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若再生

恩若再生

读音

ēn ruò zài shēng

含义

  • :恩情、恩惠,指他人给予的深厚情谊或帮助。
  • :如同、好像,表示比喻或相似。
  • :又一次、重新。
  • :生命、生存。

整体含义:形容受到的恩惠极大,如同重新获得生命一般,常用于表达对救命之恩或重大帮助的感激之情。

典故

  1. 《后汉书·独行列传》
    东汉时期,名士范冉(字史云)因正直敢言得罪权贵,被贬至边疆。友人张俭冒险收留他,并助其脱险。范冉感激涕零,称张俭的恩情“恩若再生”。
  2. 《晋书·周处传》
    周处年少时为祸乡里,后幡然悔悟,拜陆机为师。陆机不仅教导他学问,更助他洗心革面。周处常言:“陆公之德,恩若再生。”
  3. 民间传说
    唐代一书生遇盗匪劫掠,被樵夫救下并赠银赴考。书生高中后回乡寻恩人,题匾“恩若再生”以谢其救命之恩。

近义词

  1. 恩同再造:恩情如同重新给予生命,与“恩若再生”意义几乎相同。
  2. 救命之恩:特指挽救生命的恩情。
  3. 再生父母:比喻恩情深厚如父母给予第二次生命。
  4. 恩深义重:恩情和情义极为深重。

反义词

  1. 恩将仇报:用仇恨回报恩惠。
  2. 忘恩负义:忘记恩情,违背道义。
  3. 以怨报德:用怨恨回报善意。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医生救了小明的命,小明说:“您的恩情恩若再生!”
  2. 小学高年级:火灾中,消防员冒险救出全家,爸爸含泪道:“您的恩若再生,我们永世难忘。”
  3. 初中:若非老师当年严厉管教,我早已误入歧途,此恩恩若再生。
  4. 高中:战乱中,那位收留难民的老者,对我们而言恩若再生。
  5. 文学描写:他望着恩人的背影,心底涌起“恩若再生”的感慨,泪水模糊了视线。
  6. 书信表达:阁下慷慨相助,使我绝处逢生,恩若再生,没齿难忘。
  7. 历史场景:将士们对冒死送粮的百姓叩首:“乡亲们恩若再生,我等誓死守城!”
  8. 现代职场:失业时前辈引荐工作,我致谢道:“您的恩若再生,我必全力以赴。”
  9. 公益宣传:每一份善款对重症患者都是恩若再生的希望。
  10. 影视台词:“你为我挡下那一刀,恩若再生,今生愿效犬马之劳!”

错误用法

  1. 轻量化场景
    ❌“同学借我橡皮,真是恩若再生!”(小帮助不宜用此重典)
  2. 反向语境
    ❌“老板发奖金恩若再生。”(经济利益不适用生命比喻)
  3. 自我标榜
    ❌“我帮他修电脑,他该觉得恩若再生。”(施恩者不宜自用)
  4. 动物比喻
    ❌“兽医治好我的狗,恩若再生。”(对象需为人际重大恩情)
  5. 时间错配
    ❌“昨天你请我吃饭,恩若再生。”(非长久性恩惠)

“恩若再生”承载着汉语中对生命与情义的至高礼赞,使用时需匹配恩情的重量,方能体现其震撼人心的表达力。

恩若再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枯木再生是什么意思

枯木再生的读音为kū mù zài shēng,意味着已经干枯的树木重新焕发生机,比喻经历困境后重新恢复生机或活力。其典故源自古代神话故事和传说,如《淮南子》中记载的枯树复生的故事。该成语还可能与佛教教义有关,用以比喻生命的轮回和转生。其近义词包括死而复生、重获新生、起死回生等,反义词则包括一蹶不振、死气沉沉、颓废不振等。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该成语用于描述经历极大困境后重获新生的情景,但在不恰当的场合和语境中使用可能会显得夸张或不准确。

再生父母是什么意思

再生父母的读音标注拼音:zài shēng mǔ qīn。再生父母的含义“再生父母”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对人有着如同再造生命般的恩情。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某人像亲生父母一样给予了恩惠和帮助,使得另一个人如同获得新生一般。这种恩情和帮助往往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再生父母的典故“再生父母”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中国,人们常常把皇帝、高僧、大德等人物视为自己的“再生父母”,因为他们给予了人们生命之外的巨大帮助和恩惠。比如,有的皇帝会下令赦免囚犯,这被视为一种再生的恩赐。此外,佛教中也有许多关于“再生”的故事,如观音菩萨救苦救难,被视为众生的“再生父

关于恩仇的诗词

关于恩仇的诗词(第1篇)关于恩仇的诗词,蕴含着古代诗人们深沉的思绪与丰富的情感体验。下面将列举几首饱含恩仇主题的古诗词,包括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经《无衣》原文:昔我往矣,恩情难量。今我来思,报之以膺。作者及朝代:此诗为《诗经》中的篇章,年代为先秦时期。解析:此诗描述了昔日恩情与今日回报的情景,体现了恩仇并重的主题。二、杜甫《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及朝代:杜甫,唐代诗人。解析:此诗以国破家亡之悲,表达了诗人对恩怨交织的感慨,也表现了诗人对家国之恩的深深怀念与对战乱之仇的强烈愤慨。三、李煜《相见欢》原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描写老师辛苦的古诗词

描写老师辛苦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描写老师辛苦的古诗词,古代文人的墨宝中并不鲜见。下面是我根据您提供的标题“描写老师辛苦的古诗词”,为您整理出的一些相关诗词。每一首诗词都附有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经《小弁》原文: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作者:佚名朝代:先秦解析:这句诗中的“维桑与梓”是指老师所教的学问和道德规范,表达了对老师的敬重之情。此句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体现了老师的辛勤付出。二、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作者:李商隐朝代:唐解析:诗中以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燃尽泪

关于孝古诗词

关于孝古诗词(第1篇)关于孝的古诗词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宝贵遗产,不仅表达了对父母的孝敬与怀念,还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下面是一些符合“关于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孝为先》诗词原文《诗经·蓼莪》"蓼蓼莪兮,匪莪伊蔚。哀父之恩,思孝之归。"作者及朝代此诗为《诗经》中的一篇,其具体作者及创作朝代为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蓼草起兴,表达了对父母恩情的深深怀念和孝道的回归。诗中流露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以及子女应尽的孝道责任。二、《孝感天地》诗词原文《孝经·开宗明义章》"夫孝,始于事亲,中于办事,终于立身。大哉孝也,其可忘乎!"作者及朝代《孝经》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作者为孔子

大恩大德

本文介绍了成语“大恩大德”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和近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恩情深厚,表示对他人的帮助和恩惠的感激之情。其典故源于古代,在经典文献和民间故事中都有出现。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使用场合和搭配。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恩重如山

恩重如山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恩情深厚无法用言语表达,强调恩情的巨大和深沉。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自《史记》中的故事。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其近义词包括恩深似海、深情厚意等,反义词则是忘恩负义、薄情寡义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用法和语境的适当性,避免错误使用。

恩同山岳

恩同山岳的读音为ēn tóng shān yuè,意味着某人的恩情如同山岳一般高峻深厚,无法回报。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用山岳比喻高峻、崇高的事物,表达感激之情。近义词如恩深似海、恩重如山,反义词为忘恩负义等。在使用时需避免不当滥用,确保成语的正确性和恰当性。例如,他对我的帮助如恩同山岳,让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感激之情,这份恩情如同巍峨的山峰般高不可攀。

关于妈妈诗词

关于妈妈诗词(第1篇)关于妈妈的诗词一、古诗选萃自古以来,母爱如水,温柔而深沉。以下是我从浩瀚的古诗词中挑选出的一些赞美母亲的佳作。游子吟作者:孟郊(唐代)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此诗描绘了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针线密密麻麻,唯恐儿子迟迟不归的情景。表达了母爱的深沉和无私,以及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思母作者:王安石(宋代)原文: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霭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解析:诗人王安石借景抒情,表达了母亲远在异地他乡,虽然距离遥远但仍旧牵挂着母亲的心境。月明之夜,听闻杜鹃声声,南北相隔的牵挂更是深深体现了母子情深。母别子

恩德如山

恩德如山的正确读音为ēn dé rú shān。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恩情或功德极其深厚,如同大山一般。它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恩德如山常用来形容长辈、师长等对晚辈、学生的深厚恩情,也可以形容对家乡、国家等做出的巨大贡献。其近义词有恩重如山、深情厚意等。反义词有忘恩负义、薄情寡义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随意用于不具备深厚恩情或功德的场合,或用于贬低嘲讽他人的语境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