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雷霆

大发雷霆:愤怒的极致表达

读音

dà fā léi tíng

含义

  • :程度深,非常。
  • :爆发,表现。
  • :雷霆,比喻巨大的声响或威力。
  • :霹雳,形容迅猛的雷声。

整体含义:形容人极度愤怒,像雷霆一样猛烈地爆发出来。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归国后,曾因大臣介之推未受封赏而大怒,史载其“怒发冲冠”,虽未直接使用“大发雷霆”,但生动体现了类似的情绪爆发。
  2. 《后汉书·独行列传》
    东汉名士李膺性格刚直,面对权贵毫不退让,史书形容他“怒若雷霆”,后人以此引申为“大发雷霆”。
  3. 民间传说
    古代官员审案时,若遇到刁民狡辩,常会“拍案震怒”,衙役们便私下形容其“大发雷霆”,后逐渐成为成语。

近义词

  1. 暴跳如雷:愤怒到跳脚,形容极度激动。
  2. 怒不可遏:愤怒无法抑制。
  3. 火冒三丈:形容怒火冲天。
  4. 勃然大怒:突然而强烈的愤怒。

反义词

  1. 心平气和:情绪平稳,不急躁。
  2. 和颜悦色:态度温和亲切。
  3. 泰然自若:面对变故镇定自若。
  4. 温文尔雅:举止文雅,不轻易动怒。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弟弟打碎了妈妈的花瓶,妈妈大发雷霆。
    • 老师看到有人在教室乱跑,立刻大发雷霆。
  2. 小学高年级

    • 爸爸发现我偷偷玩游戏到半夜,大发雷霆。
    • 教练看到队员不认真训练,气得大发雷霆。
  3. 初中

    • 老板发现员工泄露公司机密,当场大发雷霆。
    • 历史课上,老师讲到鸦片战争时大发雷霆,痛斥列强侵略。
  4. 高中及以上

    • 总经理因项目延期大发雷霆,要求全员加班补救。
    • 法官对藐视法庭的被告大发雷霆,当庭加重处罚。

错误用法

  1. 形容自然现象

    • ❌“台风大发雷霆,摧毁了许多房屋。”(应为“肆虐”或“猛烈袭击”)
    • ❌“火山大发雷霆,喷出滚滚浓烟。”(应为“剧烈喷发”)
  2. 形容轻微情绪

    • ❌“妈妈因为我没收拾书包大发雷霆。”(若只是唠叨,应用“批评”)
    • ❌“小猫打翻水杯,主人大发雷霆。”(过度夸张,应用“有点生气”)
  3. 褒义误用

    • ❌“英雄大发雷霆,吓退了敌人。”(应用“威风凛凛”或“气势如虹”)
  4. 对象错误

    • ❌“小狗对陌生人大发雷霆。”(动物不宜用此成语,应为“狂吠不止”)

总结:“大发雷霆”专指人类因极端愤怒而情绪爆发,需避免滥用或弱化其程度。

你可能感兴趣

灌夫骂坐是什么意思

灌夫骂坐是一个成语,形容在宴席上因不满或愤怒而发脾气,源自西汉名将灌夫酒后骂人的历史故事。这个成语现多用于形容在公共场合因情绪激动而发怒。其近义词包括大发雷霆、勃然大怒等,反义词有平心静气、心平气和等。使用灌夫骂坐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

灌夫骂座是什么意思

“灌夫骂座”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uàn fū mà zuò,意思是在宴饮时因不满或愤怒而公然斥责他人,表现出直率和坦诚的态度。此典故源自西汉时期,灌夫因不满主人的轻视与怠慢而公开怒骂座中宾客。灌夫骂座的近义词有直言不讳、直抒己见等,反义词为沉默寡言、委曲求全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在交流中应理性表达观点和意见,不要将灌夫骂座作为发泄情绪的借口。

微过细故是什么意思

微过细故的读音微过细故的读音为wēi guò xì gù。微过细故的含义“微过细故”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事物细节的过分挑剔和琐碎的指责。其中,“微”表示小、微不足道;“过”指的是过错;“细”指的是细节;“故”则表示事情、事件。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对于微小或细节上的错误或过失过于苛责。微过细故的典故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理解为在古代社会,由于对细节的追求和严格的态度,对于一些微小的过错或细节上的问题也会被过分强调和苛责,从而形成了“微过细故”这一成语。微过细故的近义词吹毛求疵细枝末节斤斤计较琐碎挑剔以上这些词语都带有对细节过分挑剔或对小错误过于苛责的意味。微过细故的反义词大度包容宽以待人豁

雷霆之怒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雷霆之怒”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愤怒情绪如同雷霆一般猛烈、强烈,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其近义词包括暴跳如雷、勃然大怒、愤然怒起等,反义词有心平气和、平心静气、和颜悦色等。文章还给出了相关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实际用法,同时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滥用,以免引起误解或笑柄。

勃然大怒

本文介绍了成语“勃然大怒”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错误用法等。勃然大怒表示人因某事或行为突然发怒,情绪激动。该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中常有描述。其近义词包括怒气冲冲、大发雷霆等,反义词有心平气和、和颜悦色等。文章还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并指出了在哪些情况下误用该成语。

眦裂发指是什么意思

眦裂发指的读音眦裂发指的拼音为zì liè fā zhǐ。眦裂发指的含义“眦裂发指”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愤怒到极点,眼睛几乎要瞪裂,头发竖起,手指颤抖的样子。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情绪激动、愤怒异常的状态。眦裂发指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具体来说,这个成语可能源于古代的戏剧、小说或历史记载中描述人物极度愤怒、情绪失控的情景。虽然具体的典故和出处可能因历史变迁而难以考证,但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了汉语中表达愤怒情绪的常用词汇。眦裂发指的近义词怒目切齿:形容极其愤怒的样子。暴跳如雷:形容人脾气急躁,容易发怒。愤然作色:形容因愤怒而改变脸色。眦裂发指的反义词心平气和:形容心情平静,态度

鼻端出火

鼻端出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í duān chū huǒ。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情绪激动、愤怒或极度热忱的状态,常常表现为情绪高涨仿佛从鼻子里都能喷出火来。虽然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寓言性的,用于形容某些英雄或激情澎湃的场景。其近义词包括激昂慷慨、热血沸腾等,反义词则是心平气和、冷静自若等。使用时要避免错误地用于实际描述从鼻子冒火的场景,或在不适合的场合使用,以及不当的搭配使用。

暴跳如雷

“暴跳如雷”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于形容人的情绪非常激动、愤怒,如同雷声一般震撼。该成语表示人的愤怒情绪爆发时的状态,如跳跃、拍桌等动作。其含义源于人们对日常生活愤怒情绪的形象描绘。该成语的读音拼音为bào tiào rú léi。其近义词包括勃然大怒、大发雷霆等,反义词则是心平气和、冷静自若等。该成语在实际使用时应避免过度夸张或滥用,要结合具体情境和情感深度来恰当地表达。在文章中的例句展示了不同情境下人们暴跳如雷的状态。

暴躁如雷

本文介绍了成语“暴躁如雷”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情绪异常激动、愤怒,如同雷声一般震撼。其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推测源于自然现象与人们对情绪的直观感受。文章还列出了其近义词如怒火中烧、暴跳如雷等,反义词如心平气和、沉着冷静等。同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以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暴跳如雷

爆跳如雷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o tiào rú léi。它形容情绪激动到极点,无法自控的状态,常用来描绘人因愤怒、激动等情绪而表现得异常激烈、狂暴。该成语源于古代对雷霆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用于形容天威的象征。其近义词包括怒气冲冲、勃然大怒等,反义词有心平气和、镇定自若等。使用此成语时需谨慎,避免滥用、重复和误用,需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是否合适。例句中的情境多为听到消息、遇到挫折等情境时情绪失控的表现。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