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手莋脚

成语「点手莋脚」详解

读音

diǎn shǒu zuó jiǎo

含义

  • :轻轻触碰或示意。
  • :指手的动作。
  • (同“作”):做出、摆弄。
  • :指脚的动作。

整体含义:形容人手脚不停、动作频繁的样子,多指人不安分、轻浮或故意卖弄姿态。

典故

  1. 《后汉书·逸民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如宾。而“点手莋脚”则与之相反,形容举止轻浮。
  2. 《世说新语》:魏晋时期名士风流,但有些人故作姿态,被批评为“点手莋脚”,意指装腔作势。
  3. 民间俗语:旧时戏班中,演员若动作夸张、不自然,会被师傅训斥“莫要整日点手莋脚”,意指表演要稳重。

近义词

  1. 搔首弄姿:形容人故作姿态,卖弄风情。
  2. 装腔作势:故意做出某种样子以引人注意。
  3. 手舞足蹈:形容高兴时手脚乱动的样子,略带贬义。
  4. 轻浮浪荡:形容举止不稳重,行为放荡。

反义词

  1. 端庄稳重:形容举止大方得体,不轻浮。
  2. 正襟危坐: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3. 不苟言笑:形容态度严肃,不随便说笑。
  4. 泰然自若:形容镇定从容,不慌乱。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上课时总是点手莋脚,老师让他坐好。(动作不安分)
  2. 小学高年级:她表演时点手莋脚,观众觉得不够自然。(故作姿态)
  3. 初中:那个演员的夸张动作显得点手莋脚,缺乏真实感。(表演浮夸)
  4. 高中:他在社交场合点手莋脚,让人感觉不够成熟。(举止轻浮)
  5. 大学及以上:某些网红直播时点手莋脚,只为博取关注。(刻意卖弄)
  6. 写作例句:他点手莋脚地比划着,却没人听懂他的意思。(动作混乱)
  7. 口语例句:“别点手莋脚的,好好说话!”(不耐烦的语气)
  8. 讽刺例句:这位领导讲话时点手莋脚,显得十分做作。(装腔作势)
  9. 批评例句:她的舞蹈动作过于点手莋脚,缺乏美感。(动作不协调)
  10. 幽默例句:猴子在树上点手莋脚,逗得游客哈哈大笑。(形容活泼好动)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褒义

    • ❌ “她跳舞时点手莋脚,真优美!”(正确应为“轻盈灵动”)
  2. 形容动物

    • ❌ “小猫点手莋脚地玩毛线。”(应用“扑腾玩耍”)
  3. 形容静态场景

    • ❌ “这幅画的笔触点手莋脚。”(应用“细腻流畅”或“杂乱无章”)
  4. 形容认真工作

    • ❌ “他点手莋脚地修理机器。”(应用“专心致志”)
  5. 形容稳重的人

    • ❌ “这位教授点手莋脚地讲课。”(应用“娓娓道来”)

总结:“点手莋脚”多用于批评或讽刺,指人举止轻浮、做作,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

你可能感兴趣

东扭西捏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扭西捏”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行走或动作时身体扭动不自然,姿态不雅或矫揉造作的样子,常带有贬义。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语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鸿渐之仪

鸿渐之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óng jiàn zhī yí。它形容仪态庄重、有序的姿态,源自古代礼仪和仪式的传统。鸿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鸿渐之仪"被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庄重、有序、有礼的仪态或行为。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宫廷礼仪和祭祀仪式。其近义词包括庄重有序、礼仪得体等,反义词则是无序混乱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含义,避免误解和误用。例如,不能用于形容轻浮、随意的场合或行为。

点手划脚

点手划脚的拼音是"diǎn shǒu huà jiǎo",含义是指手画脚,形容人说话时手势过多或对他人行为指手画脚,多带贬义。其典故不明确,可能源于日常形容。近义词有指手点脚、指手顿脚、喋喋不休等。反义词为沉默寡言、言行一致、谦逊有礼。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

掬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掬”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含义。该字表示两手捧东西的动作,也可形容笑容明显或景色鲜明。此外,“掬”还有抓取、卷缩、翘起等含义。文中还提到了“掬”的量词用法,如一捧之土、一掬之泪等。

掌握“捧”字的11笔正确写法与拼音pěng 揭秘双手托举的温情力量与文化内涵

本文介绍了“捧”这个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详细含义。捧的动作包括用双手托住物品、奉承或代人吹嘘等。此外,捧也可用于描述能用手捧的东西的量词。例如,“一捧枣儿”或“捧了两捧米”。同时,本文还提供了关于“捧”字的古汉语用法和相关的词组短语。

弄鬼妆幺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弄鬼妆幺”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形容矫揉造作、装模作样的行为,可能源于古代戏曲表演或民间传说。其近义词包括矫揉造作、装模作样等,反义词为自然真实、朴实无华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避免在正式场合使用或滥用误用。

咂嘴弄唇是什么意思

咂嘴弄唇的读音咂嘴弄唇的读音为:zā zuǐ nòng chún,其中zā表示咂的动作,zuǐ表示嘴,nòng表示摆弄的动作,chún表示唇。咂嘴弄唇的含义咂嘴弄唇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用舌头在嘴里反复地吸吮、品味,同时用嘴唇做出各种动作,形容人贪婪地吃东西或说话时口齿不清的样子。具体来说,“咂”是形容用舌尖抵住上下牙齿,用力吸吮的动作;“弄”则表示摆弄、玩弄的意思;“唇”则是指嘴唇。因此,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人贪吃或者说话含糊不清的情景。咂嘴弄唇的典故关于咂嘴弄唇的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猜测其可能与古代的饮食文化或人们对于美食的热爱有关。在古代,人们常常会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美食的美味和人们的食欲

哑然失笑是什么意思

哑然失笑的读音哑然失笑的读音为yǎ rán shī xiào。哑然失笑的含义哑然失笑,指在某种情况下,人们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同时由于惊讶、好奇等情绪而感到惊讶和愉悦。哑然失笑常常用于形容人们对于某件有趣、意想不到的事情所做出的反应。哑然失笑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在古代,人们常常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来描述人们的情感反应。其中,哑然失笑这个成语的典故就与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关。据说,在古代有一个非常滑稽的人,他的行为总是让人忍俊不禁。有一天,他做出了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让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这就是“哑然失笑”的出处。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可以参考。例如,在一些古代的戏曲、小说中

熊经鸟曳是什么意思

熊经鸟曳的读音熊经鸟曳的读音为:xióng jīng niǎo yè。熊经鸟曳的含义熊经鸟曳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身体动作像熊一样舒展,像鸟一样飘逸。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姿态优美、动作舒展,或者形容某种动作的轻盈、飘逸。熊经鸟曳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说和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种修炼成仙的方法,其中就包括模仿熊的舒展动作和鸟的飘逸动作。因此,熊经鸟曳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人的动作像熊和鸟一样优美、轻盈。熊经鸟曳的出处熊经鸟曳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庄子·逍遥游》。在《庄子》中,熊经鸟曳被用来形容一种修炼成仙的体态和动作。此外,这个成语也出现在其他古代文献中,如《楚辞·远游》等。熊经鸟

浪蝶狂蜂是什么意思

浪蝶狂蜂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放荡不羁、轻浮狂野的人或事物。它的拼音是làng dié kuáng fēng。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用来形容不守规矩、放纵自我、不受约束的人或事物。它的近义词包括轻狂放纵、猖狂不羁、轻佻放浪等,反义词则是端庄稳重、规矩守法、稳重自持等。然而,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不宜用于形容无害或正面的行为或人,也不宜用于自嘲或贬低自己等负面情境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