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三落四
读音
diū sān là sì
含义
- 丢:遗失、遗漏。
- 三、四:泛指数量,表示“一些”或“多个”。
- 落:遗漏、忘记。
整体含义:形容人做事马虎、粗心大意,常常遗漏或忘记某些事物。
典故
- 《红楼梦》: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散漫,常常丢三落四,比如忘记带扇子、手帕等物品,体现了他的不拘小节。 - 民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个书生赶考,因粗心大意,路上丢了行李、干粮和书籍,最终误了考试,被人嘲笑“丢三落四”。
近义词
- 粗心大意:做事不细致,容易出错。
- 马马虎虎:态度敷衍,不够认真。
- 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遗漏事情。
- 顾此失彼:照顾了一方面,忽略了另一方面。
反义词
- 一丝不苟:做事认真,不放过任何细节。
- 井井有条:条理清晰,不混乱。
- 谨小慎微:小心谨慎,避免出错。
- 面面俱到:考虑周全,没有遗漏。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总是丢三落四,今天又忘记带铅笔盒了。
- 妈妈说我不能丢三落四,要整理好自己的书包。
-
小学高年级:
- 他因为丢三落四,考试时连橡皮都忘带了。
- 老师提醒我们,写作业不能丢三落四,要检查清楚。
-
初中:
- 小张做事丢三落四,经常把重要文件弄丢。
- 这次旅行,他丢三落四的毛病又犯了,差点误了火车。
-
高中及以上:
- 在职场上,丢三落四的习惯会影响工作效率。
- 她虽然聪明,但总是丢三落四,让人不放心交给她重要任务。
错误用法
-
形容物品本身容易丢失:
- ❌ 这个钱包设计不好,总是丢三落四。(应改为“容易丢”)
-
形容记忆力差:
- ❌ 爷爷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总是丢三落四。(应使用“健忘”)
-
形容情绪不稳定:
- ❌ 她最近心情不好,做事丢三落四。(应使用“心不在焉”)
-
形容数量减少:
- ❌ 这个月工资丢三落四,比上个月少了很多。(应使用“缩水”或“减少”)
总结:“丢三落四”主要用于形容人的粗心行为,不能用于描述物品特性或抽象概念。
你可能感兴趣
掌握"丢"字的6个关键知识点 从拼音笔顺到成语用法全解析
本文介绍了“丢”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丢”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包括遗失、失去、扔、搁置、放等动词含义,以及丢失、遗弃、撇开、用眼色暗示、施展等动词的用法。同时,也提供了“丢”字的详细解析和例句。
不怀好意
“不怀好意”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huái hǎo yì,表示某人或某物没有好的意图或动机,可能带有恶意或不良的动机。该成语来源于日常行为的描述和总结。其近义词包括恶意、歹意、阴谋和居心不良等。反义词则为善意、真诚、友好和宽容等。在使用时要注意成语的恰当性和语境,避免错误使用。
描写春困的古诗词
本文收录了五篇关于描写春困的古诗词及其解析。这些古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情境描绘了春天的困倦之感,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感慨。文章通过引用每篇诗词的原文和解析,展示了春困的诗意描绘和深层含义。同时,文章还探讨了春困与古人的生活态度以及春困之诗在古诗词中的独特表达方式。阅读这些诗篇,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独特的舒适感。
丢三拉四
“丢三拉四”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马虎,容易遗漏或忘记某些事情。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做事不细心,容易犯错或遗漏重要的事情。典故可能源于日常对马虎行为的描述。近义词如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等,反义词如一丝不苟、细心周到。使用时有特定语境,不应泛化或误用。例如,不能用来形容物品本身。
丢三忘四
丢三忘四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读音为dīu sān wàng sì,指人经常忘事、做事马虎。该成语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和行为,没有明确的典故。丢三忘四的近义词包括马马虎虎、粗心大意、健忘等,反义词则是细心周到、记忆力强、专注认真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避免丢三忘四的行为,保持细心和专注。使用丢三忘四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要根据语境和需要适量使用,避免产生误解或不够精确的表达。
拿粗挟细是什么意思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拿粗挟细”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不精细,马马虎虎,容易忽略细节。文章详细解释了拿粗挟细的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相应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
招是生非是什么意思
招是生非的读音招是生非的读音为:zhāo shì shēng fēi。招是生非的含义“招是生非”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因为某些言行而引起麻烦或争端。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因为某些不当的举动或言论,导致事情变得复杂、不顺利,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或冲突。招是生非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汉语中,“招”通常指引诱或引起,“是”指的是某事物或情况,“生非”则表示因此而产生不好的事情或结果。因此,这个成语可以理解为因为某种原因或行为而引起不好的事情或结果。招是生非的近义词惹事生非兴风作浪无事生非搬弄是非招灾惹祸这些词语都表示因为某些言行或行为而引起不好的事情或结果。招是生非
心浮气躁是什么意思
心浮气躁的读音心浮气躁的读音为xīn fú qì zào。心浮气躁的含义心浮气躁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心情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或失去耐心。其中,“心浮”表示内心不平静,思绪纷乱;“气躁”则表示情绪急躁,容易发火。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的情绪不稳定,缺乏耐心和冷静。心浮气躁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目前没有确切的出处,但可以理解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因为一些琐事而感到心烦意乱,情绪波动较大,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心浮气躁的近义词心浮气躁的近义词包括:心急火燎、心烦意乱、暴跳如雷、焦躁不安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或失去耐心。心浮气躁的反义词心浮气躁的反义词包
谨小慎微
本文介绍了成语“谨小慎微”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以及应用场景。该成语强调人在处理事情时需小心谨慎,注意细节,不疏忽大意。其源于古代一位谨慎之人的称赞,也常与历史人物或事件相联系。近义词包括小心翼翼、慎重其事等,反义词为马马虎虎等。但过度使用或误用该成语可能导致表达不准确。文章还提供了有关谨小慎微在实际场景中的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随俗沉浮是什么意思
随俗沉浮的读音随俗沉浮的读音为:suí sú chén fú。随俗沉浮的含义“随俗沉浮”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随着世俗的潮流或风气而行动或变化。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主见,随着大众的行动或趋势而变化,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随俗沉浮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在古代,社会风气和习俗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有些人为了迎合社会风气和习俗,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立场,随波逐流。这种行为被形容为“随俗沉浮”。例如,在古代的官场中,有些人为了追求升迁和名利,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立场,随波逐流地迎合上级和同僚的风气。这种行为就被形容为“随俗沉浮”。随俗沉浮的近义词随波逐流:指随着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