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作为

大有作为

读音

dà yǒu zuò wéi

含义

“大有作为”由四个字组成:

  • :表示程度深、范围广。
  • :表示存在或具备。
  • :指行动、创造。
  • :指成就、贡献。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取得显著的成就或贡献。

典故

  1. 《孟子·公孙丑下》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虽然孟子未直接使用“大有作为”,但表达了人在逆境中奋发图强,最终能“大有作为”的思想。
  2. 《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年轻时曾感叹:“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来他投笔从戎,在西域建功立业,成为“大有作为”的典范。
  3. 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暗示只有行动才能“大有作为”。

近义词

  1. 大展宏图:比喻施展远大的抱负,实现宏伟的计划。
  2. 建功立业:指建立功勋,成就事业。
  3. 鹏程万里:形容前程远大,发展空间广阔。
  4. 前途无量:指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反义词

  1. 碌碌无为:形容平庸无能,没有成就。
  2. 一事无成:指什么事情都没做成,毫无建树。
  3. 无所作为:指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或贡献。
  4. 庸庸碌碌:形容人平庸无能,缺乏志向。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学习很努力,老师说他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 这只小老虎长大后一定大有作为,成为森林之王!
  2. 小学高年级

    • 只要勤奋学习,每个孩子都能在未来的岗位上大有作为。
    • 科学家们的研究让人类在科技领域大有作为。
  3. 初中

    • 青年一代要树立远大理想,争取在祖国建设中大有作为。
    • 他在创业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大有作为。
  4. 高中

    •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科学家正大有作为,推动全球技术进步。
    • 历史证明,只有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才能大有作为。
  5. 大学及以上

    • 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学者应把握机遇,在国际舞台上大有作为。
    • 这家初创公司凭借创新技术,在行业内大有作为。

错误用法

  1. 用于消极语境

    • ❌ 他整天游手好闲,却总幻想自己大有作为。(“游手好闲”与“大有作为”矛盾)
    • ❌ 这个项目失败了,但他们依然大有作为。(失败与“大有作为”不符)
  2. 形容短期行为

    • ❌ 他今天考试得了满分,真是大有作为。(“大有作为”指长期成就,不适用于短期表现)
  3. 搭配不当

    • ❌ 这块石头大有作为。(非生命体通常不适用)
    • ❌ 他吃饭时大有作为。(动作与成就无关)
  4. 过度夸张

    • ❌ 他每天按时起床,真是大有作为。(日常行为不足以体现“大有作为”)

“大有作为”是一个褒义词,通常用于形容人或集体在长期努力后取得的显著成就,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搭配。

你可能感兴趣

九天揽月是什么意思

九天揽月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成语,读音为jiǔ tiān lǎn yuè。它用来形容人的志向高远或某项技术成就的卓越非凡。典故源自一位能够飞翔在九天之上、摘取月亮和星星的神仙故事,象征着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英勇精神的赞美。此外,随着现代航天事业的发展,该成语也用于形容人类探索太空、征服宇宙的壮举。然而,使用九天揽月时要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日常随意使用、过度夸张或滥用。正确的使用方式能够真实反映人们的志向和追求。

超今冠古

“超今冠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āo jīn guàn gǔ,含义为才德或技艺超出古代,无人能及。该成语的典故和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其近义词有“才高八斗”、“独步天下”等,反义词为“平庸无能”。使用时应避免不当场合、滥用形容词、与其他成语混用、过于自夸现代语境不符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常用于称赞卓越的人物或事物,如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的杰出才华,以及经典之作等。

张衡传 读后感

张衡传 读后感(第1篇)张衡传 读后感《张衡传》是一部关于古代科学家张衡的传记,通过对他生平的详细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卓越才华和非凡成就。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对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入的人物描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张衡传》,我首先被其严谨的史实叙述所吸引。书中详细描述了张衡的生活背景、学术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让我对这位古代科学家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众多的人物描写中,张衡的聪明才智、勤奋刻苦以及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张衡的家族背景、成长经历、科学成就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张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还精通机械制造、文学和绘画等多个领域。他发明的地动仪和浑

70年代成就读后感

《70年代成就读后感》阅读了关于70年代成就的书籍后,我深感震撼。这本书详细记录了70年代中国在各个领域的重大成就,反映了那一代人的努力和坚持。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各个领域的人们为了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所付出的努力。书中不仅有科技创新的突破,还有人们的拼搏精神和坚韧毅力。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阅读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激情和奋斗,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时代的成就离不开一代人的努力和拼搏,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它不仅让我了解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更

数学大师 华罗庚读后感

数学大师 华罗庚读后感(第1篇)数学大师华罗庚读后感初识华罗庚大师,源于对数学领域的好奇与敬仰。当我翻开这本书时,便被书中深厚的数学内涵和华罗庚先生的卓越成就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华罗庚的生平和贡献的介绍,更是对数学领域的一次深度探索。我惊叹于华罗庚大师的数学才华。他不仅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他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对于我们理解数学、乃至理解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书中详细介绍了华罗庚的数学理论和实践经历,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数学大师的风范。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华罗庚对于数学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式。他不仅在理论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数学理论不仅在

出人头地

"出人头地"是一个成语,意为从众人中脱颖而出,达到较高地位或境界,常用来形容人经过努力取得显著成就。其典故源自古代科举制度,与仕途成功相关。近义词有"脱颖而出"、"超群出众"等。反义词包括"默默无闻"、"平庸无奇"等。该成语在实际使用中要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贬低他人或滥用。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出人头地"的不同用法和含义。

超类绝伦

本文介绍了成语"超类绝伦"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某事物或某人在其领域内卓越超群、无与伦比。文章还列举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并强调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和误用,要根据具体语境和对象谨慎选择。

居里夫人 读后感

居里夫人 读后感(第1篇)居里夫人 读后感初次拿到《居里夫人》这本书时,我对它的期待主要是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她的科研精神和奉献精神一直是世人传颂的焦点,而这本书则让我得以一窥其背后的故事。初读时,我被居里夫人的坚韧和毅力深深吸引。书中详细描述了她的成长经历、科研生涯以及对科学事业的巨大贡献。她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科学,更是关于坚持与奋斗的人生历程。她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令我深受启发。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居里夫人的生平,从她的童年成长到成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再到她对放射性研究的巨大贡献。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的爱情故事和共同科研的经历也让人感动。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1500字读后感名人传

1500字读后感名人传(第1篇)1500字读后感《名人传》让我来简述一下这本《名人传》的基本信息与我的初印象。作为一部集结了多国名人生平事迹的读物,该书从多个角度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初读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磅礴的历史感与深沉的人文关怀。这些名人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人类精神的象征。初读时,我最直观的感受是这本书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每个名人的形象都跃然纸上,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奋斗历程都令人动容。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书中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入剖析。无论是科学巨匠、文学大师还是艺术名家,他们都经历了各自的磨难与挑战,但最终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名人传》主要内容包括了各个领域名人

华罗庚传 读后感

华罗庚传 读后感(第1篇)华罗庚传 读后感《华罗庚传》这部著作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场跨越时代的思维碰撞与精神洗礼。华罗庚博士的生平事迹与科研精神令人敬仰。我最初翻阅此书时,就被那淡而不薄的笔墨所吸引。从书中可以清晰感知到,他不仅是位数学界的巨人,更是一位脚踏实地的智者,不断用自身的勤奋与才华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的科学奇迹。他的奋斗史仿佛一首磅礴的交响乐,扣人心弦,震撼灵魂。书中所呈现的内容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的人生经历,更多的是他在复杂的环境下如何坚守自己的信仰与追求。书中对华罗庚博士的成长历程、科研成果、学术经历和人生感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数学研究,不仅推动了我国数学领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