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踵尽捐
读音
dǐng zhǒng jìn juān
含义
- 顶:头顶,指人体的最高处。
- 踵:脚后跟,指人体的最低处。
- 尽:全部、完全。
- 捐:舍弃、奉献。
整体含义:形容竭尽全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比喻极度忠诚或无私奉献的精神。
典故
- 《左传·昭公元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因忠诚劝谏国君,最终被流放。临行前,他说:“吾虽顶踵尽捐,亦无憾矣。”表达了他即使牺牲生命也要尽忠的决心。 - 《后汉书·李固传》:
东汉名臣李固因直言进谏被权臣陷害,临终前对家人说:“吾顶踵尽捐,唯愿国家安宁。”体现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 - 民间传说:
相传古代一位将军为保护百姓,独自抵挡敌军,最终战死沙场。百姓感念其恩德,称他“顶踵尽捐,死而后已”。
近义词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容竭尽全力,直至生命终结。
- 肝脑涂地:比喻竭尽忠诚,不惜牺牲生命。
- 粉身碎骨:形容为了某种目的不惜牺牲自己。
- 舍生忘死:形容不顾生命危险,全力以赴。
反义词
- 贪生怕死:形容胆小怯懦,不愿为正义或责任牺牲。
- 苟且偷生:指只顾眼前安逸,不顾长远大义。
- 明哲保身:指为了自身安全而回避责任或风险。
- 自私自利:形容只顾个人利益,不顾他人或集体。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消防员叔叔为了救人,顶踵尽捐,真是英雄!
- 老师教我们要像雷锋叔叔一样,顶踵尽捐地帮助别人。
-
小学高年级:
- 这位科学家为了研究新药,顶踵尽捐,最终拯救了无数生命。
- 革命先烈顶踵尽捐,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初中:
- 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顶踵尽捐,守护了人民的健康。
- 他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顶踵尽捐,毫无怨言。
-
高中:
-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表现出的顶踵尽捐精神,令人敬佩。
-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顶踵尽捐,只为民族大义。
-
大学及以上:
- 在科研领域,许多学者顶踵尽捐,默默奉献一生。
- 真正的领导者应当具备顶踵尽捐的担当精神。
错误用法
-
用于日常小事:
- ❌ 错误:我今天顶踵尽捐地完成了作业。
- ✅ 正确:我今天非常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
形容自私行为:
- ❌ 错误:他顶踵尽捐地抢到了最后一个座位。
- ✅ 正确:他不顾他人感受,抢到了最后一个座位。
-
用于轻松场合:
- ❌ 错误:周末我顶踵尽捐地玩了一整天游戏。
- ✅ 正确:周末我尽情地玩了一整天游戏。
-
形容短暂努力:
- ❌ 错误:为了考试,我顶踵尽捐地复习了一晚上。
- ✅ 正确:为了考试,我通宵达旦地复习。
-
用于负面行为:
- ❌ 错误:小偷顶踵尽捐地偷走了所有财物。
- ✅ 正确:小偷不择手段地偷走了所有财物。
总结:成语“顶踵尽捐”通常用于形容极度忠诚或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宜用于日常琐事或负面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舍身报恩古诗词
这段摘要描述了多篇文章的内容,主要围绕描写舍身报恩的古诗词进行阐述。文章通过引用不同朝代和作者的古诗词,展现了舍身报恩的精神,包括为了报答恩情而甘愿付出生命的决心和勇气。这些古诗词涉及不同题材,如卖炭翁、农民、英雄烈士等,都表达了对于恩情之深深感激和愿意为之付出的精神。同时,摘要还提到了现代诗句对于舍身报恩精神的表达,并强调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的宝贵财富。整体来说,这段摘要准确概括了文章的主题和内容,突出了舍身报恩的精神,语言简洁流畅。
关于烈士诗词
关于烈士诗词(第1篇)关于烈士诗词的探究一、诗词全文《吊古战场文》作者:李清照(宋)文章千载壮心摧,古战场前泪满衣。虏骑夜鸣悲风起,中原遗民痛断肠。忠臣志士尽身殁,忠魂英魂犹不休。豪杰共谋家国计,烽火连天几时休。解析:此篇诗文,为李清照以宋代的古战场为背景而作,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烈士们的哀悼和怀念。文中用壮士泪满衣的场景描绘出战争的残酷,并高度赞扬了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南园十三首》作者:李贺(唐)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勇士伤心多瘗剑,忠臣失意学垂钓。圣君用髦头英锐,方知国士归无老。解析:李贺的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烈士的敬
典身卖命
典身卖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iǎn shēn mài mìng。它指的是为了某种目的或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或生命。该成语包含两个典故,常用来形容为了功名富贵或生存而付出极大努力的人。其近义词包括舍身取义、卖身投靠和献身等,反义词包括贪生怕死、苟且偷生等。使用此成语时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或混淆词义。典型例句展示了典身卖命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摧身碎首
“摧身碎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uī shēn suì shǒu,表示为了某种信仰或目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成语源于古代英勇事迹,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决心和勇气。它含有近义词如舍生忘死、奋不顾身等,反义词如贪生怕死、畏首畏尾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和场合恰当运用,避免滥用。
粉身碎骨
本文介绍了成语“粉身灰骨”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该成语形容为了某种目的或信仰而英勇献身、舍弃生命的决心和态度,源于古代英雄事迹。使用不当或与其他词语混淆会导致错误用法。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断脰决腹
本文介绍了成语“断脰决腹”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意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或付出极大的代价,常用来形容为了某种信仰、理想或目标而勇往直前、不畏牺牲的精神。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避免误用的注意事项。同时,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粉骨糜躯
粉骨糜躯的读音为fěn gǔ mí qū,形容为了某种信仰或目标而甘愿付出一切,甚至牺牲生命的决心和勇气。其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忠诚和英勇故事。粉骨糜躯的近义词包括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奋不顾身等,反义词包括贪生怕死、苟且偷生、背信弃义等。该成语在日常表达中可用于形容英雄人物或具有奉献精神的个体。正确运用该成语的例句展示了人们在国家和人民利益、科学事业、公益事业等方面的英勇和奉献精神。
裹尸马革
裹尸马革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和背景的成语,读音为gǔo shī mǎ gé。它用来形容战士英勇牺牲的悲壮场面,常用来赞美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英勇奋斗、不惜牺牲的烈士们。该成语最早出自《汉书·赵充国传》,形容赵充国征战时的壮烈场面。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其近义词如血染沙场和马革裹尸还,反义词如贪生怕死和贪图享乐等。同时,文章还提供了裹尸马革在不同语境下的例句。需要注意的是,裹尸马革只能用于描述特定情境,不能随意用于其他场合。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错误使用,这是不恰当的。因此,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正确的用法和语境。
齑身粉骨
本文介绍了成语“齑身粉骨”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以及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该成语形容人为了某种目的或信仰甘愿付出极大牺牲,最早出自《汉书·李广传》。同时,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粉骨糜身
“粉骨糜身”是一个成语,形容为了某种目的或信仰甘愿奉献一切,甚至牺牲生命的决心和勇气。其源于古代英勇事迹,表达无畏的决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近义词包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反义词包括苟且偷生、贪生怕死等。该成语不可滥用,需用在适当的场合和语境中,以准确表达强烈的奉献或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