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只眼
读音
dú jù zhī yǎn
含义
- 独:单独,唯一。
- 具:具备,拥有。
- 只眼:独特的眼光或见解。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具有与众不同的眼光或见解,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典故
- 《五灯会元》:宋代禅宗典籍中记载,僧人问:“如何是佛?”师曰:“独坐大雄峰。”后引申为“独具只眼”,形容超凡的洞察力。
- 《宋史·苏轼传》:苏轼评价黄庭坚的诗文时曾说:“鲁直(黄庭坚)如蝤蛑江瑶柱,格韵高绝,盘飧尽废,然不可多食,多食则发风动气。”后人认为苏轼“独具只眼”,能精准指出黄庭坚诗文的优缺点。
- 《世说新语》:东晋名士谢安评价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展现出他“独具只眼”的鉴赏能力。
近义词
- 慧眼独具:形容眼光敏锐,见解独到。
- 别具慧眼:与“独具只眼”意思相近,强调独特的洞察力。
- 明察秋毫:形容观察细致入微,能发现极小的细节。
- 洞若观火:形容看问题非常透彻,如同看火一样清晰。
反义词
- 目光如豆:形容眼光短浅,见识有限。
- 鼠目寸光:比喻人缺乏远见,只能看到眼前利益。
- 人云亦云:指没有主见,只会随波逐流。
- 一叶障目:比喻被局部现象迷惑,看不到全局。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夸小明“独具只眼”,因为他总能发现图画里的隐藏细节。
- 小学高年级:小红的作文构思新颖,评委老师称赞她“独具只眼”。
- 初中:这位科学家“独具只眼”,早早就预测到了这种材料的特殊性能。
- 高中:他的评论文章“独具只眼”,深刻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
- 大学:这位教授“独具只眼”,在众多研究课题中选择了最具潜力的方向。
- 职场:老板“独具只眼”,提拔了默默无闻但能力出众的小张。
- 艺术鉴赏:这位收藏家“独具只眼”,低价购入的画作后来价值连城。
- 商业决策:他“独具只眼”,提前布局新能源产业,如今公司蒸蒸日上。
- 文学评论:这位批评家“独具只眼”,指出这部小说看似平淡却暗藏深意。
- 历史研究:这位学者“独具只眼”,从冷门史料中发现了重要线索。
- 科技领域:工程师“独具只眼”,改进了传统工艺,大幅提高了效率。
- 医学诊断:这位医生“独具只眼”,从细微症状中发现了罕见疾病。
- 体育竞技:教练“独具只眼”,发掘了这位天赋异禀的年轻选手。
- 影视行业:导演“独具只眼”,选中的新人演员后来成为巨星。
- 金融投资:他“独具只眼”,在市场低迷时大胆买入,最终获利丰厚。
- 教育领域:这位老师“独具只眼”,发现了学生隐藏的数学天赋。
- 建筑设计:建筑师“独具只眼”,将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完美融合。
- 时尚行业:设计师“独具只眼”,预判了下一季的流行趋势。
- 政治分析:这位评论员“独具只眼”,准确预测了选举结果。
- 日常生活:妈妈“独具只眼”,总能发现我藏在书包里的零食。
错误用法
- 形容视力好:❌“他的视力5.0,真是独具只眼。”(错误:成语指见解独特,而非视力。)
- 形容外貌:❌“她长得漂亮,眼睛特别大,真是独具只眼。”(错误:成语与外貌无关。)
- 形容数量:❌“这个展览只有他一个人参观,真是独具只眼。”(错误:成语不表示“独自一人”。)
- 形容固执:❌“他坚持己见,不听劝告,真是独具只眼。”(错误:成语不含贬义,不表示固执。)
- 形容运气好:❌“他中彩票了,真是独具只眼。”(错误:成语与运气无关。)
你可能感兴趣
掌握“只”字的5个关键知识点 从拼音笔顺到成语用法全面解析
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汉字“只”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作为名词、量词、形容词、副词等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文章详细解释了“只”用于表示单独、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的一个、用于动物或器具、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只有或仅有的用法,同时也介绍了“只”在古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摘要重点突出了“只”字的多重含义和用法,以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灵活应用。
历代诗人如何用诗词赞美画圣吴道子的艺术成就
本文介绍了吴道子的诗词及其艺术成就。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吴道子的绘画技艺和作品的影响力,通过古诗词赞美了吴道子的卓越才华和作品魅力。吴道子的画作与诗词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吴道子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0首描写李煜的经典诗词赏析 探寻绝代词人的血泪人生与文学成就
本文介绍了南唐著名诗人和君主李煜的诗词及其艺术魅力。通过几首描写李煜的诗词,探讨了李煜的日常生活、音乐追求、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对人生的深沉感悟以及情感世界。李煜的诗词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他独特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风格。他的诗词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对这些诗词的赏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李煜的艺术追求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所在。
别具慧眼
“别具慧眼”是一个成语,意指拥有独特眼光和见解,能洞察事物本质。其源自佛教故事,表示独具慧心、发现真理的人。这个成语在商业、艺术和生活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用于描述那些有远见、洞察力的人。同时,“别具慧眼”也有错误的用法,如在不恰当的语境下使用或误用为“别有用心”等。通过了解“别具慧眼”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关于葳的诗词
关于葳的诗词(第1篇)关于“葳”的诗词全文及解析一、王安石《句》诗词原文:北葳秀色拂城隅。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解析: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北葳秀丽的景色,传达出一种美好的城市景观。其中的“北葳”即指葳蕤,是一种草木茂盛的景象,这里用来形容城市的边缘被绿色的植被所环绕,增添了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二、杜甫《兵车行》诗词原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旌旗蔽空日色薄,不觉龙颜变葳蕤。作者:杜甫朝代:唐解析:在杜甫的这首长篇叙事诗中,“葳蕤”一词出现在对战场景的描绘中
关于千字的诗词
关于千字的诗词(第1篇)关于千字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表达。以下是我为您精心挑选的几首古诗词,每一首都包含“千”字,且附有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简短解析。一、诗经《千载之下》千载之下年代:先秦作者:诗经原文:千载之下,犹闻风声。世事如梦,人生几何?解析:此诗以“千载之下”为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世事无常的深深思考。二、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鹳雀楼年代:唐作者: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析:此诗描绘了壮阔的黄河与鹳雀楼的景象,其中“欲穷千里目”一句更是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三、李煜《望江南·春去也》望江南·春去也年代:唐
洞鉴废兴
“洞鉴废兴”是一个成语,意为深刻认识并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具备深邃的洞察力。该成语源于古代典籍,最早出自《左传》等史书。它包含洞察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性,并指出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治国安邦。其近义词包括洞察秋毫、明察秋毫等,反义词为盲目无知、浅尝辄止等。该成语可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在决策、商业等领域中尤其重要。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轻率或随意使用,以及与其他含义相近但用法不同的词语混淆。
别具手眼
本文介绍了成语“别具手眼”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该成语意指具有独特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强调人们独特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为拥有不同于常人的观察力和独特视角。本文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需要注意使用场合和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
察见渊鱼
察见渊鱼的拼音是chá jiàn yuān yú,形容人的洞察力非常敏锐,能够深入地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和细节。这一成语源自《庄子·外物》中的故事,通过庄子和惠施的对话,表达了通过深入观察来理解事物本质的含义。察见渊鱼也与古代渔夫文化有关,形容那些具备丰富经验和敏锐观察力的人。其近义词有洞察秋毫、明察秋毫、洞若观火、见微知著等。反义词包括视而不见、粗枝大叶、懵懂无知、盲目从众等。在使用这一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断章取义、过度夸张,以及根据具体情境和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文章中提供了关于察见渊鱼的各种用法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是一个成语,原指气派大度的人家,现用来形容人的修养、学识、风度等都非常出色,或形容家庭环境优雅有品位。出自《庄子·外物》篇,典故意为在气派大度的人面前若自身修养不够则会显得可笑。其近义词包括大家风范、雅人深致等,反义词为小家子气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注意语境搭配和用词准确性。大方之家的风范体现在人的言谈举止、家庭摆设、学识修养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