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心弦
读音
dòng rén xīn xián
含义
- 动:触动、打动
- 人:泛指他人或大众
- 心:内心、情感
- 弦:琴弦,比喻情感的共鸣
整体含义:形容事物或言行深深触动人的内心,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使人感动或震撼。
典故
- 《列子·汤问》:
春秋时期,琴师伯牙弹奏《高山流水》,钟子期听后感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的琴声“动人心弦”,使钟子期感受到高山流水的意境。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相如以琴曲《凤求凰》打动卓文君,琴声“凄然动人,文君闻之心动”,最终促成两人的爱情传奇。 -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女的演奏“动人心弦”,令白居易潸然泪下。
近义词
- 感人肺腑:形容言辞或事件深深触动内心。
- 扣人心弦:多用于形容情节紧张激烈,引人入胜。
- 荡气回肠:形容音乐或文章气势磅礴,令人回味。
- 催人泪下:特指让人感动落泪。
反义词
- 索然无味:形容事物平淡无趣,无法引起兴趣。
- 无动于衷:指对事物毫无反应,内心不受触动。
- 麻木不仁:形容情感冷漠,对外界毫无感知。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妈妈讲的故事动人心弦,我听得入迷了。
- 这首儿歌旋律优美,动人心弦。
-
小学高年级:
- 电影里英雄牺牲的场景动人心弦,许多观众都哭了。
- 他的演讲充满真情实感,动人心弦。
-
初中:
- 那幅画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动人心弦。
- 她的歌声婉转动人,动人心弦。
-
高中:
- 这部小说描写了人性的光辉,情节动人心弦。
- 他的经历坎坷却充满希望,故事动人心弦。
-
大学及以上:
- 莫扎特的《安魂曲》庄严悲怆,动人心弦。
- 纪录片中难民的故事动人心弦,发人深省。
错误用法
-
形容普通事物:
- ❌ 这碗面味道不错,动人心弦。(食物味道不能用“动人心弦”)
- ❌ 今天的天气真好,动人心弦。(天气无法“触动情感”)
-
用于负面情绪:
- ❌ 他骂人的话动人心弦。(贬义场景不适用)
- ❌ 恐怖片的血腥镜头动人心弦。(“动人心弦”多用于正面或中性情感)
-
滥用夸张:
- ❌ 我昨天买的新书包动人心弦。(日常物品不适用)
- ❌ 这道数学题动人心弦。(学术内容不适用)
“动人心弦”多用于艺术、文学、情感表达等深刻感人的场景,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洞心骇耳
洞心骇耳的读音拼音为dòng xīn hài ěr,形容言辞或声音非常动人,能深深打动人心,令人震惊和惊叹。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可能源于日常经验和文学创作中对言辞和声音的深刻描述。其近义词包括动人心弦、震撼人心等,反义词为漠然置之、无关痛痒等。在正确使用上,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演讲、音乐、小说等令人动容的场景。然而,该成语常被误用或滥用,需避免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
古代描写思念朋友的诗词
古代描写思念朋友的诗词(第1篇)古代描写思念朋友的诗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以下是根据“古代描写思念朋友的诗词”这一主题整理的几首经典古诗词,包括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作者:王勃(唐)解析:这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送别诗。诗中以宽慰的笔触抒写对友人的送别之情,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但更多的是对友情的坚定信念。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更是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句,表达了即使相隔千里,只要心意相通,友情依然可以长存的深刻寓意。二、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
10首关于知音与友情的经典诗词 从高山流水到海内存知己的结交之道
本文介绍了描写结交的诗词,包括描写结交的珍贵和美好的情感纽带为主题的古诗词。文章分别从几篇中精选了古诗词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这些诗词展现了友情与结交的珍贵和美好,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友情的重要性,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朋友和知己。友情是一种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和维护。
关于弹琴古诗词
关于弹琴古诗词(第1篇)关于弹琴的古诗词,深深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表达出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琴音悠扬,如泉水涌流,引人深思。下面我将列举几首关于弹琴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琴曲赋:秋水伊人篇一、《琵琶行》 唐代 白居易诗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如雨细如线,琴瑟琵琶尽和谐。作者与朝代:白居易(唐)解析:此诗描写了琵琶
关于书信诗词
关于书信诗词(第1篇)关于书信诗词,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以下是根据“关于书信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包括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作者:佚名(汉代)原文:行行重行行,与君共饮马长城窟。中庭生旅草,阶上生春晖。回首遥望山,乡情信中归。解析:此诗是汉乐府的一首佳作,通过饮马长城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以信件为载体,将情感传递到远方,情感真挚而深沉。二、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解析:此诗是张九龄的一首名篇,以书信的形式表达
关于千丝诗词
关于千丝诗词(第1篇)关于千丝诗词一、千丝万缕古诗词中,常以千丝万缕来描绘情感之深、思绪之繁。以下为符合这一主题的古诗词。诗句:千丝万缕终须断,几度春来又几秋。出处:唐·杜甫《登高》作者:杜甫(唐)解析:此句用千丝万缕来描绘情感的纠缠,表达了时间流转中情感终将断裂的无奈与哀愁。诗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细思往事,唯有泪千行。出处: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作者:秦观(宋)解析:此句描绘了离愁之深如千丝万缕,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离别后的伤感。二、诗情画意千丝一词,也可指代诗词中细腻的意境与情思,如画般精致。以下为符合这一意境的古诗词。诗句:情思万缕牵不断,恰似金梭织银丝。出处:
描写曲终人散的古诗词
描写曲终人散的古诗词(第1篇)题目:描写曲终人散的古诗词一、诗海拾贝,曲终人散间觅古情诗经·邶风·式微《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也不乏描写曲终人散之情的诗句。如《邶风·式微》中云:“微微子乘,悠悠归归。众人熙熙,曲终人散。” 诗中用音乐比喻生活,曲终人散,寓意着人们聚散无常的命运。作者:未知,朝代:先秦解析:此诗以音乐为喻,描绘了人们聚散无常的场景,表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古诗十九首·其一汉乐府民歌中有一首《古诗十九首》,其中之一有句“弹琴复长啸,夜夜曲中闻笛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诗人以曲终人散的场景为背景,抒发了离别之情。作者:汉乐府民歌,朝代:汉朝解析:此诗以音乐为媒介
描写相思苦的现代诗词
描写相思苦的现代诗词(第1篇)题目:古诗词中的相思之苦一、诗词选录《相思》作者:王之涣(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解析:此诗以红豆为引子,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枝叶茂盛,愿君多采撷,以此寄托相思之情。《望夫石》作者:王建(唐)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可怜侬望夫婿回,如登蕊珠楼上头。解析:诗中望夫石坚贞不渝的等待,表达了深深的相思和无尽的等待。山头风雨无情,但石仍坚守,期盼夫婿归来。《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作者:李煜(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解析:此词以长江为媒介,表达了深深的相思
描写锦屏空的诗词
本文探讨了描写锦屏空的诗词。文章指出,“锦屏空”不仅是空间的描绘,更是情感和思想的映射。文章分析了古诗词中锦屏空的意象之美,包括寂静之境和情思之寄。同时,文章还探讨了诗词中的情感共鸣和艺术魅力,指出“锦屏空”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通过这一意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描写灞陵桥的古诗词
以下是关于描写灞陵桥的古诗词的本文整理了五篇关于描写灞陵桥的古诗词及其解析的文章。这些文章介绍了多首以灞陵桥为背景或相关联场景的古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灞陵桥的独特诗意。这些诗词中,有的描绘了灞陵桥的景色,如柳中庸的《霸桥别望》、杨巨源的《赋得灞桥》等;有的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如杜牧的《送别》中“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等句子。此外,还提到了许多与灞陵桥相关的著名诗句,如“青青一树伤心色”、“灞水桥边思红袖”等。这些古诗词及其解析,让我们对灞陵桥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诗意与美好。无论是离别的沉重与惆怅,还是思念的深情与留恋,都在灞陵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