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端寡要
读音
duō duān guǎ yào
含义
- 多端:指头绪繁多,事情复杂。
- 寡要:缺少重点或关键。
- 整体含义:形容事情头绪太多,却抓不住重点,导致效率低下或难以成功。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做事杂乱无章、缺乏条理的人,提醒人们要抓住核心问题,避免被琐碎细节困扰。
典故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曾批评某些官员“言多端而寡要”,即说话东拉西扯,却抓不住重点,导致政令难以推行。 - 《史记·酷吏列传》
司马迁评价某些酷吏“治狱多端寡要”,指他们办案时手段繁多,却缺乏关键证据,导致冤假错案频发。 - 《资治通鉴》
司马光在分析唐朝安史之乱时,指出某些将领“谋略多端寡要”,虽有诸多计策,却未能抓住战机,最终导致失败。
近义词
- 杂乱无章:形容事物混乱,没有条理。
- 不得要领:指做事抓不住关键,无法掌握要点。
- 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喻做事不分主次,什么都想管。
-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形容行动缺乏计划,随意而为。
反义词
- 提纲挈领:比喻抓住关键,条理清晰。
- 主次分明:指做事能分清轻重缓急。
- 一针见血:形容说话或做事直指要害。
- 有条不紊:形容做事有条理,不混乱。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写作业时总是东写一点西写一点,真是多端寡要。
- 小学高年级:老师批评小华:“你的作文内容太散,多端寡要,要抓住中心思想。”
- 初中:这次辩论赛,对方辩手虽然说了很多,但多端寡要,没能说服评委。
- 高中:他的论文引用了大量资料,可惜多端寡要,缺乏核心论点。
- 大学:公司会议上,经理指出某些同事的汇报多端寡要,建议他们先整理重点。
- 职场:新员工做方案时总是多端寡要,导致项目进度缓慢。
- 日常生活:妈妈说我整理房间时多端寡要,应该先分类再收拾。
- 历史评论:晚清政府的改革措施多端寡要,未能真正解决国家危机。
- 文学分析:这部小说情节复杂,但多端寡要,读者容易迷失方向。
- 企业管理:老板强调,开会时要避免多端寡要,必须聚焦核心议题。
- 学习建议:复习时不要多端寡要,应该先掌握重点知识。
- 体育训练:教练说训练计划不能多端寡要,必须围绕比赛目标制定。
- 科技研发:某些科研项目多端寡要,导致资源浪费却无实质成果。
- 演讲技巧:优秀的演讲者不会多端寡要,而是紧扣主题展开。
- 写作指导:编辑建议作者删减冗余内容,避免文章多端寡要。
- 军事策略:历史上许多败仗都是因为指挥多端寡要,未能集中兵力。
- 投资理财:理财顾问提醒,投资不能多端寡要,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 时间管理:制定日程表时要避免多端寡要,优先完成重要任务。
- 人际沟通:与人交流时多端寡要,容易让对方感到困惑。
- 自我反思:我发现自己做事常常多端寡要,今后要学会抓重点。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他的演讲多端寡要,内容丰富。”(正确应为“他的演讲旁征博引,内容丰富。”) - 混淆近义词:
❌ “这篇文章多端寡要,逻辑混乱。”(正确应为“这篇文章杂乱无章,逻辑混乱。”) - 对象错误:
❌ “这个机器多端寡要,功能很多。”(正确应为“这个机器功能繁杂,操作复杂。”) - 语境不符:
❌ “他跑步时多端寡要,速度很快。”(正确应为“他跑步时步伐稳健,速度很快。”) - 过度引申:
❌ “这幅画多端寡要,色彩丰富。”(正确应为“这幅画构图散乱,缺乏焦点。”)
总结:使用“多端寡要”时,应确保语境符合“头绪多而缺乏重点”的含义,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
博而寡要
博而寡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ó ér guǎ yào。其含义是形容一个人虽然学识广博,但缺乏精深的理解和把握重点的能力。该成语出自《论语·子罕篇》,强调学习要有目的性、有重点。其近义词包括泛泛之学、博而不精、泛泛之谈等。反义词包括精深独到、专精覃思等。使用博而寡要时要注意避免滥用场合、误解含义和乱用对象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举例详细解释了博而寡要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称雨道晴
"称雨道晴"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善于预测天气变化或把握时机表达的能力。其典故源于古代天气预测和农业生产的需要。该成语的含义是能够在形势变化时准确判断并适应环境。近义词包括准确判断、洞察先机、明察秋毫等。反义词为盲目行事、不知所措、缺乏判断力等。使用时应遵循成语的规范和原意,避免滥用或乱用近义词替代。文章提供了正确使用"称雨道晴"的例句,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的示例。
备多力分
备多力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èi duō lì fēn。其含义为准备充分且力量分配合理,强调在面对任务或挑战时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又要合理分配力量或资源。典故可能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策略和智慧。近义词有“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和“未雨绸缪”,反义词为“措手不及”、“临阵磨枪”和“毫无准备”。在实际应用中,应正确理解和使用“备多力分”,避免误解和混淆。备多力分的核心在于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并合理分配力量,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东挦西扯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挦西扯”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做事没有条理、杂乱无章,或说话东拉西扯、没有重点。文章还解释了该成语的出处,并通过具体例子加以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只适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语,不能用于描述非人的事物或行为。本文详细解释了成语“东挦西扯”的读音、含义、用法及典故,通过丰富的例句展示了其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并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该成语。
辞简义赅
辞简义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í jiǎn yì gāi。其含义是言辞简练而意义完备,形容言辞简明扼要,含义丰富完整。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用简练言辞表达深刻思想的习惯。辞简义赅的近义词有言简意赅、简明扼要、精炼简洁等。反义词包括冗长啰嗦、含糊其辞、繁复累赘等。文章在运用该成语时,应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误解为简单明了以及与“言多必失”混淆等错误用法。
拉三扯四是什么意思
拉三扯四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说话或做事毫无条理、没有重点,随意东拉西扯。该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近义词包括闲言碎语、拖泥带水等。反义词则包括有条有理、言之有据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搭配词语,避免误用。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拉三扯四的用法和错误用法。
断烂朝报
断烂朝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uàn làn cháo bào。它原意指残缺不全的朝廷公告或旧闻,现在用来形容内容杂乱无章、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章。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历史记载或文献资料因年代久远而残缺不全,或者文章内容缺乏条理和逻辑。其典故源于古代的史书和文献。断烂朝报的近义词有残编断简、支离破碎等。反义词包括完整无缺、条理分明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使用场合,不要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文章提供了关于断烂朝报的详细解释,包括其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示例。
东拉西扯
本文介绍了东拉西扯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东拉西扯指的是说话或写文章时毫无条理地胡乱扯,让人难以理解其意图和重点。其来源于古代口头传说,形成此成语。近义词如漫无目的、离题万里等带有贬义色彩。而反义词则强调条理清晰和逻辑性。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东拉西扯的实际应用,并强调了其错误用法,提醒人们在说话或写作时避免使用东拉西扯的表达方式,注重表达的清晰和准确。
长话短说
本文介绍了成语“长话短说”的含义,强调了在讲话或写文章时直接进入主题,不作过多铺垫或展开的表达方式。该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可以从其字面意思和日常使用中理解。长话短说的近义词有简明扼要、要言不烦等,反义词则是冗长啰嗦等。文章还提到了长话短说的错误用法,如滥用省略、场合不当以及与原意相悖。通过例句展示了长话短说的实际应用。
七言八语是什么意思
“七言八语”是一个形容人们说话杂乱无章的成语,常用于描述讨论、争论或闲聊时言语纷繁混乱的场景。其含义是形容人说的话没有条理,缺乏逻辑性。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和出处,是从日常用语中逐渐形成的。其近义词如“语无伦次”、“杂乱无章”等,带有贬义色彩。反义词如“有条不紊”、“井井有条”等则带有积极的含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造成语义上的误解或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