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龙去

鼎湖龙去

读音

dǐng hú lóng qù

含义

  • 鼎湖:古代传说中黄帝乘龙升天的地方,后泛指帝王去世或仙逝之地。
  • 龙去:龙飞升离去,比喻帝王或伟人去世。
    整体含义:指帝王或杰出人物去世,带有庄重、哀悼的意味。

典故

  1. 《史记·封禅书》
    传说黄帝在鼎湖(一说荆山)铸鼎,鼎成后,有龙垂须迎接,黄帝乘龙升天,群臣及百姓仰望而泣。后世以“鼎湖龙去”形容帝王驾崩。
  2. 唐代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诗中暗含“鼎湖龙去”的哀思,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3. 清代诗词中的运用
    文人常以此典悼念逝去的君主或尊长,如“鼎湖龙去渺难追,万古云霄一羽毛”。

近义词

  1. 驾崩:专指帝王去世。
  2. 仙逝:尊称有德之人去世,带仙化意味。
  3. 薨逝:古代诸侯或高位者去世的婉辞。
  4. 归天:委婉说法,指人去世。

反义词

  1. 登基:帝王即位,与“龙去”相对。
  2. 诞生:伟人出生,与去世相反。
  3. 健在:指人仍然在世。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爷爷说,古代皇帝“鼎湖龙去”时,百姓会非常伤心。(简单解释)
    • 故事里,神仙乘龙飞走,就像“鼎湖龙去”一样神奇。(神话联想)
  2. 小学高年级

    • 读到“鼎湖龙去”的典故,我明白了这是对伟人离世的尊称。(历史知识)
    • 黄帝乘龙升天的传说,就是“鼎湖龙去”的由来。(典故说明)
  3. 初中

    • 李商隐的诗中隐含“鼎湖龙去”的哀思,表达了对故君的怀念。(诗词赏析)
    • 历史上许多帝王去世被称为“鼎湖龙去”,如康熙驾崩时文人多用此词。(历史事件)
  4. 高中及以上

    • “鼎湖龙去”不仅指帝王之死,更承载了文化中对生命终结的哲学思考。(深层含义)
    • 在悼念文中,“鼎湖龙去”比“去世”更显庄重肃穆。(语言风格分析)

错误用法

  1. 用于普通人

    • ❌“邻居老张鼎湖龙去了。”
      (该成语仅适用于帝王或极尊贵者,普通人不能用。)
  2. 误用为“离开”

    • ❌“今天开会,老板鼎湖龙去了。”
      (并非指暂时离开,而是永别。)
  3. 喜庆场合误用

    • ❌“庆祝公司上市,可谓鼎湖龙去!”
      (完全违背哀悼的语义。)
  4. 动物相关滥用

    • ❌“动物园的龙鱼死了,真是鼎湖龙去。”
      (“龙去”是比喻,不能直指动物死亡。)
  5. 与“升官”混淆

    • ❌“他升职总经理,鼎湖龙去。”
      (该成语无“高升”之意,反指死亡。)

注意:此成语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庄重悼念文中,日常交流需谨慎。

你可能感兴趣

历代文人咏叹仙都的经典诗词 关于仙都山的诗作赏析与意境解读

诗笔绘仙都:历代文人的灵境咏叹仙都,这个充满仙家气象的地名,自古以来就激发着文人墨客的无限遐想。从南朝到清代,诗人们以生花妙笔勾勒出这个灵境的万千气象,留下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诗词画卷。南朝谢灵运的《登仙都山》可谓开山之作:"连峰竞千仞,背流各百里。淙淙下滩濑,历历中林起。"这位山水诗鼻祖以简练笔触,勾勒出仙都山的雄奇壮美。诗中"连峰竞千仞"的夸张手法,凸显了山势的险峻;"淙淙下滩濑"则描绘了山间流水的灵动。谢灵运将仙都山塑造成一个远离尘嚣的隐逸之所,寄托了他对仙家境界的向往。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仙都山留题》中写道:"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诗人巧妙运用黄

关于鼎的诗词

关于鼎的诗词(第1篇)关于鼎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文列表《诗经·大雅·鼎》:“嗟来之食,何如鼎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夏鼎誓盟,百年不渝。” 佚名,周朝陆游《冬夜读书》:“有鼎可安民,国泰方得宁。谁云公道长,万古心独清。” 宋朝郑燮《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春雷唤鼎昭世情,青山依旧笑寒风。” 明朝二、具体内容与解析诗经·大雅·鼎原文:嗟来之食,何如鼎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夏鼎誓盟,百年不渝。作者及朝代:此篇作者已佚,朝代为周朝。解析:该篇借“鼎”之意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向往。其中,“鼎然”形容稳固如鼎,“夏鼎誓盟”则指古代以鼎为信物进行的誓言和盟约,象征着信守诺言

龙去鼎湖是什么意思

“龙去鼎湖”是一个具有丰富含义的成语,原指传说中龙升天而去,后来常用来比喻帝王去世或离任。该成语带有哀悼和怀念的色彩,来源于《史记》中的黄帝铸鼎升天的典故。其近义词包括仙逝、升遐、驾崩、宾天等,反义词较少。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使用不当或错误的语境,特别是在不需要表达哀悼和怀念之情的场合。该成语在描述具有特殊地位或影响力的人物时更为恰当,例如伟大领袖、皇帝的离世或离任。

鼎成龙去

鼎成龙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ng chéng lóng qù,代表着权力和尊贵。它用来形容国家或社会在某个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离任后局势的巨大变化。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描述三足鼎立的平衡因一方势力的变化而打破。在文学作品和历史中,这个成语常被用于描述重要人物离任或离世后的情况。其近义词有势移时易、人去政息等,反义词包括长治久安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对象和滥用语境。例如,用“鼎成龙去”来形容搬家或日常的职场变化是不恰当的。

描写古代帝王的古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古代帝王的古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手法描绘了古代帝王的生活、气魄和统治情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每篇古诗词均附有详细的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背景。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一窥古代帝王的风采和统治情况,以及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帝王描写秦皇岛的诗词

本文主要介绍了帝王描写秦皇岛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秦皇岛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文章展示了多篇不重复的帝王之诗,并附有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这些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帝王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章强调了这些帝王之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希望我们能够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千年滦河诗韵:从边塞风云到帝王笔墨的诗词全集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滦水的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古代到现代的诗歌,展现了滦水的自然之美和历史文化内涵。文章通过引用不同诗人的作品,描绘了滦水的壮丽景色、深厚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感。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滦水河畔的休闲活动和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赞美。最后,文章用一首小诗表达了对滦水的赞美之情,并呼吁大家珍惜这片美丽的土地。

10首描写帝王英雄的经典诗词 领略千古王者气概与英雄风范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王者形象的古诗词,展现了王者的形象和文化内涵。这些诗词通过对王者的英勇、威严、仁爱和智慧等特质的描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这些古诗词也为我们提供了对现代领导者的重要启示,如具备远大的志向、关心员工和社会、坚定的决策能力、智慧等品质。这些王者形象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描绘,更是对理想领导者的追求和向往。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朱元璋诗词赏析 10首经典诗作揭秘帝王铁血与诗心

铁血与诗心:历史镜像中的朱元璋诗词探微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的诗词创作可谓独树一帜。这位出身草莽的皇帝,其诗作既有"杀尽江南百万兵"的肃杀之气,也有"百花发时我不发"的韬晦之智,更不乏"笑谈终觉愧清风"的自省之意。朱元璋诗词数量虽不多,却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这位传奇帝王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趣味。一、帝王诗篇:朱元璋的自作诗词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数亲自创作诗词的帝王之一,朱元璋存世诗作约三十余首,主要收录于《明太祖御制文集》中。这些作品大多创作于明朝建立前后,展现了从起义领袖到开国君主的心理轨迹。《咏菊花》堪称其代表作:"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描写黄帝陵的古诗词

本文列举了关于描写黄帝陵的古诗词,展现了黄帝陵的壮丽景色和对黄帝的崇敬与缅怀之情。文章介绍了多首古诗词,包括张籍、杜甫、韦庄、王之涣等人的作品以及自创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黄帝陵的历史、文化、自然和人文价值。这些古诗词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值得细细品味与传承,激发更多人对黄帝陵的兴趣与热爱。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