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首再拜:一个充满敬意的成语
读音
dùn shǒu zài bài
含义
- 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起,表示恭敬。
- 再拜:连续两次行礼,表示极度的尊敬。
- 整体含义:形容极其恭敬、谦卑的态度,常用于书信或正式场合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典故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廉颇不服,扬言要羞辱他。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以国家为重,主动负荆请罪,“顿首再拜”以示悔意。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公子重耳流亡至秦国,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顿首再拜”以谢恩,表现出极高的礼节。 - 《汉书·张良传》
张良为刘邦献策时,常以“顿首再拜”表达对刘邦的敬重,体现君臣之礼。
近义词
- 五体投地:形容极其佩服或尊敬。
- 顶礼膜拜:比喻极度崇拜。
- 毕恭毕敬: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俯首帖耳:形容顺从、恭敬的样子。
反义词
- 傲慢无礼:态度高傲,不尊重他人。
- 目中无人: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 桀骜不驯:性格倔强,不服管教。
-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在信里顿首再拜,感谢老师的教导。
- 古代大臣见皇帝时,常常顿首再拜。
-
小学高年级:
- 他顿首再拜,向长辈表达深深的敬意。
- 廉颇顿首再拜,向蔺相如道歉。
-
初中:
- 在正式场合,他顿首再拜,以示对长辈的尊重。
- 古代臣子觐见君王,必先顿首再拜。
-
高中及以上:
- 他在信中顿首再拜,恳请对方原谅自己的过失。
- 面对恩师,他顿首再拜,表达感激之情。
错误用法
-
用于平辈或晚辈:
- ❌ 他对朋友顿首再拜,表示谢意。(过于夸张,不适用于平辈)
- ❌ 孩子对父母顿首再拜,显得过于正式。(现代家庭一般不适用)
-
用于非正式场合:
- ❌ 他在微信聊天里顿首再拜,显得很滑稽。(现代社交软件不适用)
- ❌ 吃饭前顿首再拜,让人觉得奇怪。(日常行为不适用)
-
用于讽刺或戏谑:
- ❌ 他故意顿首再拜,嘲笑对方。(成语本身是庄重的,不应用于讽刺)
总结:顿首再拜是一个庄重的敬语,适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不宜滥用或用于非正式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写廉颇诗词
关于写廉颇诗词(第1篇)关于写廉颇的诗词一、廉颇诗词全文及解析朝代:唐作者:王之渙《咏史·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赵国何忧国士稀。几度春秋风雨过,英雄犹在梦回时。解析:此诗以廉颇为主角,表达了老将虽老但仍能上阵杀敌的豪情壮志。王之渙借古喻今,通过对廉颇的描绘,表达了国家复兴、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二、其他包含廉颇元素的古诗词朝代:北宋作者: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忆昔廉颇将,胡沙漫九野。白首未归心,英雄谁不惋。解析:李清照此诗借古喻今,通过对比项羽和廉颇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慨。其中,“忆昔廉颇将”一句明确提到了廉颇。朝代:元朝作者:王
发怒穿冠
“发怒穿冠”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愤怒、情绪失控的状态。其典故源自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但具体出处不详。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义愤填膺、怒不可遏等,反义词则是心平气和、和颜悦色等。使用此成语时需要注意适用场景,避免夸张和不当使用。该成语在描述人们极度愤怒、情绪失控时的状态非常贴切。
不记前仇
“不记前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jì qián chóu,意味着不将过去的仇恨记在心上,形容心胸宽广、能够宽容大度地对待过去的恩怨。其典故来源于古代将军李广的故事。近义词包括宽宏大量、既往不咎等,反义词有睚眦必报、斤斤计较等。该成语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有广泛应用,但需注意避免错误使用。通过例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奉的拼音
本文详细解析了汉字“奉”的含义及用法。其含义包括:给予、进献、接受、尊重、信仰、侍候等动作,也有姓氏的含义。文章详细阐述了其作为动词和名词的用法,并提供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典故。同时,“奉”也作为地名和姓的省称出现。整篇文章内容丰富,对“奉”字进行了全面解析。
负的拼音
负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包括背、担负、依仗、遭受、享有、亏欠、背弃、失败等。作为动词,负表示依仗、背负、背倚等;作为形容词,负表示小于零的。此外,负还有特殊含义,如负电、负极等。详细的解析涵盖了不同的语境和用法,包括古文中的含义和现代汉语中的用法。
5年级将相和读后感400字
《将相和》读后感当我第一次接触到《将相和》这篇富有历史底蕴的文章时,我被其丰富的故事内容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这篇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讲述了古代将领与丞相之间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忠诚、勇敢和智慧。文章主要围绕廉颇将军和蔺相如丞相之间的冲突与和解展开,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廉颇将军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而蔺相如丞相则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成功完成了“完璧归赵”的任务,为国家带来了尊重和信任。两人虽有过误会和冲突,但最终携手合作,共同保卫国家,展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阅读过程中,我深感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蔺相如的智慧与勇气特别令我印象深刻。在面对强大的秦国时
反目成仇
反目成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n mù chéng chóu,意味着原本关系密切的人因某些原因关系破裂,变成敌人或仇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故事,形容人们因各种原因导致关系彻底破裂。其近义词包括翻脸无情、割席断交、恩断义绝等,反义词则包括和好如初、亲密无间、和睦相处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当使用场合、滥用词语、与其他词语混淆等错误用法。正确使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同时也要注意丰富表达方式,避免重复使用。
恼羞成怒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恼羞成怒”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多个例句。该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因感到羞愧或愤怒而生气。其近义词包括勃然大怒、愤然作色等,反义词有心平气和、忍气吞声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使用场景,并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
仆仆亟拜是什么意思
仆仆亟拜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十分恭敬地拜见他人,频繁地行礼。它的含义是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和敬意。这个成语可能源于古代人们频繁行礼的场景。它的近义词包括恭敬有礼、诚心诚意等,反义词则是傲慢无礼、轻视无礼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的合适性,避免过度夸张或与其他成语混淆。
暮礼晨参是什么意思
暮礼晨参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ù lǐ chén cān。它形容一个人在早晚都进行虔诚的礼拜或参拜,表达对神灵、先祖或他人的尊敬和敬畏之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宗教仪式和日常礼仪,是早晚都保持恭敬态度的表示。其近义词有朝夕必恭、晨昏定省等,反义词有无礼无节、草率从事等。使用暮礼晨参时,需要注意使用场合、搭配及词义理解,避免误解或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