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露研珠:探寻文字之美与匠心
读音
滴露研珠:dī lù yán zhū
含义
- 滴露:露水滴落,象征纯净、珍贵。
- 研珠:研磨珍珠,比喻精心雕琢文字或技艺。
整体含义:形容写作或创作时字斟句酌,追求极致精美,如同用露水研磨珍珠般细致考究。
典故
- 唐代李商隐《李贺小传》:
记载诗人李贺常骑驴外出,随身携带锦囊,偶得佳句便写下投入囊中,归家后“研墨叠纸,滴露研珠”,反复推敲诗句。 - 宋代文人笔记:
有学者为写奏章,深夜以砚接檐间露水研墨,取其清澈无尘之意,暗合“滴露研珠”的严谨态度。
近义词
- 字斟句酌:逐字逐句推敲,强调谨慎。
- 雕肝琢肾:比喻写作时费尽心思,侧重艰辛。
- 呕心沥血:耗尽心血创作,情感更强烈。
- 精雕细刻:多用于形容工艺或文字的精细加工。
反义词
- 信笔涂鸦:随意书写,缺乏斟酌。
- 粗制滥造:草率完成,不重质量。
- 率尔操觚:不经思考,提笔就写。
例句
小学阶段:
- 王老师批改作文时总是滴露研珠,连标点符号都会仔细修正。
- 这篇童话虽然短小,但作者滴露研珠,每个词都充满童趣。
中学阶段:
- 鲁迅先生的手稿上布满修改痕迹,正是滴露研珠的典范。
- 参赛前,她滴露研珠地调整演讲稿,力求完美。
高中及以上:
- 学术论文需要滴露研珠的精神,任何数据都要反复验证。
- 导演对剧本滴露研珠,甚至为一句台词讨论整晚。
文学创作:
- 他的诗如滴露研珠,字字晶莹,读来唇齿生香。(诗歌评论)
- 这部译作的成功,源于译者滴露研珠的跨文化再创造。(翻译理论)
错误用法
- 误用于快速完成的任务:
× “他十分钟滴露研珠地写完了工作报告。”(与“快速”矛盾) - 形容粗劣物品:
× 这个粗陶罐造型随意,颇有滴露研珠之美。(反义错用) - 脱离文字/艺术范畴:
× 他滴露研珠地修理自行车。(非创作场景)
“滴露研珠”不仅是成语,更是一种文化态度——在浮躁时代,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美,往往诞生于慢工细作的坚持。
你可能感兴趣
滴露研朱
滴露研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ī lù yán zhū”,形容精细、专注的写作或绘画情景,比喻在创作过程中用心良苦、精益求精的态度。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过程,用露水研磨朱砂使墨色更加鲜艳、持久。近义词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专心致志等。反义词包括敷衍塞责、马马虎虎、粗制滥造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轻率、马虎的行为或态度,以及在不恰当的场合或语境中使用。
描写田螺的古诗词
本文整理了多篇描写田螺的古诗词文章,包括唐代、宋代、明代等不同朝代的诗作,以及现代创作。文章描绘了田螺的生活环境、外观特征、美味价值,并探讨了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寓意与象征意义。文章展示了田螺作为水族珍品在古诗词中的独特地位,并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关于文的诗词
关于文的诗词(第1篇)关于“文”的诗词一、诗经《关雎》作者:佚名朝代:先秦原文:文王之德之纯兮,有文武之道焉。解析:这句诗体现了文王之道,指出了其品德纯正和有文武之道的特点。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而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文以秀才之诗,飞羽觞而醉月。作者:李白朝代:唐解析:此诗中,“大块假我以文章”一句中“文章”二字,即指文化、文明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赞美。三、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夫四海为家,叶落
关于笔的诗词
关于笔的诗词(第1篇)关于笔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表现。笔作为古代文人墨客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媒介,许多诗词都以笔为主题或以笔为意象。以下是根据“关于笔的诗词”这一主题精心挑选的一些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古诗词全文《咏笔》笔头微蘸墨轻涂,一点一滴成画图。情随墨迹随风去,行云流水笔端舞。作者:(宋)王羲之解析:王羲之此诗以笔为意象,描绘了笔在纸上舞动的情景,以及墨迹如行云流水般的韵律感。《笔》笔下生花意纵横,墨香四溢韵无穷。挥毫泼墨成千字,妙手丹青映日红。作者:(元)赵孟頫解析:赵孟頫的诗赞美了笔的神奇功效,笔下生花,墨香四溢,是文人墨
关于莹的诗词
关于莹的诗词(第1篇)关于“莹”的诗词文章一、引言“莹”字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晶莹剔透、光洁如玉的意象,亦常用来比喻纯洁无暇的心灵或事物。本文将通过几首饱含“莹”字的古诗词,带领大家领略古人笔下的晶莹之美。二、诗词全文及解析诗经·卫风·木瓜原文: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玉树临风满目莹,晶莹如珠落玉盘。作者:佚名(先秦)朝代:先秦解析:此诗中,“晶莹如珠落玉盘”一句用“莹”字形象地描绘了玉的质地与光彩。整首诗以物喻情,表达了男女之间互赠礼物、相互倾慕的情感。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
关于诗词的歌
关于诗词的歌(第1篇)关于诗词的歌一、诗词全文诗词之海深且广,古今名家皆有篇。以下将为您展示数首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诗抒发了诗人在静夜中的思乡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此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惜春之情。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诗以园中葵起兴,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奋斗。二、作者与朝代静夜思:作者为唐代诗人李白。春
描写秋天的诗词及赏析
描写秋天的诗词及赏析(第1篇)描写秋天的诗词及赏析一、登高壮观天高气爽秋日登高诗词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唐代诗人。解析:此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空山、新雨、明月和清泉,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壮丽景色。其中,“空山新雨后”一句,突出了秋天的清新与宁静;“明月松间照”则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明亮。整首诗以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二、枫叶红于二月花山行诗词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作者:杜牧,唐代文学家、政治家。解析:此诗以山行所见之景
描写比赛写诗的诗词
本文由五篇关于描写比赛写诗的诗词组成。这些诗词描绘了诗人们在比赛中的激情创作、切磋交流、以及传承文化的场景。其中,第一篇描述了古代和现代诗词比赛的背景和氛围;第二篇着重描绘了诗人们挥毫泼墨、心灵独白的创作状态;第三篇强调了诗词作为情感抒发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第四篇则突出了诗词比赛的激情碰撞和文化价值;最后一篇总结了诗词比赛的多个方面,并强调了诗意的生活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文章通过赏析这些诗词,展现了诗词比赛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诗词之美、之韵、之魂。
描写木绣球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木绣球的诗词,包括不同作者创作的古诗词和自创诗。文章通过描述木绣球的盛放、诗意描绘、象征意义和现代价值,展示了木绣球在古诗词中的独特风情和美丽。文章还提到了木绣球引发的诗人情感共鸣,以及其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赞美木绣球,文章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坚韧不拔、高洁纯洁的精神内涵。
描写广阔湖边的诗词
这些诗词佳作,无论是先秦、唐宋元时期的经典之作,还是现代创作的诗歌,均以不同的手法和角度描绘了广阔湖边的景色之美,展现了湖边景色的美丽与宁静。这些诗词以泛舟湖上、湖畔春色、湖光山色、湖畔夜月等不同的场景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湖边的自然美景和与之相关的情感世界。这些诗作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诗词佳作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无论是古人的笔下还是现代诗人的创作中,广阔的湖畔都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赞美生活的绝佳之地。通过阅读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美的追求。这些诗词也为我们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