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线鹞子

断线鹞子

读音

duàn xiàn yào zi

含义

  • :断开、断裂。
  • 线:风筝的线绳。
  • 鹞子:风筝的俗称,古代多指纸鸢。

整体含义:比喻失去联系或控制的人或事物,也指一去不复返的情况。

典故

  1. 《太平广记》:唐代小说集记载,有人放风筝时线断,风筝随风飘走,主人感叹“如断线鹞子,不知去向”。
  2. 《聊斋志异》:故事中描述某人离家后杳无音信,被形容为“断线鹞子,再无归期”。
  3. 民间传说:古代有孩童放风筝时线断,风筝飞入云端,象征无法挽回的离别。

近义词

  1. 杳无音信:完全失去联系,没有任何消息。
  2. 一去不返:离开后不再回来。
  3. 石沉大海:比喻毫无回应或下落。
  4. 泥牛入海:形容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反义词

  1. 如影随形:形容关系密切,时刻相伴。
  2. 形影不离:彼此紧密相连,无法分开。
  3. 鱼雁不绝:书信往来频繁,联系不断。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转学后就像断线鹞子,再也没有消息了。
  2. 小学高年级:那只断了线的风筝像断线鹞子一样,越飞越远。
  3. 初中:他离家出走后,如同断线鹞子,家人怎么也找不到他。
  4. 高中:战争爆发后,许多难民流离失所,像断线鹞子般无家可归。
  5. 大学及以上:某些古代文献散佚后,如断线鹞子,至今无法寻回。
  6. 日常对话:“你上次借的书呢?”“唉,像断线鹞子一样,不知道丢哪儿了。”
  7. 文学描写:她的心绪如断线鹞子,飘向远方,再也无法收回。
  8. 新闻报道:失踪的探险队如同断线鹞子,搜救工作仍在继续。
  9. 历史叙述:丝绸之路上的某些商队因战乱成为断线鹞子,消失在沙漠中。
  10. 科幻小说:那艘飞船进入黑洞后,如断线鹞子,与地球彻底失联。

错误用法

  1. 形容短暂离开:错误例句:“他只是去超市买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不像断线鹞子。”(“断线鹞子”强调长期或永久失联。)
  2. 指物品暂时找不到:错误例句:“我的钥匙像断线鹞子一样,可能就在家里某个角落。”(应使用“不翼而飞”更合适。)
  3. 比喻关系疏远但仍有联系:错误例句:“我们虽然不常见面,但偶尔会打电话,不算断线鹞子。”(应使用“若即若离”。)
  4. 形容可控的事物:错误例句:“公司的新项目像断线鹞子,但经理还在跟进。”(矛盾,应改为“悬而未决”。)

你可能感兴趣

断线风筝

“断线风筝”读音标注为duàn xiàn fēng zhēng,意为形容人或事物的状态失去控制,无法掌握或找回。该成语源于古代风筝断线的情境,比喻无法控制的状态。其近义词包括失之交臂、离散失所等,反义词有稳如泰山、井然有序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及场景,需注意成语的比喻意义、使用场合和语境的适宜性。

游骑无归是什么意思

游骑无归的读音游骑无归的读音为yóu qì wú guī。游骑无归的含义“游骑无归”这个成语指的是军队出征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返回,或者指在外游荡、漂泊不归。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军队的失散或者人的行踪不定、无法回归。游骑无归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在古代战争中,游骑通常是指没有固定驻地、四处游动的骑兵部队。当军队出征后,由于各种原因(如遭遇敌军伏击、地形不利等),部分游骑可能无法及时与大部队汇合,最终导致无法返回。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命运无常。游骑无归的典故出处《左传》中记载了多个关于游骑无归的典故。例如,在僖公三十三年,晋国与狄国交战,晋国的一支游骑部队因遭

鱼沉雁杳是什么意思

鱼沉雁杳的读音鱼沉雁杳的读音为yú chén yàn yǎo。鱼沉雁杳的含义“鱼沉雁杳”是一个成语,形容音信全无的境况。其中,“鱼沉”指的是鱼不见踪影,暗指书信无法送达;“雁杳”则是指大雁远去无踪,暗喻音讯全无。整个成语用来形容音信断绝,难以联系的情况。鱼沉雁杳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通信方式。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鱼传尺素(即书信)和雁足传书(大雁传递信息)来互通音信。然而,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如路途遥远、战乱阻隔等,书信无法送达,大雁也难以飞回,便形成了“鱼沉雁杳”的局面。典故一:相传古代有一位女子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但是音信全无。她便写下书信系在鱼背上,希望鱼能将书信带到丈夫手中。然而,鱼沉入

音信杳无是什么意思

音信杳无的读音拼音:yīn xìn yǎo wú音信杳无的含义音信杳无指没有一点消息,形容信息全无,联系断绝。其中,“音信”指消息、音讯,“杳无”表示完全无踪影、全无踪迹。音信杳无的典故音信杳无一词源于古代,最早出自《左传》。其中有一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政治原因流亡在外,与家人失去联系,音信杳无。后来重耳历经艰险,终于回到晋国并成为国君。此外,在《史记》等古籍中也有类似的典故。这些典故都表达了因某种原因导致信息无法传递或失去联系的情况。音信杳无的近义词音信杳无的近义词包括:消息全无、音讯全无、杳无音信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没有一点消息或联系的意思。音信杳无的反义词音信杳无的反义

汉字"杳"的正确读法是什么?解析yǎo的发音、书写与文化内涵

这篇文章介绍了汉字“杳”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并详细解析了其含义。杳表示远得看不见踪影,如杳然、杳无音信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杳的形义,表示昏暗、幽深、深远等含义。

睹物思人

睹物思人是指看到某物会想起某个人,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此成语源于古代,常与回忆、思念有关。看到与亲人、朋友或恋人相关的物品,会触发对他们的思念。近义词包括触景生情、感同身受等,反义词有无动于衷、心如止水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理解其含义,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读音需注意,“睹”字应读作dǔ。

鸿消鲤息

鸿消鲤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óng xiāo lǐ xī。它用于形容人的行踪或消息的消失,带有深沉、庄重的情感色彩。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传说,常用于表达对逝去时光或人物的怀念。其含义是鸿雁消失踪影,鲤鱼停止游动,也比喻事物发展的停止或消失。近义词包括音信全无、消息全无、杳无音信等,反义词有音讯频频、捷报频传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例如,该成语不适用于描述人的忙碌状态或事物的暂时消失。

鸿断鱼沉

鸿断鱼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óng duàn yú chén,用来形容信息、消息等失去联系,无法得知其下落或结果。它出自《庄子·外物》,比喻事物消失或失去联系。鸿断鱼沉的近义词有音信杳然、消息全无、杳无音信等。反义词有音讯频传、消息灵通、捷报频传等。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

鼻塌嘴歪

鼻塌嘴歪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发音为"bí tā zuǐ wāi",用来形容人的面部表情或状态,表示鼻子塌陷、嘴巴歪斜的样子。这个短语没有具体的典故和出处,可能是根据日常对人脸表情的描述而形成的。近义词包括鼻青脸肿、面目全非等,反义词则是容光焕发、眉清目秀等。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词语描述人的面部表情或状态,避免带有侮辱或贬低他人的意味。例如,“他因为醉酒,鼻塌嘴歪地躺在地上”等。

渺无音信是什么意思

“渺无音信”是一个成语,读音miǎo wú yīn xìn,表示一点消息也没有,形容失去联系或没有消息的状态。其含义中的“渺”指微小、遥远,音信指消息。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理解为古代因交通和信息不发达导致音讯全无的情况。近义词有音信全无、杳无音信等,反义词有音讯频频、消息灵通等。使用时要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与其他词语混用,以及用于形容非人的事物。文章详细解释了渺无音信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