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以重利
读音
dàn yǐ zhòng lì
含义
- 啖:本义为“吃”,引申为“引诱、诱惑”。
- 以:用、凭借。
- 重利:丰厚的利益、巨大的好处。
- 整体含义:用丰厚的利益去引诱、收买他人,使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典故
- 《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在楚汉相争时,曾派谋士陈平用重金收买项羽的部下,离间其君臣关系。陈平“啖以重利”,最终使项羽失去重要将领,加速了其败亡。 - 《资治通鉴》:
唐朝安史之乱时,叛军首领安禄山“啖以重利”,诱使许多边关将领投降,导致唐军节节败退。 - 《战国策》:
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时,曾提到秦国常“啖以重利”分化各国,使合纵联盟难以持久。
近义词
- 利诱威逼:既用利益引诱,又用威胁逼迫。
- 饵以重利:用丰厚的利益作为诱饵。
- 诱之以利:以利益为手段进行引诱。
- 收买人心:用金钱或利益笼络他人。
反义词
- 廉洁自守:坚守廉洁,不受利益诱惑。
- 不为利动:不因利益而改变立场。
- 刚正不阿:正直坚定,不屈服于利益。
- 清正廉明:品行端正,不受贿赂。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坏人想用糖果“啖以重利”,但小明没有上当。
- 故事里的狐狸用肉“啖以重利”,想让乌鸦张嘴。
-
小学高年级:
- 古代战争中,敌人常“啖以重利”收买叛徒。
- 商鞅变法时,用奖励“啖以重利”鼓励百姓耕战。
-
初中:
- 公司竞争对手“啖以重利”,想挖走我们的技术骨干。
- 历史上许多忠臣因“啖以重利”的计策而被诬陷。
-
高中:
- 国际关系中,强国常“啖以重利”拉拢小国。
- 商业谈判中,对方试图“啖以重利”让我方让步。
-
大学及以上:
- 在博弈论中,“啖以重利”是一种典型的利益诱导策略。
- 某些国家通过“啖以重利”手段影响他国内政。
错误用法
-
误用为“给予奖励”:
- ❌ 老板“啖以重利”,给优秀员工发了奖金。(正确应为“奖励”或“激励”)
-
误用为“正当交易”:
- ❌ 双方合作是“啖以重利”的结果。(正确应为“互利共赢”)
-
误用为中性描述:
- ❌ 他“啖以重利”地帮助了朋友。(正确应为“慷慨解囊”)
-
误用为褒义:
- ❌ 慈善家“啖以重利”资助贫困学生。(正确应为“无私捐助”)
注意:“啖以重利”通常带有贬义,暗含不正当的收买或诱惑,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无功受禄是什么意思
无功受禄的读音无功受禄的读音为:wú gōng shòu lù。无功受禄的含义“无功受禄”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没有付出劳动或贡献却得到了不应得的利益或荣誉。它强调了人们应该以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来获得应有的回报,而不是仅仅依赖外部的给予。每个字的含义如下:“无”表示没有。“功”指功绩、劳动或贡献。“受”指接受。“禄”则通常指俸禄、官职或其它形式的利益。因此,“无功受禄”整体上表示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或贡献却得到了某种利益或荣誉。无功受禄的典故“无功受禄”的典故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礼记·坊记》。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通过劳动和贡献来换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而如果一个人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却得到了好处
浮名薄利
本文介绍了“浮名薄利”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虚浮的声名和微薄的利益,提醒人们要淡泊名利,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文章还探讨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强调正确理解其含义并避免不当使用。通过示例句子展示了正确与错误用法,旨在引导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名利双收是什么意思
“名利双收”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íng lì shuāng shōu,表示一个人在事业或生活中既获得名誉又获得利益。该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追求功名利禄的观念,并可与历史典故相联系。其近义词包括双赢、功名利禄等,反义词包括名利皆无、损人利己等。在正确的用法中,“名利双收”应用于形容通过正当途径努力取得成就的人或事物,不应用于不正当手段获取名誉和利益的行为。文章提供了多个关于名利双收的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
声色货利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声色货利”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和典故。它指的是追求音乐、美色、货物和财富的利益。该成语可以追溯到古代,形容那些贪图享乐、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文章还讨论了与“声色货利”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指出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当形容或产生不当联想。
利令志惛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成语“利令志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因追求利益而丧失理智和清醒的行为。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出处、用法及与某些近义词的区别,指出了在特定场合使用的恰当性,同时给出了误用示例。
13个银行家读后感
13个银行家读后感(第1篇)13个银行家读后感对于《13个银行家》这本书,初读时我对其的印象颇为深刻。这本书的标题就引人入胜,让人不禁想要了解这13位银行家背后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丰富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描绘,让我初步感受到了金融世界的波澜壮阔与银行家的责任重大。在初读过程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书中对银行家们决策过程的细致描写。这不仅体现在他们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更体现在他们面对道德与利益抉择时的内心挣扎。这种情节设置不仅增强了故事性,也让我对银行家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3个银行家》主要讲述了在金融风暴的背景下,13位银行家如何面对挑战、坚守职责的故事。书中背景设定在
327事件读后感
摘要如下:《327事件》是一部描述金融市场风云的书籍,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触,呈现了人类在金钱和利益面前的挣扎与选择。书中主要情节围绕“327”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展开,描述了金融市场的重大波动和人们的决策过程。书中还探讨了权力、责任、利益与人性的关系,展现人性的复杂与矛盾。阅读这本书,不仅能了解金融市场的风险和挑战,也能让人深刻反思人性、权力和责任等重要问题。该书不仅增长知识,也让人对生活有更深刻的反思。
儒商 读后感
《儒商》读后感《儒商》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展现了商业与儒家思想的完美结合,让我对商业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儒商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追求诚信、仁爱和正义,在商业活动中展现出高尚的品德和远见卓识。这种独特的商业观念让我深感震撼。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让我深感敬佩。他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诱惑时,始终坚守道义和原则,以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为重。这种精神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让我对未来的商业活动充满了信心和期待。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商业活动不仅仅是追求利润的过程,更是一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活动。我们应该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和
从中渔利
“从中渔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óng zhōng yú lì,表示趁机获取利益。其典故源于古代商人和政客利用机会和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近义词有谋取私利、投机取巧等,反义词有无私奉献、公正无私等。在股票市场和商业交易中,需警惕有人利用信息不对称从中渔利。政府应加强监管,防止企业利用市场垄断获取不正当利益。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用词不当、误用对象和滥用场合。
不识大体
不识大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dà tǐ,意指对重要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不能从大局出发看待问题。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记载,如《史记》中项羽的事迹。不识大体的人常被形容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整体利益。其反义词包括深谋远虑、顾全大局等。在使用时,应避免轻描淡写地评价小事、无端指责他人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等错误用法。例句展示了不识大体的人在行为决策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