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相半
读音
得失相半:dé shī xiāng bàn
含义
- 得:获得、得到。
- 失:失去、损失。
- 相半:各占一半,相当。
整体含义:指得到的和失去的差不多,形容利弊相当,没有明显的优势或劣势。
典故
-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周瑜在赤壁之战后分析局势,认为曹操虽败,但实力仍存,吴蜀联盟虽胜,但长远来看“得失相半”,需谨慎应对。 - 《晋书·羊祜传》:
羊祜镇守荆州时,采取怀柔政策,与吴国保持和平,有人质疑其策略,他回应:“今之举措,虽有小利,然得失相半,不可不慎。” - 宋代苏轼《论边事》:
“若轻举妄动,虽得小胜,然得失相半,非长久之计。”
近义词
- 利弊参半: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半。
- 有得有失:既有收获也有损失。
- 半斤八两:比喻双方实力相当,不分高下。
- 不相上下:形容水平或程度接近。
反义词
- 得不偿失: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
- 一本万利:形容收益极大。
- 稳赚不赔:只有获利,没有损失。
- 大获全胜:取得完全胜利,毫无损失。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用玩具换了同学的漫画书,妈妈说:“你们俩得失相半,谁也不吃亏。”
-
小学高年级:
- 这次班级比赛,我们赢了跳绳但输了拔河,真是得失相半。
-
初中:
- 他放弃假期补习去参加夏令营,虽然放松了心情,但功课落下了,可谓得失相半。
-
高中:
- 这项政策短期内能刺激经济,但长期来看可能得失相半,需要进一步评估。
-
大学及以上:
- 公司扩张后市场份额增加,但管理成本也大幅上升,整体上得失相半。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完全失败。
- ❌ “这次考试我全部不及格,真是得失相半。”(应改为“一败涂地”)
-
错误场景:形容完全成功。
- ❌ “他中了彩票,一夜暴富,真是得失相半。”(应改为“一本万利”)
-
错误场景:用于单方面得失。
- ❌ “我丢了钱包,得失相半。”(应改为“损失惨重”)
-
错误场景:混淆近义词。
- ❌ “他俩打架,最后得失相半。”(应改为“两败俱伤”)
总结:“得失相半”强调利弊均衡,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夸大或片面描述。
你可能感兴趣
得失参半
"得失参半"是一个形容事物或人经历收获与损失并存,数量或重要性相当的成语。其拼音是dé shī cān bàn。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经历的复杂情感和评价。其含义表示得与失的平衡和共存,强调事情的复杂性。同时介绍其近义词如利弊得失、得失相依等,反义词如一帆风顺和全胜无败等。通过例句展示了如何使用该成语。但需注意在使用时避免不当场合和误解成语含义的错误用法。总的来说,"得失参半"表达了一种平衡看待得失的心态。
枉尺直寻是什么意思
枉尺直寻的读音读音:wǎng chǐ zhí xún枉尺直寻的含义“枉尺直寻”是一个成语,意为在小的方面虽然有所损失,但在大的方面却能得到更多的回报或补偿。其中,“枉”表示损失、牺牲,“尺”和“寻”都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分别表示短和长。整个成语的含义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或利益,可以暂时舍弃一些小的得失。枉尺直寻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军事行动。据说在古代战争中,有时候为了夺取更大的战略利益,指挥官们会选择牺牲一些小的得失。比如,有时候为了绕过敌人的防线,选择走一条较长的路线,虽然暂时多走了些路(即“直寻”),但最终能够达到更大的战略目标(即“枉尺”)。这种策略在军事上被视为一种智慧和谋略
得失成败
本文介绍了成语“得失成败”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得失成败指在事情进行过程中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结果和经验。希望本文的介绍对读者有所帮助。
小己得失是什么意思
小己得失的读音小己得失的读音为:xiǎo jǐ dé shī。小己得失的含义小己得失,指个人的得失、利益、荣辱等。它强调的是个人的私利,而非整体的利益或大局的得失。小己得失的典故小己得失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即涉及到个人得失的故事或事件。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有一些与个人得失相关的故事或成语,但具体典故需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小己得失的近义词以下是几个小己得失的近义词:一己之私:指个人的私心、私利。私心杂念:指个人的私心杂念、杂念纷扰。自我中心:指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感受。顾己失公:指只顾及自己的利益而忽略公共利益。小己得失的反义词以下是几个小己得失的反义词:大公无私:
成败得失
本文介绍了“成败得失”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描述在事业或行动中最终的结果和收获,包括成功与失败,以及过程中所获得或失去的事物和经验。典故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常用于形容战争或决策的结果和影响。近义词包括胜败荣辱等,反义词如一帆风顺等。在使用时需注意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语义上的偏差或歧义。
利害得失是什么意思
利害得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ì hài dé shī,表示在处理事情时所考虑到的利益和损害,以及由此带来的收获或损失。这个成语强调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益和损失的权衡和考虑,源于古代的典籍和历史故事。其近义词包括权衡利弊得失、相当损益等。反义词为置之度外、无所顾忌等,表示不考虑或忽视利害得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多样,例如决定是否接受工作、选择旅游目的地等。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不应被滥用或乱搭配词语。
得马失马
“得马失马”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mǎ shī mǎ。它源自《左传》和《战国策》中的故事,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重大机遇或福祸时,因一时的得失而忽略长远利益的情况。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具备冷静的头脑和明智的判断力,不被短暂得失所左右。其错误用法是形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的得与失。近义词包括患得患失、贪得无厌等,反义词是知足常乐。该成语在描述人们在生意场、投资、职场等因得失而情绪波动或决策失误的情境下常被使用。
5个角度全面解析“失”字:拼音、笔顺、含义、成语及文化内涵
本文详细解析了汉字“失”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在多种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从失掉、丢失,到错过时机、违背约定,再到遗漏、迷失方向等,展现了“失”字的丰富语义。同时,也探讨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用法区别。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汉字“失”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丢卒保车
丢卒保车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舍弃次要目标以保护主要目标。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传达了在权衡利弊后做出战略性放弃的道理。丢卒保车的读音diū zú bǎo chē。其含义是为了保护重要的或主要的利益而舍弃次要的或较小的目标。近义词包括舍本逐末、舍身取义等。反义词有贪小失大、全面权衡等。该成语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境和背景权衡利弊,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与原意相悖的场合或滥用。例如,在公司项目中为了保护核心业务而暂时放弃边缘项目,或在比赛中采用丢卒保车战术以赢得胜利等。
得不偿失
“得不偿失”是一个成语,拼音是dé bù cháng shī,意思是所得到的利益与付出的代价不相称,反而有所损失。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它描述的是某种行为或决策的后果是负面的,即付出的代价大于所得到的回报。其近义词有事与愿违、损多益寡、一无所获和徒劳无功等。反义词有得偿所愿、事半功倍和物超所值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中性表达以及与近义词的混用。在描述某些行为或决策时,如果没有明显的损失或代价与收益不成比例的情况,应避免使用该成语。此外,该成语不适用于轻松愉快的语境。常见例句如他为了追求短暂快乐而借债消费,最终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