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世幽居

遁世幽居:远离尘嚣的心灵栖居

读音

dùn shì yōu jū

含义

  • :逃避、隐退,如“遁入空门”。
  • :世俗、红尘,指纷扰的人间社会。
  • :僻静、深远,如“幽谷”“幽兰”。
  • :居住、栖身。

整体含义:指远离世俗喧嚣,隐居在僻静之地,追求精神上的宁静与超脱。

典故

  1. 陶渊明与《归去来兮辞》
    东晋诗人陶渊明因厌恶官场腐败,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写下“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成为“遁世幽居”的典范。
  2. 伯夷叔齐采薇
    商周之际,伯夷、叔齐因不满周武王伐纣,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被后世誉为“高士”。
  3. 《庄子·刻意》
    “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描述隐士远离尘世,与自然为伴的生活。

近义词

  1. 隐居山林:强调隐居地点(山林),如“终南捷径”。
  2. 与世无争:侧重心态,不参与世俗竞争。
  3. 息交绝游:断绝社交,独自生活。
  4. 枕石漱流:以山石为枕,溪水漱口,形容隐士清苦生活。

反义词

  1. 争名逐利:追逐名利,如“蝇营狗苟”。
  2. 趋炎附势:依附权贵,如“攀龙附凤”。
  3. 红尘滚滚:沉浸于世俗纷扰。
  4. 出将入相:在朝堂显赫,如“封侯拜相”。

例句

小学阶段(简单句)

  1. 爷爷退休后,在乡下种花养鸟,过着遁世幽居的生活。
  2. 童话里的老巫师住在森林深处,真是遁世幽居啊!

中学阶段(情景化)

  1.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正是遁世幽居的写照。
  2. 他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决定遁世幽居,去终南山搭一间草庐。

高中及以上(议论/抒情)

  1. 遁世幽居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对精神自由的极致追求。
  2.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谁能真正守住一方净土,遁世幽居?

文学化表达

  1. 青苔覆阶,竹影摇窗,这方小院成了他遁世幽居的桃源。
  2. 她将半生浮华换作一蓑烟雨,遁世幽居,与琴书为伴。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旅游度假”
    ד周末去民宿住两天,体验遁世幽居。”
    (解析:短期休闲≠长期隐居。)
  2. 混淆“孤独”与“幽居”
    ד他性格孤僻,总是遁世幽居不和人说话。”
    (解析:幽居是主动选择,孤僻是被动状态。)
  3. 滥用为“逃避责任”
    ד工作压力大就想遁世幽居,太不负责任了!”
    (解析:成语不含贬义,强调超脱而非逃避。)
  4. 错指“宅家”
    ד放假在家打游戏,也算遁世幽居吧?”
    (解析:需有远离世俗的意境,非单纯不出门。)

“遁世幽居”不仅是地理上的远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澄明。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们对喧嚣的倦怠,对宁静的向往。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山中幽居得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关于山中幽居的古诗词及其赏析,这些诗词描绘了山中幽静的自然景色和幽居者的心境。这些古诗词不仅展现了山中的宁静与恬淡,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这些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追求。在现今社会的喧嚣环境中,这些古诗词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总之,这些描写山中幽居的古诗词及其赏析,让我们领略了山中的美景,也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深深的情感。

5首关于鹿与月的古诗词赏析 探寻鹿鸣清辉的意境之美

鹿鸣清辉:古诗词中的鹿月意象探微"鹿月"一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并不常见,但与之相关的意象却源远流长。通过对历代诗词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鹿"与"月"这两个意象往往相互映衬,共同构建出清幽脱俗的意境。本文将介绍几首蕴含"鹿月"意象的经典诗词,解析其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1. 王维《鹿柴》(唐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此诗虽未直接出现"月"字,但"返景"(夕阳返照)与幽深的山林、隐约的人语共同营造出月夜般的静谧。王维以画入诗,空山鹿鸣的意境与月色清辉异曲同工,展现禅意与自然的融合。2.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诗

描写采花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采花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包括欧阳修、李商隐、王维等人的作品。这些诗词通过不同的手法和角度,生动地描绘了采花的情景和春天的美丽,表达了采花的快乐和美好,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文章还涉及采花活动的文化意义,以及采花之诗所蕴含的情感、哲理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欣赏这些诗词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对采花这一活动的独特情感和表达方式,领略到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10首描写盛夏的古诗词 关于夏日风光的经典诗句赏析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夏日情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引用古诗词,展示了夏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古人在炎炎夏日中的情感体验。文章介绍了不同古诗词中对夏日的描绘,如夏日景色、夏夜宁静、夏风的感受等,同时剖析了诗人通过笔触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在炎炎夏日里,品读这些充满情感的夏之诗篇,不仅让我们欣赏到夏日的美丽景色,更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智慧,为夏日生活增添一份诗意与雅致,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受夏日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探寻中国古典诗词中竹的意象 关于竹的10首经典诗词赏析

劲节凌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竹意象探微竹,这一寻常却又非凡的植物,以其挺拔的身姿、虚心的品格和坚韧的节操,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符号。历代文人墨客不吝笔墨,将竹的物性特征升华为君子品格的象征,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咏竹佳作。让我们穿越时空长廊,品味这些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竹韵诗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题李次云窗竹》中写道:"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这首七绝以质朴语言道出竹的实用价值与精神价值之辩。诗人认为竹不必成为乐器或钓具,其真正价值在于寒冬中依然挺拔的英姿。白居易以竹喻人,表达了不慕荣利、坚守本真的高尚情操。宋代文豪苏轼在《於潜僧绿筠轩》中吟咏:

描写魏晋时期的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魏晋时期的诗词进行描述,介绍了不同诗人及其作品,展示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才情和智慧,以及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文章所包含的诗词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还有对友情、爱情和人生的感悟。这些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精神。总的来说,这篇文章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韵味和魅力的魏晋时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这一历史时期的诗词文化。本文介绍了魏晋时期的诗词,涵盖了不同诗人的作品,展示了魏晋文人的才情和智慧,以及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文章通过丰富的诗词内容,呈现了一个充满韵味和魅力的魏晋时期,让读者更加了解和欣赏这一

10首描写隐居生活的经典诗词 探寻陶渊明王维等古代文人的隐逸情怀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隐居高手的古诗词,这些诗词展现了隐者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形象。文章列举了多首古诗,包括《归园田居》、《江雪》、《寻隐者不遇》等,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的背景、内容和意境。文章还介绍了这些诗词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柳宗元、贾岛等著名诗人的隐逸生活。这些诗词不仅具有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阅读这些诗词,可以感受隐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他们内心的淡泊与自在,同时也给人以人生哲理的启示。

描写隐居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些描写隐居的诗词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具有文学价值,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隐居生活中找到的内心平静和自由。这

10首经典山居诗词赏析 感受隐逸情怀与自然之美

山居诗词:隐逸情怀的精神家园山居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独特的题材类别,它以山林隐居生活为描写对象,展现了文人墨客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类诗词往往意境清幽,语言淡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王维《山居秋暝》(唐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首五言律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居的宁静美景,"明月"、"清泉"等意象营造出空灵澄澈的意境。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心愿。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东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遁世隐居

遁世隐居的读音为dùn shì yǐn jū。它指的是避开尘世的纷扰,过上清静无为的生活,表达了人们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该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隐居生活,最早出自《庄子》等先秦典籍。遁世隐居的近义词包括归隐山林、隐居乡野等,反义词则是热衷世俗、追名逐利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详细描述了遁世隐居的含义和用法,并强调了错误使用的情况。因此,在使用遁世隐居这一成语时,需要注意其正确的含义和用法,避免误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