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海翻江

倒海翻江

读音

dǎo hǎi fān jiāng

含义

  • :翻转,颠倒。
  • :大海,象征广阔无边的水域。
  • :翻滚,搅动。
  • :江河,象征奔流不息的水流。

整体含义:形容力量或气势极其浩大,仿佛能搅动大海、翻腾江河。多用于比喻声势浩大、力量惊人,或形容事物变化剧烈、动荡不安。

典故

  1. 《西游记》中的描写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曾施展神通,搅动四海,翻腾江河,展现出“倒海翻江”般的惊人力量。
  2. 《水浒传》中的比喻
    小说中形容梁山好汉起义时,写道:“梁山泊好汉聚义,倒海翻江,震动朝廷。”比喻起义声势浩大,震撼天下。
  3. 古代诗词中的运用
    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虽未直接使用“倒海翻江”,但描绘的激流奔腾、山石滚动的景象与之意境相似。

近义词

  1.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或气势极大,能推倒高山、倾覆大海。
  2. 雷霆万钧:比喻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3. 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或影响极大,震撼人心。
  4. 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反义词

  1. 风平浪静:形容水面平静,比喻局势安稳,没有动荡。
  2. 波澜不惊:比喻局面稳定,没有大的变化或动荡。
  3. 无声无息:形容没有动静或影响极小。
  4. 偃旗息鼓:比喻停止行动或收敛声势。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台风来了,海浪倒海翻江,吓得小鱼都躲进了珊瑚里。
    • 哥哥打喷嚏的声音像倒海翻江,把妹妹吓了一跳。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洪水冲垮堤坝,倒海翻江般淹没了农田。
    • 足球赛上,球迷们的欢呼声倒海翻江,震耳欲聋。
  3. 初中

    • 革命浪潮倒海翻江,推翻了腐朽的旧政权。
    • 他的演讲激情澎湃,仿佛倒海翻江,感染了全场听众。
  4. 高中及以上

    • 科技革命倒海翻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 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资金流动如倒海翻江,难以预测。

错误用法

  1. 形容平静的场景

    • ❌ 湖面倒海翻江,平静得像一面镜子。(错误:与“平静”矛盾)
    • ❌ 他性格温和,说话轻声细语,像倒海翻江一样。(错误:与“温和”不符)
  2. 形容微小的事物

    • ❌ 蚂蚁搬家时,队伍倒海翻江,气势惊人。(错误:蚂蚁搬家规模小,不适用)
    • ❌ 她绣花时,针线倒海翻江,绣出了一幅美丽的图案。(错误:动作轻柔,不适用)
  3. 滥用夸张

    • ❌ 他吃饭时狼吞虎咽,倒海翻江,把盘子都舔干净了。(错误:过度夸张,不合逻辑)
    • ❌ 小猫玩毛线球,倒海翻江,把家里弄得一团糟。(错误:动作虽活泼,但不足以形容)

“倒海翻江”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以确保表达准确生动。

你可能感兴趣

翻江搅海

"翻江搅海"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为fān jiāng jiǎo hǎi,用来形容力量或能力非常强大。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力量、勇气或技艺等惊人,具有震撼力和影响力。这个短语并没有具体的典故,但常常用于形容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力或英勇事迹。其近义词如排山倒海、惊天动地等,反义词包括风平浪静、微不足道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该成语的合适性和语境,避免滥用。

拔山盖世

拔山盖世是一个形容能力、武艺、气概超群的成语,源于古代武将故事。其读音为bá shān gài shì,表示力量巨大,超越常人。该成语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被广泛运用。其近义词包括“力大无穷”、“威风凛凛”等,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在使用拔山盖世时,需注意避免用词不当、滥用成语以及在正式场合显得夸张或不恰当的情况。本文提供了拔山盖世的相关介绍和运用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江翻海搅

江翻海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āng fān hǎi jiǎo。它形容水势汹涌,声势浩大,用来表达事物发展迅猛、变化剧烈的景象。该成语源于《庄子·逍遥游》,也有其他典故和出处。江翻海搅的近义词如波涛汹涌等,反义词如风和日丽等。文章中还提供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误用需要注意的几点。在描述时,需注意适用场合,避免滥用。

骇龙走蛇

“骇龙走蛇”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或事物的威猛、惊险态势。其含义源于龙和蛇的威严、神秘形象,用来描述某种惊险场景。该成语的读音注音为hài lóng zǒu shé。其近义词包括龙蛇惊动、惊心动魄、虎视眈眈等,反义词有风平浪静、安之若素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与其他成语混淆。该成语可以形象地描述野生动物、比赛、演讲等场景。

轰雷贯耳

轰雷贯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ōng léi guàn ěr。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声音极大,有如雷鸣般震撼人心,常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的场面或人物形象。其典故源于古代,与战争、庆典等大型活动的场景有关。近义词包括雷鸣震耳、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等。反义词有悄无声息、噤若寒蝉等。在使用时,应确保在形容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的场合或情境中运用,避免错误用法。

排山倒海是什么意思

排山倒海是一个形容词组,读音为“pái shān dǎo hǎi”,用来形容力量强大、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的场景。它通常形容一种强烈的、震撼的、不可阻挡的力量。虽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并想象出一种巨大的力量。该词的近义词有惊天动地、翻江倒海、雷霆万钧等。反义词包括风平浪静、微不足道、平淡无奇等。该词在形容演讲、战争、电影特效、音乐等方面有生动贴切的应用。然而,需要注意避免滥用和在不同语境中的合理使用,以避免歧义或误解。

骇浪惊涛

"骇浪惊涛"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海浪或江河的汹涌澎湃,表达惊骇和震撼的景象。它通常用来比喻自然界的巨大力量、社会或人生的波折、变故等。该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大海或大江的壮丽景象。其近义词包括波涛汹涌、惊涛骇浪、风高浪急等,反义词则为风平浪静、宁静致远等。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适用的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用词不当或滥用成语。

来势汹汹是什么意思

“来势汹汹”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为lái shì xiōng xiōng,用来形容事物或人到来时的气势强大、声势浩大。其含义表示某种情况或人物具有强烈冲击力或威胁性。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描述战争、灾难等场景时的表达方式。其近义词包括气势汹汹、声势浩大等,反义词则是温文尔雅、悄无声息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自然灾害、战争、人群或事物到来的例子。然而,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的语境和语法搭配。

涣汗大号

涣汗大号读音为huàn hàn dà hào,指用大号的号令或声势来传达命令,使得人心涣散,情绪激动不安,常用来形容气势宏大、声势浩大的场景。其典故可能与古代军事、政治活动有关。近义词有“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等,反义词有“悄无声息”、“静若止水”等。使用涣汗大号需要结合实际语境和场景,避免滥用和误用。文章详细解释了涣汗大号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用法等。

惊涛怒浪是什么意思

惊涛怒浪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海浪或江河的波涛汹涌、翻滚激荡的景象,带有强烈的动感和力量感。该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的描绘,常用来形容风浪大到令人感到惊恐或震撼的程度。其近义词包括波涛汹涌、惊涛骇浪等,反义词有风平浪静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用法,避免在不适宜的场合或情境中使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