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
读音
dī shuǐ chuān shí
含义
- 滴:水珠落下。
- 水:液体,这里指水滴。
- 穿:穿透、凿穿。
- 石:坚硬的石头。
整体含义:比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即使力量微小,也能最终达成目标。
典故
- 《汉书·枚乘传》:
枚乘在劝谏吴王刘濞时写道:“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意思是泰山上的水滴能穿透石头,细绳反复摩擦也能锯断树干,告诫吴王不要轻视微小力量的积累。 - 民间传说:
古时有一块巨石,常年被屋檐滴水击打,最终被滴穿。人们以此比喻坚持的力量。 - 宋代《鹤林玉露》:
记载僧人每日诵经时,水滴石穿的故事,强调修行需持之以恒。
近义词
- 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 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做某事。
- 积少成多:微小积累最终形成巨大成果。
- 绳锯木断:比喻力量虽小,坚持就能成功。
反义词
- 半途而废:做事中途放弃,未能坚持到底。
- 一曝十寒:比喻做事没有恒心,努力少而懈怠多。
- 浅尝辄止:稍微尝试就停止,不深入钻研。
- 虎头蛇尾:开头声势大,结尾草草收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每天练字,终于写得一手好字,真是滴水穿石啊!
- 小蚂蚁搬食物,一点一点运回家,就像滴水穿石一样。
-
小学高年级:
- 他坚持每天跑步,最终在校运会上夺冠,这就是滴水穿石的力量。
- 学习外语要像滴水穿石,每天积累才能进步。
-
初中:
- 滴水穿石的道理告诉我们,成功需要长期坚持。
-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攻克难题,体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
-
高中及以上:
- 滴水穿石的毅力,让他在科研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历史变革往往源于无数人滴水穿石般的努力。
错误用法
- 形容速度快:
❌ “他滴水穿石,三天就学会了弹钢琴。”(应为“短时间内快速掌握”) - 用于破坏性行为:
❌ “小偷滴水穿石,终于撬开了保险箱。”(贬义误用) - 形容一次性成功:
❌ “他滴水穿石,一次考试就拿了满分。”(应为“长期积累”) - 比喻力量强大:
❌ “洪水滴水穿石,冲垮了大坝。”(应为“微小力量持续作用”)
正确用法应强调“微小力量长期积累”,而非“瞬间爆发”或“破坏性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滴水穿石 读后感
滴水穿石 读后感(第1篇)《滴水穿石》读后感在初读《滴水穿石》时,我首先被其书名所吸引。这四个字,简洁而富有深意,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坚韧不拔、积少成多的精神。而当我一页一页地阅读,每一个字每一句都在讲述着无数的小故事和人生的启示。此书首先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力量——时间的力量。通过讲述那些看似微小却持之以恒的行动,如滴水穿石,它告诉我们,无论目标多么遥远,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终会达到。书中以各种人物和事件为背景,展现了这种精神的巨大力量。无论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还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滴水穿石”的道理。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那些关于坚持和毅力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面对
22课滴水穿石读后感
《滴水穿石》读后感我深入阅读了《滴水穿石》这篇课文,深受启发。这是一篇关于毅力与坚持的故事,让我深刻理解了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课文中的滴水形象让我深受震撼。那滴水虽然微小,却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它不断地滴落在石头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将坚硬的石头滴穿。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滴水穿石》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坚持和努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学习和工作,更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启发。我明白了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坚持与努力。我要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它来指导我的学习和生活。
22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100字
《22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此书以水滴滴穿石头为喻,讲述了坚持与毅力的深刻内涵。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具体的事例,让我深感震撼。阅读后,我明白了面对困难,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成功。书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发了我对生活的新思考,使我更加坚信持之以恒的力量。阅读这本书,让我找到生活的动力和坚持的意义,也帮助我理解时间的力量和毅力的价值。读完此书,我深感启发,不禁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水滴穿石”的精神,不断努力,坚持不懈。
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
《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这篇文章以水滴穿石的寓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通过描绘水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敲打石头的情景,文章传递了一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阅读这篇文章后,我深受触动,意识到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常常缺乏这种坚持和耐心。文章让我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并取得成功。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学习、工作,也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文章也让我认识到成功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不能急于求成。阅读这篇文章,让我受益颇丰,我将把这种精神融入我的生活,坚定信念,追求目标。《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给我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和启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成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长时间的过程,强调积累和持续努力的重要性。源于古代民间谚语,通过冰的凝结比喻事物的变化。其近义词有“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和“水滴石穿”,反义词为“一蹴而就”和“速成之功”。文章详细阐述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例句及错误用法。
土穰细流是什么意思
土穰细流的读音土穰细流的读音是tǔ rǎng xì liú。土穰细流的含义土穰细流,字面意思是指土地肥沃,水流细小。它比喻的是一种渐进的、持久的力量或过程,虽然看似微小,但积少成多,最终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或效果。这种力量往往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努力、持续不断的付出,以及微小细节的积累。土穰细流的典故关于“土穰细流”的典故,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我们可以从成语的构成中理解其含义。土穰代表着土地的肥沃,而细流则代表着细小的水流。这个成语可能是在描述农田中的景象时,引申出了一种持之以恒、积少成多的哲理。土穰细流的近义词涓涓细流:形容水流细小而缓慢。积少成多:指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会变得很多。滴
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
水滴石穿的读音水滴石穿的读音为:shuǐ dī shí chuān。水滴石穿的含义水滴石穿字面上是指水滴在石头上,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最终将石头穿透。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最终取得成功。它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微小变化经过时间的积累,最终产生巨大的影响。水滴石穿的典故水滴石穿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地方的山上有一块坚硬的石头,因为其坚硬无比,许多人都无法将其打破。但是,有一个人坚持不懈地用水滴在石头上,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努力,终于将那块石头穿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挑战也能取得成功。此外,水滴石穿这个
滴水成河
滴水成河是一个成语,意味着即使微小的事物,持续积累也能变得巨大。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讲述滴水成河的精神。它常用来比喻积少成多、坚持不懈的过程。近义词包括积少成多、涓涓细流和聚沙成塔。反义词为一蹴而就、坐吃山空等。学习、工作和友谊等方面的例子都体现了滴水成河的精神。错误用法是将其误解为轻视小事情的态度。因此,使用这个成语时应注意其正确的含义和用法。
集腋成裘
本文详细介绍了“集腋成裘”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文章指出,“集腋成裘”意味着将微小、分散的事物积聚起来,最终可以形成巨大的成果或价值。通过讲述贫穷人收集动物毛皮最终制成皮裘的故事,说明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同时,文章也指出做事情要有集腋成裘的精神,不要因为事情小就轻视它,最终可能因为小事情的积累获得大成功。该摘要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文章的主旨内容,便于读者快速了解“集腋成裘”这一成语的相关知识。
枝末生根是什么意思
枝末生根的读音枝末生根的读音为:zhī mò shēng gēn,其中zhī的声调为第一声,mò的声调为第四声,shēng的声调为第一声,gēn的声调为第一声。枝末生根的含义“枝末生根”是一个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是在树枝的末端长出根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事物从微小或不起眼的地方开始,逐渐发展壮大,甚至可以影响到整个大局。它强调了从小处着手,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积累,最终取得显著成果的思想。枝末生根的典故“枝末生根”的典故出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传说中,有一种神奇的树,它的根从树枝的末端开始生长,并且逐渐扩散到整个树体。这个典故寓意着从微小的起点开始,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成长,最终能够达到显著的效果。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