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单文孤证」详解
读音
单文孤证:dān wén gū zhèng
含义
- 单文:单独的一篇文章或文字记载。
- 孤证:唯一的证据或佐证。
- 整体含义:指仅凭一篇文献或一个证据,缺乏其他佐证,难以确认真实性。通常用于批评论证不足、证据薄弱的情况。
典故
- 《后汉书·儒林传》:东汉学者郑玄在注解儒家经典时,曾批评某些学者仅凭一篇文献就妄下定论,指出“单文孤证,未足为据”。
- 清代考据学:乾嘉学派强调“无征不信”,反对仅凭孤立的文献证据做结论,认为必须多方考证才能采信。
近义词
- 孤证不立:仅凭一个证据无法确立结论。
- 一隅之见:片面的见解,缺乏全面考察。
- 管中窥豹:只看到局部,无法了解整体。
- 以偏概全:用部分代替整体,论证不严谨。
反义词
- 证据确凿:证据充分,无可辩驳。
- 多方考证:通过多种途径验证,确保结论可靠。
- 铁证如山:证据像山一样不可动摇。
- 众口一词:许多人说法一致,可信度高。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说:“写作文不能只用一个例子,那样就是单文孤证。”
- 小明只找到一本书支持他的观点,爸爸说这是单文孤证。
-
小学高年级:
- 历史课上,老师提醒我们:“研究古代事件不能单文孤证,要多查资料。”
- 小红的科学报告只引用了一篇论文,被批评为单文孤证。
-
初中:
- 辩论赛中,对方仅凭一篇报道立论,显然犯了单文孤证的错误。
- 写议论文时,要避免单文孤证,否则论点会显得薄弱。
-
高中:
- 学术论文若仅依赖单文孤证,很难通过导师的审核。
- 法律案件中,单文孤证的证词往往不被法庭采信。
-
大学及以上:
- 在考据学中,单文孤证的结论通常会被学界质疑。
- 他的研究因单文孤证而遭到同行批评,最终撤回论文。
错误用法
-
误解为“证据少但正确”:
- ❌ “虽然这是单文孤证,但我觉得它是对的。”(正确用法应强调证据不足,而非主观认同。)
-
用于形容“个人观点”:
- ❌ “我的看法是单文孤证,你们可以参考。”(成语用于批评证据不足,不适用于主观意见。)
-
混淆近义词:
- ❌ “他这是管中窥豹,完全是单文孤证。”(两者侧重点不同,不宜混用。)
-
滥用为“唯一证据”:
- ❌ “警方只有单文孤证,无法破案。”(应使用“孤证”或“证据不足”,成语带有批评意味。)
总结:“单文孤证”强调论证的严谨性,提醒人们避免依赖单一证据。正确使用它能让表达更准确,尤其在学术、法律等需要严密逻辑的场合。
你可能感兴趣
信而有证是什么意思
信而有证的读音信而有证的读音为xìn ér yǒu zhèng。信而有证的含义信而有证指的是说话或做事有确凿的证据或依据,使人相信是真实可靠的。其中,“信”表示可信、可靠,“有证”则指有证据或证明。信而有证的典故信而有证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为政》。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犹有本末,信而有证也。”这句话强调了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即知识要有依据和证据才能让人信服。此外,该成语还与古代的司法审判有关。在古代,审判案件需要依据确凿的证据,才能让人信服判决的公正性。因此,“信而有证”也常被用来形容审判案件时需要有的严谨态度和证据支持。信而有证的典故出处《论语·为政》:如上文所述,这是该
证据确凿是什么意思
证据确凿的读音证据确凿的读音为:zhèng jù què záo。证据确凿的含义“证据确凿”是指所提供的证据充分、明确,足以证明某件事情的真实性或某个人的罪行。它通常用于法律、侦查或调查等场合,表示已经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来支持某一论点或结论。证据确凿的典故“证据确凿”这一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它的使用是基于人们对事实和证据的重视,以及在法律、侦查等领域中对于证据的严格要求和明确性。证据确凿的近义词铁证如山:指证据确凿,如同大山一样无法动摇。证据确凿无疑:指证据确实无误,毫无疑义。事实清楚:指事情的经过和情况都十分明确,没有模糊不清的地方。证据确凿的反义词证据不足:指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支持某项论
有凭有据是什么意思
有凭有据的读音有凭有据的读音为:yǒu píng yǒu jù。有凭有据的含义“有凭有据”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事情有所依据,不是凭空捏造或无中生有的。其中,“凭”指的是依据、证据,“据”也是指证据、凭据。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做事或说话有真实可靠的证据或依据。有凭有据的典故“有凭有据”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是从字面意思和用法上来看,它可能是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在古代,人们往往用“有据可查”、“有凭为证”等说法来强调事情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后来逐渐形成了“有凭有据”这个成语。有凭有据的近义词确凿无疑:指事情非常确实,没有任何疑问。有根有据:指事情有真实的依据和证据。铁证如山:形容证据确
三头六证是什么意思
"三头六证"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多方面的证据或证明,证明某件事情的真实性。这个成语强调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常用于需要多方面证据来证明的场合。其含义是三个方面的证据或证明,以及六个方面的证据或证明。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三头六证”的错误用法,例如滥用、误用、不当搭配、夸大其词以及缺乏具体内容等。该成语在描述证据时具有重要的作用,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铁证如山是什么意思
铁证如山的读音铁证如山的拼音是:tiě zhèng rú shān。铁证如山的含义“铁证如山”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证据确凿,无可辩驳,就像山一样坚固不可动摇。它通常用来形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或情况。铁证如山的典故“铁证如山”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法律审判。在古代,审判案件时需要依靠证据来判定罪责。如果证据确凿,就像山一样坚固不可动摇,那么就可以认定罪责无误。因此,“铁证如山”这个成语逐渐形成,并被广泛使用。此外,该成语也可能与铁的特质有关。铁是一种坚硬的金属,难以被破坏或改变。因此,“铁证”就意味着这些证据像铁一样坚固,无法被否认或改变。铁证如山的近义词证据确凿:指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查无实据
本文主要介绍了“查无实据”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与之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文中指出该成语表示经过调查或查找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或依据,强调证据的重要性。同时,本文还指出了该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无从查起”、用于形容主观感受或情感状态,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口说无凭是什么意思
口说无凭是一个成语,拼音为kǒu shuō wú píng,意味着口头所说不能作为证据或证明,强调口头言辞的不可靠性。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法律文化,强调书面证据的重要性。口说无凭的近义词有空口无凭、言而无信等,反义词有言出必行、有据可查等。在实际应用中,不能仅凭口头承诺或言论做出判断或决策,需要多方面考虑证据和意见。错误使用口说无凭会导致误解和错误的决策。
拿贼见赃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成语“拿贼见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强调处理案件或纠纷时需要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事实,不能凭空指控或诬陷他人。文章还提到了在古代法律文化中的证据重要性,以及在现代应用该成语的注意事项。
捉贼见赃是什么意思
捉贼见赃的读音捉贼见赃的读音为:zhuó zéi jiàn zāng。捉贼见赃的含义捉贼见赃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抓住小偷的时候,必须看到他身上的赃物才能证明其犯罪。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处理案件或纠纷时,必须有确凿的证据才能认定事实。它强调了证据的重要性,没有证据就不能轻易地定罪或认定责任。捉贼见赃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司法实践。在古代,由于没有现代科技手段,很多案件的审理都依赖于目击证人和现场证据。因此,在审理盗窃案件时,必须找到赃物作为证据,才能证明罪犯的罪行。如果只是口头指控而没有确凿的证据,那么就无法定罪。这个原则逐渐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种常识,后来被总结为“捉贼见赃”这个成语。
不容置疑
不容置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róng zhì yí。它的含义是事实明显,无须怀疑,用来形容事情非常明显、真实,不需要任何质疑或怀疑。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文献和故事,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其近义词包括毫无疑问、铁证如山、确凿无疑、毫无争议等。反义词包括半信半疑、疑神疑鬼、含糊其辞等。在使用不容置疑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用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滥用形容词以及轻率地否定他人观点等错误用法。通过例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