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人
读音
dōng xī nán běi rén
含义
- 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分别指东方、西方、南方、北方。
- 人:指个体或群体。
具体含义:形容一个人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或指经历丰富、见多识广的人。也可指因各种原因而四处奔走的人。
典故
- 《论语·子路》: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自嘲为“东西南北之人”,意指自己四处游历,居无定所。
-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长期漂泊于各国之间,故称“东西南北人”。
- 唐代杜甫《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诗中暗含诗人流离失所,成为“东西南北人”的悲凉心境。
近义词
- 四海为家:形容人到处漂泊,没有固定居所。
- 浪迹天涯:指到处流浪,足迹遍布各地。
- 萍踪浪迹:比喻行踪不定,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 漂泊无定:形容生活不稳定,四处奔走。
反义词
- 安居乐业:形容生活安定,事业稳定。
- 足不出户:指很少外出,长期待在家中。
- 扎根一地:比喻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生活或工作。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爸爸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妈妈说他是“东西南北人”。
- 爷爷年轻时走遍全国,是个真正的“东西南北人”。
-
小学高年级:
- 他从小跟着父母搬家,去过很多城市,是个“东西南北人”。
- 在古代,很多诗人都是“东西南北人”,比如李白、杜甫。
-
初中:
- 孔子周游列国,自嘲为“东西南北人”,体现了他追求理想的执着。
- 现代社会的“东西南北人”越来越多,因为人们更愿意去不同的地方发展。
-
高中及以上:
- 在全球化时代,许多人成为“东西南北人”,在不同国家工作和生活。
- 他的职业生涯充满变动,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堪称现代版的“东西南北人”。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方向感强的人”:
- ❌ 他方向感很好,是个“东西南北人”。(正确用法应指漂泊或见多识广,而非方向感。)
-
误用为“喜欢旅游的人”:
- ❌ 她喜欢到处旅游,所以是“东西南北人”。(成语更强调漂泊或无奈奔走,而非主动旅游。)
-
误用为“性格多变”:
- ❌ 他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真是个“东西南北人”。(成语不用于形容情绪变化。)
“东西南北人”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承载了古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无论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无奈,还是现代人因工作四处奔波的常态,这个成语都生动地描绘了人生中的流动与变迁。
你可能感兴趣
孔子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
孔子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第1篇)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和言论主要集中于《论语》中,而并未留下直接的古诗词。孔子的思想强调仁爱、忠诚、诚实和感恩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古代的诗词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尽管没有直接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出自孔子,我们仍可以寻找一些符合这一主题的古诗词,并尝试从孔子的思想中寻找启示。以下是一篇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及解析:一、古诗词《谢同事》同事共事如手足,情深义重似海涛。恩同山岳常相伴,岁月如歌共逍遥。二、作者与朝代该诗为现代人所作,无具体作者及朝代信息。三、解析这首诗虽然不是出自孔子之手,但体现了感恩同事的情怀。诗中以“手足”比喻同事之间的亲
描写名人人物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名人人物的古诗词共五篇,每篇均涵盖了不同名人如诸葛亮、杜甫、孔子、项羽等的形象与品质。这些古诗词描绘了名人们的英勇事迹、高尚品质及爱国情怀,展现了他们的历史功绩和人格魅力。这些诗词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对这些诗词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领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英勇、忠诚、坚韧不拔等品质的深刻内涵,激发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历代诗词如何歌颂管仲 10首写管仲的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介绍了描写管仲的诗词的多个篇章,展示了管仲在古代诗词中的形象。管仲作为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智慧和才能被后人所传颂,成为古代文人墨客创作的题材。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管仲的智慧、才能和功绩,以及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这些诗词不仅是对管仲的赞美,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赏析这些诗词,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管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管仲的形象也激励着人们追求智慧、忠诚和奉献,成为了一种永恒的文化价值。
存亡继绝
“存亡继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ún wáng jì jué。它指在关键时刻挽救国家或民族的危亡,延续其生存和发展,强调了对于国家或民族存亡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感。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中的对话,并用于形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事件。其近义词包括挽救危亡、承前启后、扶危济困等,反义词则是坐视不救、苟安偷生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感情色彩,避免随意使用或与其他类似成语混用。该成语彰显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英雄人物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存亡所作贡献的赞美。
东飘西荡
文章介绍了“东飘西荡”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物四处飘荡、没有固定方向或位置的状态,常用来形容人心情不定、无所适从。文章详细阐述了其用法,并指出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不当使用场合、乱用词语搭配、滥用比喻以及与其他近义词混淆等错误用法。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一个成语,指因为志向、观念、价值观等差异,无法达成共识或共同行动。最早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强调人们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不要强求一致。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志同道合、意见不合、分道扬镳等,反义词有同舟共济、携手合作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场合,避免误用。道不同不相为谋强调了尊重差异的重要性,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被误解为拒绝交流或合作的借口。
法家拂士
法家拂士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其读音为fǎ jiā bì shì,指有才能和德行的人,尤其擅长辅佐君王和为国家献策的贤臣。该词的典故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寻求贤臣来辅佐自己。法家拂士的近义词包括贤臣良将和英才俊杰等,反义词则是奸臣贼子和庸才俗士等。该词语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褒义性质,避免误用为贬义或滥用词语搭配。法家拂士在古代被视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如孔子、荀子等典型的法家拂士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流西落
东流西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发展或变化的过程,以及时光的流逝或事物的消逝。其含义为水向东流去,向西落下,形容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它常常用来表达时间的不可逆性和事物的消逝。其近义词包括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等,反义词包括静止不动、永恒不变等。东流西落在句子中常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使用时需注意其错误用法,避免不当比喻或表达。
东飘西泊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飘西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该成语用于形容人或物漂泊不定,四处流浪的状态。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尤其用于形容人们在困难时期的不安定生活状态。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错对象、用词不当和与其他近义词混淆。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东飘西泊的实际应用。
漂泊无定是什么意思
“漂泊无定”是一个描述人或事物没有固定居所或目标的成语,用来形容四处漂泊、生活不稳定、没有归宿感的状态。其拼音是piāo bó wú dìng。该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逐渐演变为描述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常见表达方式。漂泊无定的近义词包括流浪无依、飘摇不定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避免使用不当的语境和与其他词语混淆。例如,在外打工、求学、战争时期的人们等都会体验这种漂泊无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