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锋饮血
读音
dǎo fēng yǐn xuè
含义
- 蹈:踩踏,引申为经历、面对。
- 锋:刀锋、兵器,象征危险或战斗。
- 饮:喝,引申为承受、经历。
- 血:鲜血,象征激烈的战斗或牺牲。
整体含义:形容勇猛无畏,敢于直面危险或战斗,甚至不惜流血牺牲。多用于赞美将士或英雄人物的英勇精神。
典故
- 《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投笔从戎,在西域征战多年,后人赞其“蹈锋饮血,立功异域”,形容他面对刀锋与鲜血的勇气。
- 《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典韦为保护曹操,独战敌军,“手杀十余人,身被数十创”,其“蹈锋饮血”之姿成为忠勇象征。
- 唐代边塞诗: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暗含将士们“蹈锋饮血”的壮志。
近义词
-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 出生入死: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 浴血奋战:指在激烈战斗中顽强拼搏。
- 视死如归:形容不怕牺牲,大义凛然。
反义词
- 贪生怕死:畏惧危险,吝惜生命。
- 畏首畏尾:胆小怕事,不敢行动。
- 临阵脱逃:面对战斗时逃跑退缩。
例句
- 小学低年级:战士们像老虎一样勇敢,蹈锋饮血保护国家。(比喻简单)
- 小学高年级:历史书中的英雄们蹈锋饮血,才换来今天的和平生活。
- 初中:岳飞率领岳家军蹈锋饮血,屡次击退金兵入侵。
- 高中:革命先烈蹈锋饮血的精神,是民族脊梁的象征。
- 文学描写:战场上,他蹈锋饮血的身影宛如一尊战神,令敌人胆寒。
- 新闻报道:消防员蹈锋饮血冲入火场,救出被困群众。
- 演讲引用:新时代的青年,应有蹈锋饮血的担当,直面挑战。
- 历史评论:张自忠将军蹈锋饮血,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荣耀。
- 小说对白:“大丈夫当蹈锋饮血,岂能苟且偷生?”他握剑怒吼。
- 议论文:唯有蹈锋饮血的勇气,才能突破困境,成就伟业。
错误用法
-
误用于普通冒险:
- ❌“他蹈锋饮血地参加了野外露营。”(露营无生命危险,过度夸张)
-
误用于负面场景:
- ❌“小偷蹈锋饮血地翻进别人家。”(褒义词不可形容犯罪行为)
-
误用于非人主体:
- ❌“这台机器蹈锋饮血地工作了十年。”(对象无生命,不合逻辑)
-
误用为字面意思:
- ❌“他切菜时不小心蹈锋饮血。”(成语为比喻义,非真实流血)
注意:该成语庄重肃穆,多用于正式场合或宏大叙事,日常口语中需谨慎使用。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战斗的古诗词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战斗的古诗词的鉴赏文章。文章选取了五篇描写战斗的古诗词,每篇诗词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考。这些诗词生动地描绘了战斗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同时也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对国家的忠诚。这些古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如烽火、铁骑、旌旗、战鼓等意象的运用,再现了战争的场面。同时,通过壮志豪情的表达,赞美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坚毅。此外,这些诗词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时代背景的关注和思考。这些古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战斗的激烈和悲壮,也让我们思考战争与和平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感受时代的氛围,体会
关于血的诗词
关于血的诗词(第1篇)关于血的古诗词一、满江血诗词全文:泣血杜鹃声声哀,千年流离世道衰。战火纷飞血染地,满江血水映残阳。作者与朝代:此诗为现代创作,无具体作者及朝代。解析:此诗以“血”为主题,通过描绘杜鹃的泣血之声,以及战火纷飞、血染大地的景象,表达了世道衰败的悲凉情感。满江血水映照残阳,更显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二、古诗中咏叹“血”的篇章诗句:烽火戏诸侯,只因一笑故。血流千万里,白骨无人收。——出自唐代诗人王翰《古风》解析:此句以“烽火”起兴,引出诸侯之间的争斗与战争。一笑之故,导致血流千万里,白骨无人收,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悲惨。诗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出自宋代岳飞《满
靴刀誓死是什么意思
靴刀誓死的读音读音:xuē dāo shì sǐ标注拼音:xuē(靴)dāo(刀)shì(誓)sǐ(死)靴刀誓死的含义“靴刀誓死”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在战场上或面对危险时,士兵或战士们发誓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卫国家或完成使命,并随时准备以靴中的刀作为武器进行战斗。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战士们的英勇和忠诚。靴刀誓死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士兵们常常将刀剑藏于靴中,以备不时之需。当战争爆发时,士兵们会发誓以生命为代价保卫国家,并随时准备拔出靴中的刀剑进行战斗。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被后人称为“靴刀誓死”。据史书记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描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将士们在战争中的英勇
刀俎余生
刀俎余生的读音为dāo zǔ yú shēng。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危险或他人掌控下苟延残喘的生存状态,用来形容个人或国家处于极度危险之中,随时可能被宰割或灭亡。典故来源于《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故事和古代战争中的战败被俘情况。刀俎余生也有其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这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刀俎余生并非用于描述小困难或小挫折,也不适用于描述一般的生活状态或中性、积极的语境。
锋镝余生
锋镝余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ng dí yú shēng。它指的是在战争或激烈战斗中幸存下来的人,形容经历了生死考验后仍然能够活下来。这个成语强调了生存的不易和珍贵,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它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锋镝余生的近义词包括九死一生、死里逃生等。反义词有身经百战、安然无恙等。文章中还提供了关于锋镝余生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
裹血力战
“裹血力战”是指在受伤流血的情况下仍然奋力战斗,描述士兵或战士面对极大困难和危险时不放弃、坚持到底的英勇精神。典故包括廉颇在长平之战和关羽在樊城之战的表现。近义词有浴血奋战、奋不顾身、英勇善战等。反义词包括临阵脱逃、畏缩不前、贪生怕死等。例句展示了裹血力战在战场、灾难救援、体育比赛等场景的应用。错误用法示例为避免用于非战斗场景或滥用导致语境不恰当。
枪林刀树是什么意思
“枪林刀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iāng lín dāo shù,用来形容战斗的激烈和残酷。它源于古代战争的残酷现实,典故并不确切。这个成语描述的是密集的枪火和敌人手持利刃的场景。其近义词包括战火纷飞、烽火连天等,反义词为和平宁静、安居乐业等。在正确的语境下使用,可以生动描绘危险、紧张的场景。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应避免将其用于非战争或非危险场合,以保持其原有的含义和形象。
丢盔抛甲
丢盔抛甲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战场上惊慌失措、逃命的情景,表示失去勇气和斗志。典故源自古代战争,士兵因惊慌而丢掉头盔和铠甲逃跑。近义词包括惊慌失措、狼狈不堪等,反义词为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等。使用时应遵循原意和背景,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于非战斗情境或过度使用以夸张或讽刺。文章提供了丢盔抛甲的读音、含义、典故、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
枪林弹雨是什么意思
“枪林弹雨”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战斗或冲突中的激烈和危险情况。其拼音是qiāng lín dàn yǔ。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实际情况,描述的是密集的枪火和炮弹的威胁。它的近义词包括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等,反义词则是和平宁静、安居乐业等。在使用时,应注意该成语的语境和正确使用方式,避免在不当场合使用或与其他词汇混淆使用。该成语用于描述战争或冲突中的激烈场面,不应滥用或误用为褒义词。
登锋陷阵
登锋陷阵的读音为dēng fēng xiàn zhèn。这个成语形容战士在战场上勇猛作战、冲入敌阵的场景,表达英勇无畏的精神。源自古代战争,最早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登锋陷阵的近义词有冲锋陷阵、奋勇争先、身先士卒等。反义词包括临阵脱逃、畏缩不前、怯懦无能等。在使用时需注意根据含义和典故背景来恰当运用,以表达对英勇精神的赞美和敬意,避免滥用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