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墨弄笔:文人的雅致与才情
读音
diào mò nòng bǐ
含义
“调墨”指调制墨汁,使其浓淡适宜;“弄笔”指执笔书写或绘画。合起来,“调墨弄笔”形容文人雅士专注于书写、绘画或文学创作,带有一种闲适、优雅的意趣。
- 调:调和、调制
- 墨:墨汁,书写绘画的颜料
- 弄:把玩、操作
- 笔:毛笔,泛指书写工具
整体含义:形容文人专注于笔墨之事,或指从事文字工作。
典故
- 《世说新语》:东晋名士王羲之常“调墨弄笔”,挥毫泼墨,留下《兰亭集序》等传世佳作。
- 《文心雕龙》:南朝刘勰提到文人“调墨弄笔,以抒胸臆”,强调文学创作的情感表达。
- 宋代文人雅集:苏轼、黄庭坚等常聚于书斋,调墨弄笔,吟诗作画,成为文坛佳话。
近义词
- 舞文弄墨:指玩弄文字技巧,略带贬义。
- 挥毫泼墨:形容书法或绘画时的潇洒姿态。
- 笔耕不辍:形容勤奋写作。
- 吟风弄月:指文人以风月为题材创作诗文。
反义词
- 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与“调墨弄笔”形成鲜明对比。
- 胸无点墨:指没有学问,无法从事文字工作。
- 粗通文墨:仅略懂书写,与“调墨弄笔”的娴熟形成反差。
例句
- 小学低年级:爷爷每天在书房调墨弄笔,写毛笔字。(简单描述)
- 小学高年级:古代文人喜欢调墨弄笔,用诗词表达心情。(结合历史)
- 初中:他闲暇时调墨弄笔,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具体行为)
- 高中:在浮躁的社会中,能静心调墨弄笔的人越来越少。(社会现象)
- 大学及以上:文人雅士调墨弄笔,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寄托。(深层含义)
- 文学创作:她调墨弄笔,写下一首婉约的小诗。(创作场景)
- 书画欣赏:这幅画线条流畅,可见画家调墨弄笔的功力。(艺术评价)
- 历史描写:宋代文人常聚于园林,调墨弄笔,吟诗作对。(历史场景)
- 教育领域:书法课上,学生们认真调墨弄笔,学习传统文化。(教学场景)
- 个人爱好:退休后,他开始调墨弄笔,重拾年轻时的爱好。(生活情趣)
错误用法
- 用于非文化场景:❌“他调墨弄笔,修好了自行车。”(与文字无关)
- 贬义使用:❌“他整天调墨弄笔,不务正业。”(成语本身无贬义)
- 对象错误:❌“厨师调墨弄笔,做出一道美味佳肴。”(非文字或艺术领域)
- 过度夸张:❌“他调墨弄笔,瞬间写出一部长篇小说。”(不符合成语的闲适意味)
“调墨弄笔”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文人的雅致与才情。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更具古典韵味。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描写水墨意境的经典诗词 探寻文人墨客笔下的诗画艺术
墨色千年:诗词中的水墨意境与文人心象水墨丹青,是中国艺术史上最为独特的表达方式之一。当诗人们以文字为笔,以才情为墨,在纸绢上挥洒出一幅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卷时,诗词与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便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历代文人墨客对水墨的描写,不仅是对一种艺术形式的赞美,更是对中华美学精神的深刻诠释。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画水歌》中写道:"素屏有楷书,墨色如新干。我来一长叹,知是东吴物。"短短二十字,勾勒出一幅素屏水墨的清新画面。白居易以"墨色如新干"的精准描写,展现了水墨历经岁月仍保持的鲜活生命力,而"我来一长叹"则道出了文人面对水墨艺术时的无限感慨。这种对水墨持久性的赞叹,反映了唐人对于艺术永恒价值的追求。宋
描写魏晋时期的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魏晋时期的诗词进行描述,介绍了不同诗人及其作品,展示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才情和智慧,以及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文章所包含的诗词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还有对友情、爱情和人生的感悟。这些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精神。总的来说,这篇文章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韵味和魅力的魏晋时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这一历史时期的诗词文化。本文介绍了魏晋时期的诗词,涵盖了不同诗人的作品,展示了魏晋文人的才情和智慧,以及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文章通过丰富的诗词内容,呈现了一个充满韵味和魅力的魏晋时期,让读者更加了解和欣赏这一
历代诗人如何用诗词赞美画圣吴道子的艺术成就
本文介绍了吴道子的诗词及其艺术成就。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吴道子的绘画技艺和作品的影响力,通过古诗词赞美了吴道子的卓越才华和作品魅力。吴道子的画作与诗词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吴道子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代文人如何描写北海 50首关于北海的诗词赏析与皇家园林意象解析
碧波千载寄诗心:历代文人笔下的北海意象北海,这片位于北京城中心的皇家园林水域,历经辽、金、元、明、清五朝营建,不仅是一处地理景观,更是一个承载着厚重文化记忆的诗意空间。从金代始建的太宁宫,到元代成为大都城的核心水域,再到明清时期作为皇家禁苑的琼华岛,北海始终激发着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历代描写北海的诗词,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记录着不同时期人们对这片水域的情感投射和审美观照。元代:北海作为帝都胜景的初现元代是北海诗词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忽必烈定都大都后,以琼华岛为中心兴建宫殿,北海成为皇城核心区域。元代诗人对北海的描写多展现其皇家气派和都城盛景。萨都剌在《竹枝词·过海子》中写道:"古桥东西
历代描写国画的经典诗词有哪些 探寻诗词中的国画艺术与文人情怀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国画的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不同题材和风格。这些诗词赞美了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意境之美,通过描绘山水、梅花、竹子、牡丹等元素,展现了国画的博大精深。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其他古诗词中蕴含的国画元素,强调了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地位。这些诗词不仅是对国画艺术的赞美和描绘,更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一种传承和弘扬,让我们在欣赏国画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历代文人如何描写爱好诗词 10首经典诗词展现创作之乐与艺术追求
诗心词韵:历代文人笔下的"描写爱好诗词"之雅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不仅承载着文人的情感与思想,其本身也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历代文人墨客以诗词描写对诗词的爱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自反现象。这些作品既展现了创作之乐,又透露着艺术追求,成为我们理解传统文人心灵世界的一扇窗口。唐代诗仙李白在《戏赠杜甫》中写道:"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这两句戏谑之语,生动展现了诗人对创作的执着。李白以调侃杜甫的方式,实则道出了所有诗人的共同体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精神。杜甫本人也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坦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对诗句的极致追求,正是诗人最真挚
历代文人如何用诗词表达对诗词艺术的热爱 从李白到李清照的经典诗作赏析
诗心词骨:历代文人笔下的"爱诗词"情结诗词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不仅承载着文人的才情与抱负,更记录着无数文人墨客对诗词艺术本身的深情告白。这种"爱诗词"的情结,穿越时空,在历代文人的笔下熠熠生辉。唐代:诗仙的豪迈告白李白《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这首戏作背后,藏着两位大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李白以调侃的方式,道出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也折射出盛唐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极致追求。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这首诗直白地表达了白居易
描写笔架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笔架的古诗词的文章。文章通过引用不同角度的古诗词,描绘了笔架的形态和作用,表达了文人对笔架的独特情感和重视。从引言到正文,文章逐步深入探讨了笔架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和文化内涵,通过欣赏和研究古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代文人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追求。
历代文人如何借秋思抒发羁旅愁怀 50首经典诗词中的生命哲思与家国情怀
秋思入诗:历代文人笔下的羁旅愁怀与生命哲思"秋思"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它承载着文人对季节变迁的敏锐感知,对人生际遇的深刻体悟,以及对宇宙时空的哲学思考。从汉代《秋风辞》的帝王之思,到唐代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的羁旅情怀,再到宋代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壮志难酬,秋思诗词构成了中华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不同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更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集体焦虑与超越追求。汉代秋思的肇始:帝王文人的时间焦虑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堪称秋思诗词的早期典范:"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这首作品创作于公元前11
关于文人的诗词
关于文人的诗词(第1篇)关于文人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有诸多佳作,以下是我为您精心挑选的一些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简短解析。一、诗词欣赏泊秦淮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杜牧(唐代)解析:此诗以秦淮为背景,描绘了文人墨客的夜泊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华与衰败。春夜喜雨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作者:杜甫(唐代)解析:此诗以春雨为引子,描绘了文人墨客在春夜喜雨的情景,同时也赞美了春雨的细腻与润物无声的特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