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袭覆辙:重蹈失败的覆辙
读音
dǎo xí fù zhé
含义
- 蹈:踩踏,引申为重复、沿袭。
- 袭:因循、照搬。
- 覆:翻倒、倾覆。
- 辙:车轮碾过的痕迹,比喻前人的做法或经验。
整体含义:指不吸取前人的失败教训,重复同样的错误,导致再次失败。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会劝诫晋灵公不要重蹈夏桀、商纣的覆辙,否则国家必将衰亡。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垓下之战失败后,有人劝他渡江重整旗鼓,但他感叹“天亡我,非战之罪”,最终自刎乌江,未能吸取教训,重蹈覆辙。 - 《资治通鉴》:
唐玄宗晚年宠信杨国忠、安禄山,导致“安史之乱”,后人评价他“蹈袭覆辙”,未能借鉴前朝昏君的教训。
近义词
- 重蹈覆辙:与前人犯同样的错误。
- 故伎重演:重复使用失败的老办法。
- 因循守旧:固守旧规,不思改变。
- 步人后尘:盲目跟随前人的做法。
反义词
- 前车之鉴: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
- 改弦更张:彻底改变旧方法。
- 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 推陈出新:淘汰旧的,创造新的。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上次考试没复习,这次又蹈袭覆辙,结果又不及格。
- 不要蹈袭覆辙,要听老师的话!
-
小学高年级:
- 历史上许多王朝因腐败而灭亡,后人应避免蹈袭覆辙。
- 他上次撒谎被批评,这次又蹈袭覆辙,真让人失望。
-
初中:
- 企业如果不创新,只会蹈袭覆辙,最终被市场淘汰。
- 有些国家因战争而衰落,其他国家应引以为戒,不要蹈袭覆辙。
-
高中:
- 近代中国因闭关锁国而落后,改革开放正是为了避免蹈袭覆辙。
- 个人成长中,若总是蹈袭覆辙,就很难进步。
-
大学及以上:
- 在科技竞争中,盲目模仿他人技术而不自主创新,只会蹈袭覆辙。
- 社会治理若仅依赖旧模式,难免蹈袭覆辙,陷入发展困境。
错误用法
-
误用为“重复成功”:
- ❌ 他上次考了满分,这次又蹈袭覆辙,再次取得好成绩。(正确应为“沿用成功经验”)
-
误用于“轻微错误”:
- ❌ 我不小心又蹈袭覆辙,把钥匙忘在家里了。(应用“粗心大意”或“犯同样错误”)
-
误用于“无关联事件”:
- ❌ 他昨天迟到了,今天又蹈袭覆辙,把作业弄丢了。(两件事无因果关系)
-
误用于褒义:
- ❌ 他坚持传统工艺,蹈袭覆辙,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应用“传承”或“坚守”)
总结:“蹈袭覆辙”强调因不吸取教训而重复失败,不可用于中性或褒义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蹈其覆辙
本文介绍了“蹈其覆辙”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同时列举了多个例句以加深理解。该成语意味着重复前人的错误或过去失败的经验,警示人们要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文章还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关于悔错的诗词
关于悔错的诗词(第1篇)关于悔错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便有诸多佳作。以下是根据主题“关于悔错”整理的几首古诗词,包括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经《国风·邶风·柏舟》原文: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作者及朝代:诗经(创作时间已不可考)解析:这首诗表达了对错误的深深悔意。诗人乘坐小船,泛流而下,因心事重重而夜不能寐,内心深感痛苦。对过去的错误行为进行反思和自责,情感真挚动人。二、杜牧《遣怀》原文:落花无迹与飞鸿,与君乘兴日悠悠。乘兴往来知几日,人因不饮醉方休。几度鸳鸯来此过,从来惆怅不相守。且凭凭绿杯长饮之,休惜黄
前车可鉴是什么意思
“前车可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ián chē kě jiàn,意思为从前人的失败或成功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有以往鉴来、殷鉴不远、覆辙可鉴等,反义词为忘恩负义、重复错误、盲目冒进、固执己见等。使用“前车可鉴”时需要注意不要滥用或误用,要结合实际情况理解和应用,而且不能被用来推卸责任或逃避问题。我们应该从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中学习,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前辙可鉴是什么意思
前辙可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ián zhé kě jiàn,意思指从前车的车辙中可以照见前面的教训或错误,比喻从前人的失败或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个成语源于古代马车行驶时留下的车辙,人们通过观察前车的车辙来避免走错路或重复犯错。文章还介绍了前辙可鉴的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及典故。人们应该从前人的失败或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刻保持警惕。
以往鉴来是什么意思
以往鉴来的读音以往鉴来(yǐ wǎng jiàn lái)以往鉴来的含义“以往鉴来”是一个成语,意为从过去的事情中吸取教训,作为对未来的借鉴。它强调了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重蹈覆辙,而是要从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中学习,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以往鉴来的典故“以往鉴来”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它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以及从历史中学习的重要性。在古代,许多智者和政治家都强调了历史经验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从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中吸取智慧,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和处理各种问题。以往鉴来的近义词借鉴前车之鉴引以为戒历史借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往鉴来的反义词忘本逐末不顾历史盲
前覆后戒是什么意思
“前覆后戒”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ián fù hòu jiè,意为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以告诫并指导后续行为,避免重蹈覆辙。该成语源于古代智者对经验教训的重视,强调在行动前的深思熟虑及行动中的经验吸取。其近义词包括鉴往知来、汲取教训等,反义词有重蹈覆辙、不知悔改等。使用“前覆后戒”时需注意避免误解其含义,尤其在创新或尝试新事物的场合过度强调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可能会阻碍发展。通过理解并应用该成语,我们能更好地吸取历史教训,避免犯错。
惩前毖后
本文介绍了成语“惩前毖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强调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避免重犯错误,并注重反思和改进。文章还提到了其在政治决策和个人成长中的应用,以及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场合和与原意相符的使用方式。
殷鉴不远是什么意思
殷鉴不远的读音殷鉴不远拼音为 yīn jiàn bù yuǎn。殷鉴不远的含义“殷鉴不远”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典籍,意为“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应当引以为戒”。其中,“殷鉴”指的是殷朝的教训,而“不远”则表示近在咫尺。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告诫人们要从前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殷鉴不远的典故该成语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相传商朝的灭亡与夏朝的覆灭有相似之处,因此商朝的人们应当从前朝的兴衰中吸取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后来,“殷鉴不远”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告诫人们要时刻警醒,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此外,这个成语还有多个典故和出处。比如《左传》中也有“殷鉴不远,在
吃一堑,长一智
“吃一堑,长一智”是一个常用的中国成语,意为经历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强调了从错误中学习的价值。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教育思想。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失败为成功之母、跌倒再爬起等,都表达了从错误或失败中学习成长的意思。反义词为“一错再错”。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这一成语的应用。但需注意,该成语在某些语境下可能会被误用,应正确理解其含义并合理运用。
复蹈前辙
复蹈前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ù dào qián zhé,意指再次陷入先前犯过的错误或困境中。这个成语比喻不吸取教训,重蹈覆辙。其典故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赵括将领的故事。复蹈前辙的近义词有重蹈覆辙、故步自封、屡教不改等。反义词包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改过自新、勇往直前等。文章还提到了复蹈前辙的错误用法示例,并强调该成语的严肃使用场合。文章通过详细的解释和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