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门生
读音
得意门生:dé yì mén shēng
含义
- 得:获得,得到。
- 意:满意,称心。
- 门生:学生,弟子。
整体含义:指老师最欣赏、最满意的学生,通常用来形容才华出众、深受师长喜爱的弟子。
典故
- 《后汉书·郑玄传》
东汉经学家郑玄学问渊博,门下弟子众多,其中卢植、崔琰等人因才华出众,被称为郑玄的“得意门生”。 - 《宋史·欧阳修传》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称赞苏轼、苏辙兄弟为“得意门生”,认为他们才华横溢,远超同辈。 - 《明史·王阳明传》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弟子徐爱、王畿等人因深得心学精髓,被王阳明视为“得意门生”。
近义词
- 高足弟子:指才华出众的学生,常用于尊称他人的学生。
- 得意弟子:与“得意门生”意思相近,强调老师的欣赏。
- 得意高徒:指老师最得意的优秀学生。
反义词
- 不成器:形容学生资质平庸,难以成才。
- 朽木不可雕:比喻学生愚钝,无法教导成才。
- 庸才:指才能平庸的学生。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张老师经常夸奖小明是她的得意门生,因为他学习特别认真。
- 小红的作文写得很好,语文老师说她是自己的得意门生。
-
小学高年级:
- 李教授在学术会议上介绍自己的得意门生,称赞他研究能力很强。
-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曾是王院士的得意门生,如今也成了知名学者。
-
初中:
- 作为班主任的得意门生,小华不仅成绩优异,还经常帮助同学。
- 这位年轻的画家是著名艺术家的得意门生,作品已经多次获奖。
-
高中:
- 他是导师的得意门生,本科期间就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
- 作为教授的得意门生,她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
大学及以上:
- 这位年轻的律师曾是法学界泰斗的得意门生,如今在业界享有盛誉。
- 作为经济学家的得意门生,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错误用法
-
用于贬义:
- ❌ 他虽然成绩不好,但却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得意门生”只能用于褒义,不能形容表现差的学生。)
-
用于非师生关系:
- ❌ 他是公司老板的得意门生。(“得意门生”只能用于师生关系,不能用于职场上下级。)
-
用于自夸:
- ❌ 我是教授的得意门生,所以比你们都厉害。(“得意门生”通常由他人评价,不宜自称。)
-
用于动物或物品:
- ❌ 这只小狗是训练师的得意门生。(“得意门生”只能用于人类学生,不能用于动物。)
-
用于短期培训:
- ❌ 他是驾校教练的得意门生,三天就学会了开车。(“得意门生”通常指长期受教、表现优异的学生,不适用于短期培训。)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关于师恩的古诗词 探寻传统文化中的师者形象与教育智慧
师恩如海:古诗词中的师者形象探微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歌颂师恩、赞美师德的诗词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古代教师的崇高形象,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唐代:韩愈《师说》与师道尊严唐代大文豪韩愈的《师说》虽为散文,但其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名句,已成为定义教师角色的千古绝唱。韩愈在文中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将教师与"道"的传承紧密联系在一起,奠定了教师在文化传承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代的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描绘了学者教师高雅的生活情趣。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中"令公桃李
描写老师离别的古诗词
描写老师离别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老师离别的古诗词一、《远别离师》朝代:清代作者:未知诗词原文:长风万里送师归,望断天涯不见归。传道授业解惑事,铭记在心永不亏。师生离别情难舍,心系故园待君回。山高水长路迢递,但愿再聚不思悔。解析:此篇古诗描写了师生之间离别的场景,表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诗人通过“长风万里送师归”等句子,表达了对老师离去的深深不舍,同时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事”等句,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教导与关爱,深藏于心永不消散。虽然面临分别,但诗人的心情并没有沮丧,反而鼓励自己和老师,待来日重聚时不要感到悔恨。全诗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许。二、《赠别诸老师》朝代:唐末宋初作者:周昙诗词原
门墙桃李是什么意思
门墙桃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én qiáng táo lǐ。它原本指老师的学生,后来泛指栽培的后辈和深得教诲的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儒家教育文化,与“桃李满天下”相呼应。门墙桃李的近义词有弟子门生、桃李满园、莘莘学子等。它的反义词并没有明确的对应词,因为其含义是正面的。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将其用错对象或场合,避免滥用。例句展示了门墙桃李在不同情境下的用法。
桃李门墙是什么意思
桃李门墙的读音桃李门墙,读音为:táo lǐ mén qiáng。桃李门墙的含义“桃李门墙”是一个成语,源自于古代对于教育、师恩的赞美。它用来形容某人的学生或门下弟子众多,且这些学生或弟子都很有出息,如同桃李一般遍布天下。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某位老师或师傅的教诲之恩如同桃李一样,让门下弟子受益匪浅。桃李门墙的典故“桃李门墙”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儒家教育。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桃树和李树来比喻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因为桃树和李树都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和呵护才能结出果实,而老师则像园丁一样,辛勤地教育学生,希望他们能够茁壮成长。因此,人们常用“桃李门墙”来形容一个老师的学生众多,且这些学生都很有成就。据传,
高足弟子
高足弟子读音为gāo zú dì zi,意为优秀的学生或徒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的学生或徒弟非常优秀,具有高的才能和成就,常用来称赞某人的教育成果或教学水平。其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形容教育者以自己的优秀学生为荣。高足弟子还有近义词如杰出弟子、才子才女等,反义词如平庸之辈、不肖子弟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桃李精神是什么意思
桃李精神的读音桃李精神的读音为:táo lǐ jīng shén。其中,“桃李”二字取自于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比喻,用来形容老师教诲的学生,而“精神”则是指精神风貌、气质。桃李精神的含义桃李精神,顾名思义,是指像桃树和李树一样,具有坚韧不拔、茁壮成长的精神。它通常用来形容老师对学生的教诲和关爱,以及学生对于老师辛勤付出的感激和尊重。这种精神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桃李精神的典故桃李精神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学典故。据传,春秋时期,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传授学问。他的弟子们对他非常敬爱和感激,纷纷称颂他的教诲之恩。后来,人们便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老师的教诲之恩和学生的成就之丰。这
桃李满天下是什么意思
桃李满天下的读音桃李满天下,读音为 "táo lǐ mǎn tiān xià",其中"táo"和"lǐ"分别是桃和李的拼音,而"mǎn tiān xià"则表示天下遍布之意。桃李满天下的含义桃李满天下,原意是指老师所教的学生遍布天下,形容老师的学生众多,且遍布各地。现在也常用来形容某人的门生众多,其影响力广泛。桃李满天下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唐代狄仁杰的故事。狄仁杰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法官,他教出的许多学生都成为了国家的重要官员。他的学生遍布朝野,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都能看到他的学生的身影。因此,人们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狄仁杰的教诲之功和其学生的成就。此外,这个成语还有其他的
公门桃李
公门桃李是指老师所教的学生,也泛指受教者对所受恩惠的感激之情。这一词汇源于唐代白居易的诗句,形容老师的学生众多,如同路边种植的桃树和李树一样。公门桃李的近义词有“满门桃李、弟子众多”等,反义词为“无门无派”。使用公门桃李时,需要注意不能用于非师徒或没有恩惠关系的人之间,也不能用于不恰当的情境。文章通过多个例子,阐述了公门桃李的正确用法和含义。
桃李遍天下是什么意思
桃李遍天下的读音桃李遍天下的读音为:táo lǐ biàn tiān xià。桃李遍天下的含义“桃李遍天下”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的学生或门生众多,遍布各地。这个成语中的“桃李”比喻学生或门生,而“遍天下”则强调了他们的广泛分布。桃李遍天下的典故“桃李遍天下”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儒家文化。据传,孔子曾经教过很多学生,这些学生遍布天下,成为各地的栋梁之才。因此,人们用“桃李遍天下”来形容孔子的学生众多,也用来形容某人的教育成果显著。此外,这个成语也与古代的种植文化有关。古人常以桃树和李树为象征,比喻教育、培养和学生的关系。因此,“桃李遍天下”也带有一种象征性的意义,即表示某人的教育成果广
为人师表是什么意思
为人师表的读音读音:wéi rén shī biǎo拼音注音:wéi / rén / shī / biǎo为人师表的含义“为人师表”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行为、学问等方面具有表率作用,能够成为他人的楷模和榜样。它强调了人们在教育、引导、影响他人时,自身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启发他人。为人师表的典故“为人师表”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教师被视为传授知识、道德和文化的楷模。因此,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还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这种表率作用可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典故中常常提到一些杰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