,它特指用手掌(而非拳头或其他工具)进行的击打动作。
详细解析
从字形演变来看,“掴”由“扌”(手)和“国”组成,会意手掌如国之疆域般“覆盖”在脸上。其动作特点包括:
-
动作方式:
- 必须使用手掌平面
- 通常是快速、有力的动作
- 接触面积较大
-
文化内涵: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掴”被视为一种羞辱性惩罚
- 古代私塾先生可能用“掴”来惩戒学生
- 现代社会中,这种动作被视为不文明的暴力行为
-
使用场景:
- 极端愤怒时的失控行为
- 某些传统戏剧中的表演动作
- 比喻性用法,如“现实掴了我一记耳光”
近义词
“掴”的近义词主要有:
- 打:泛指各种击打动作,范围更广
- 扇:强调用手掌打,但多指来回动作
- 拍:力度较轻,不带攻击性
- 抽:强调快速、猛烈的击打
- 掌掴:与“掴”几乎同义,为双音节词
这些近义词在力度、意图和使用场景上有所差异。“掴”在其中属于中等力度、有明显惩戒意味的动作。
反义词
“掴”作为一种攻击性动作,其反义词包括:
- 抚摸:轻柔的接触,表达爱意
- 轻拍:友好、鼓励性的接触
- 拥抱:完全非攻击性的肢体接触
- 握手:友好的礼仪动作
- 安抚:使平静的动作
这些反义词代表了与“掴”完全相反的肢体语言,表达的是友善、关爱而非攻击。
组词
“掴”可以组成以下常用词语:
- 掴脸:专指打脸颊的动作
- 掴耳光:同“掴脸”,更口语化
- 掌掴:正式用语,指用手掌击打面部
- 猛掴:强调力度大的掴打
- 掴打:泛指用手掌击打
这些组词中,“掌掴”最为常见,在法律文书和正式场合使用较多;“掴耳光”则更常用于日常口语。
造句
以下是“掴”字的实用例句:
- 盛怒之下,他掴了对方一记响亮的耳光。
- 在传统戏剧中,演员用虚拟动作表现掴脸的场景。
- 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但并没有动手掴他。
- 这一失败如同现实掴了我一记耳光,让我清醒过来。
- 古代家法中有“掴嘴”的惩罚方式。
在这些例句中,“掴”既可以指实际的肢体动作,也可以用于比喻性的表达。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虽然“掴”不是一个常用字,但仍有一些包含它的固定表达:
- 掌掴羞辱:形容用打耳光的方式进行羞辱
- 掴掌之交:戏指通过打架认识的交情(非正式成语)
- 掴面自醒:比喻通过严厉方式使人醒悟(现代新创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语,而是现代语言使用中形成的固定搭配。在正式文学作品中,“掴”字出现的频率较低,多用于口语或通俗文学中描述具体动作。
通过以上全面的解析,相信您已经对“掴”字有了深入的理解。这个字虽然简单,却承载着丰富的动作意象和文化内涵。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准确使用“掴”字能够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下旗的诗词
关于下旗的诗词(第1篇)关于下旗的诗词并不多见,以下是根据主题“下旗”筛选出的一些古诗词全文及解析:一、古诗词:《落旗曲》作者未知,据推测可能是宋代佚名诗。下旗迎晚照,飞骑带红霞。二、赏析及解析:这首诗《落旗曲》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旗与夕阳的情景,仿佛是在日落时分的战场上,将士们已经将旗收下,象征着战事的结束或者一种退让、胜利后的庆祝。红霞如战场上的英勇战果,被风携带着在战场上飞扬,又像是晚照下战旗缓缓下落之景。“下旗”在此诗中既是视觉景象的描绘,也暗含着一种战争结束或胜利后的宁静与和平。诗中并没有直接描述战争的激烈或残酷,而是通过“下旗”这一动作,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结束和随之而来的和平气息。三
汉字"扇"的2种读音与10种用法解析 从扇子到扇动的全面指南
本文介绍了“扇”字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析了扇子的含义,包括板状或片状的东西、用于门窗的量词等。文章还介绍了扇的其他含义和用法,如摇动扇子或其他薄片以加速空气流动、用手掌打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扇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场合下扇子的用途。
拧怎么读 3种读音nǐng níng nìng教你正确发音与用法
本文介绍了“拧”的多重含义和用法。作为动词,表示控制物体并转动,如拧螺丝;也可表示颠倒、错,如说错话。同时,还有别扭、抵触的含义。此外,“拧”也可以用作名词,形容一个人脾气倔强、固执。文章还介绍了“拧”的不同发音及其详细解析。
札手舞脚是什么意思
札手舞脚的读音札手舞脚,读音为zhá shǒu wǔ jiǎo。其中“札”字的声母为zh,韵母为a,声调为二声;“手”字读音为shǒu,而“舞”字则读作wǔ,“脚”字读音为jiǎo。札手舞脚的含义“札手舞脚”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动作十分矫健、活泼、欢快,有时也带有一种轻佻、放肆的意味。具体来说,“札”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轻巧、敏捷的意思,“手舞”和“脚”则分别指代人的手部和脚部的动作。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人手脚灵活,动作轻快。札手舞脚的典故“札手舞脚”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或出处,但它所描述的矫健欢快的动作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是常见的描绘形象。例如,在古代的舞蹈、戏剧等艺术表演中,常常可以看到
捋字正确读法解析 2种发音区别与10笔笔顺详解
本文介绍了“捋”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该字有两种读音,分别为lǚ和luō。捋的含义包括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以及用手握住条状物向一端滑动。文章还提供了该字的详细解析,包括捋的动词含义和用法示例。另外,还有不同语境下的捋的读音和含义介绍。
跑怎么读 掌握多音字pǎo和páo的2种正确读音及12笔笔顺详解
本文介绍了汉字“跑”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含义。包括为某种事务奔走、物体离开应在的位置、液体挥发损耗、走兽用脚刨地等含义。同时,也提供了跑的动作描述以及相关的词语和例句。
掌握拈的正确拼音niān 了解8笔笔顺与提手旁汉字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汉字“拈”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含义和用法。旧时,“拈”同“撚”“捻”,音义为“用手指搓”。但根据《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今天“拈”与“撚”音义不同,不再将“撚”作为“拈”的异体字。现在,“拈”的常用义为“用手指夹取”,如“拈花惹草”等。
拎怎么读 正确发音līn及8笔顺详解 轻松掌握提手旁汉字
本文介绍了汉字“拎”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该字表示用手提的动作,如拎着一兜水果、拎木桶打水等。同时,本文还提供了拎的详细解析,包括动作的含义和用法示例。
掌握汉字"爬"的8个关键知识点 从拼音笔顺到网络用语全解析
本文介绍了“爬”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爬”的多种含义。包括昆虫、爬行动物等行动,人用手和脚一起着地向前移动,以及攀登、由倒卧而坐起或站起等含义。文章还详细解释了“爬”作为动词的各种用法,如爬行、攀登、整治、疏导、发掘等。此外,本文还介绍了“爬”在网络上的释义,表示滚的意思,即让人远离、不想有交际,常用于朋友间的口头语。使用场景为让人滚开,表示烦恼时的心情。
汉字"过"的3种读音、10种含义及20个成语全解析
“过”是一个多义词,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其本义为走过、经过,也可以表示超出、胜过、过去等意思。此外,“过”还可以表示给予、传递、交往、交谈等动作,以及错误、过失等名词含义。其用法包括动词、形容词、量词等,同时也可以作为姓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具体含义和用法。例如,“过马路”表示通过马路,“过奖”表示过分夸奖等。另有音“guō”,作为名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