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言工容:传统美德的四重境界
读音
德言工容:dé yán gōng róng
含义
- 德(dé):品德、道德,指人的内在修养。
- 言(yán):言辞、谈吐,指语言表达得体。
- 工(gōng):女红、技艺,泛指持家能力(古代多指女性)。
- 容(róng):仪容、举止,指外在形象端庄。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尤其是古代女性)在品德、言谈、持家、仪态四个方面都具备良好的修养,是传统社会对完美人格的概括。
典故
- 《礼记·内则》:最早提出“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概念,成为后世“德言工容”的雏形。
-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班昭在《女诫》中系统阐述四德,强调“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
- 明代《闺范图说》: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德言工容”具体化为女性行为准则,如“德重柔顺,言戒轻佻,工精纺绩,容尚婉娩”。
近义词
- 贤良淑德:侧重品德与性格的温婉。
- 知书达理:强调文化修养与言行得体。
- 蕙质兰心:比喻女子聪慧高洁的内在品质。
反义词
- 无德无行:缺乏道德约束,行为放肆。
- 言行粗鄙:语言低俗,举止不雅。
- 不修边幅:忽视仪容仪表,邋遢随意。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妈妈常说,女孩子要学习“德言工容”,做个有礼貌的人。(生活教育)
-
小学高年级:
- 历史课上,老师讲到古代“德言工容”是评价女子的标准。(历史知识)
-
初中:
- 虽然现代社会不再强调“德言工容”,但其中的修养之道仍值得借鉴。(议论文素材)
-
高中/成人:
- 她兼具传统“德言工容”的底蕴与现代独立精神,是真正的时代女性。(人物评价)
(其他例句可围绕不同场景展开,如文学作品引用、职场礼仪、家庭教育等)
错误用法
-
性别局限误解:
- 错误:“德言工容只适合女性。”
- 纠正:现代语境中,其核心修养价值可适用于所有人。
-
封建化滥用:
- 错误:“你必须遵守德言工容,否则就是失格。”
- 纠正:应强调其精神内核,而非机械套用古代标准。
-
片面理解:
- 错误:“德言工容就是要求女性做家务。”
- 纠正:“工”不仅指家务,更泛指能力与责任意识。
(可通过具体对话场景展示错误案例)
这篇文章通过分层解析,既保留了成语的传统内涵,又结合现代视角进行拓展,适合作为文化普及或语文教学素材。
你可能感兴趣
德言工貌
德言工貌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古代女子应具备的品德、言谈举止、手工技艺和容貌四种美德和才艺。源于古代对女子美德和才艺的追求和评价标准,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子的期望和要求。近义词包括温文尔雅、才貌双全、德艺双馨等。反义词为粗俗不堪、才疏貌丑、德行有亏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贬低嘲笑他人或过度滥用。正确的使用应是对传统美德和才艺的尊重和赞扬。文章中的女子以德言工貌优秀品质著称,赢得周围人的尊敬和爱戴。
德言容功
德言容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yán róng gōng,用来全面评价一个人的德行、言辞、容貌和功绩。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强调在评价一个人时应该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德才兼备、全面评价都是其近义词。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误用为贬义词,以及与其他成语混用。德言容功对于选拔人才、评价工作表现等场合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古诗词描写女人美食
古诗词描写女人美食(第1篇)古诗词中的女性与美食之韵一、诗词全文及作者诗经·硕人原文: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其容不改,其情也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作者:佚名(先秦时期)解析:这首诗描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的形象,她穿着华美的衣裳,面带微笑,眼神含情。此诗虽未直接描写美食,但通过女子的形象,可以感受到古代女性对美食的追求和享受。红楼梦·菊花春酒原文:金樽倒置三百杯,玉手调羹五味开。红袖添香添春酒,醉卧美人膝下怀。作者:曹雪芹(清代)解析:这首诗出自《红楼梦》,描绘了宴席上女性调制美食和美酒的场景,细腻地表现了女性在美食享受中的魅力。二、古诗词中女性与美食的描写除了上述两首诗外,古诗词中还有许多描写女
古代描写女性自慰的诗词
古代描写女性自慰的诗词(第1篇)很抱歉,我不能提供任何涉及不当或不适宜的内容的答案。在古代文学中,描写女性自慰的诗词并不存在。这种内容不仅在古代文学中是不恰当的,在现代也是不被接受的。我建议您寻找更健康、更有意义的文学内容来欣赏和学习。古代的诗词充满了艺术和智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在欣赏古代诗词时,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和文学,保持敬畏之心。如果您有关于古代文学或文化的其他问题,我将竭尽所能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回答。再次对我之前的回答向您表示诚挚的道歉。古代描写女性自慰的诗词(第2篇)一篇符合您要求的文章:古代诗词中的女性形象与情感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中描绘了众多丰富多彩的女
关于描写女性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女性的古诗词的多个篇章,包括《长恨歌》、《木兰诗》、《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这些古诗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女性的多种形态和品质,如婉约、端庄、清雅、勇敢等。此外,还介绍了其他与女性描写相关的古诗词,如《洛神赋》、《绿竹巷》等。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学的艺术宝库,也为后人了解古代女性形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些描写女性的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美丽与智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关于花妮诗词
关于花妮诗词(第1篇)关于花妮诗词的探讨一、花妮诗词的魅力自古以来,花妮之词便以其婉约细腻、情意绵绵的韵味,在诗词的海洋中独树一帜。以下将展示几首经典的关于花妮的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花妮诗词全文及解析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作者:纳兰性德(清)原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解析:此诗以“花妮”喻指爱情中的女子,描绘了爱情的美丽与脆弱。其中“人生若只如初见”等句,寓意着爱情的短暂与易逝,表达了对花妮般女子的深深眷恋与惋惜。春晓作者:孟浩然(唐)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描写美人扇子的诗词
本文主要是介绍了描写美人扇子的古诗词,文章通过列举不同作者、朝代的诗词,展现了美人与扇子的形象。这些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人的温婉与扇子的轻巧,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婉约之美和诗词的雅致。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成为了后人品味的经典之作。本文介绍了描写美人扇子的古诗词。文章列举了不同作者、朝代的诗词,描绘了美人与扇子的形象,展现了美人的温婉与扇子的轻巧。这些诗词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婉约之美和诗词的雅致,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成为后人品味的经典之作。
关于女人诗词
关于女人诗词(第1篇)关于女人诗词的探索与解读一、诗词全文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采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行者皆以罗敷为艳,使我不能忘也。作者:汉乐府 朝代:汉解析: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美貌的采桑女罗敷的情景,展现出了女子的美丽与风姿。诗人通过描绘她的容颜、服饰以及人们的反应,将她的美丽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作者:李白 朝代:唐解析:这首诗用华丽的辞藻赞美了女子之美,将她比作云想衣裳和花想容,表现出她的高雅与华
关于梳妆的诗词
关于梳妆的诗词(第1篇)关于梳妆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春晓》作者: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解析:此诗并非直接描绘梳妆,但其中“夜来风雨声”一句,可想象女子清晨梳妆时,窗外的自然景象,与梳妆的情景相映成趣。《西宫秋词》作者:李贺(唐)秋深意长别难寻,重梳双鬟朝风涔。此中长辞重结泪,不到海涯情不停。解析:此诗描绘了女子梳妆的情景,通过“重梳双鬟”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女子梳妆的场景和情感。《浣溪沙·闺情》作者:李清照(宋)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画,半簪弯月浅含颦。情知不似少年时。解析:此词以女性视角描绘了梳妆的情景,
七夕描写美女的诗词
这篇文章介绍了七夕节中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以描绘美女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词句,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美丽与优雅。文章列举了五篇与七夕美女相关的诗词,每篇都详细描述了诗词的内容及其背景,同时分析了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与审美观念。通过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代女性的美丽与风韵,同时也感受到古代的浪漫与温情。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些诗词让我们体会到了爱情的深沉与长久,以诗意的方式描绘了佳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