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必争

寸土必争:捍卫每一寸土地的决心

读音

寸土必争:cùn tǔ bì zhēng

含义

  • :古代长度单位,约等于3.33厘米,比喻极小的范围。
  • :土地、领土。
  • :一定、必须。
  • :争夺、争取。

整体含义:形容对每一寸土地都坚决捍卫,绝不轻易放弃,比喻在原则或利益问题上寸步不让。

典故

  1.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争霸,晋国大夫叔向提出“寸土不让”的策略,强调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国名将廉颇在边境防御时,曾下令“寸土必争”,坚决抵御秦国的侵略。
  3.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军民在抗击日本侵略时,提出“寸土必争”的口号,表达誓死保卫国土的决心。

近义词

  1. 寸步不让:形容在原则问题上坚决不退让。
  2. 据理力争:依据道理尽力争取,不轻易妥协。
  3. 誓死捍卫:表达以生命为代价保护某事物的决心。

反义词

  1. 拱手相让:轻易放弃或让出利益或领土。
  2. 退避三舍:主动退让,避免冲突。
  3. 忍气吞声:忍受委屈,不敢抗争。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在游戏中,我们队寸土必争,绝不轻易让对方得分。
    • 这块橡皮是我的,我寸土必争,不会让给别人。
  2. 小学高年级

    • 足球比赛中,后卫寸土必争,不让对方前锋突破防线。
    • 辩论赛上,我们寸土必争,坚决维护自己的观点。
  3. 初中

    • 在领土问题上,国家必须寸土必争,维护主权完整。
    • 谈判桌上,双方寸土必争,谁也不肯让步。
  4. 高中

    • 商业竞争中,企业寸土必争,争取市场份额。
    • 学术讨论中,学者们寸土必争,严谨对待每一个论点。
  5. 大学及以上

    • 外交谈判中,代表们寸土必争,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 法律辩护时,律师寸土必争,为当事人争取最大权益。

错误用法

  1. 用于无关紧要的争执

    • ❌ 他和同学因为一块橡皮寸土必争。(过于夸张,不适合小事)
  2. 形容消极固执

    • ❌ 她寸土必争,连别人的建议都不听。(贬义误用,应指正当捍卫)
  3. 用于非竞争场景

    • ❌ 他寸土必争地完成了作业。(语义不符,应指争夺或捍卫)

总结:“寸土必争”强调在重要事务上的坚决态度,适用于国家、竞争、原则性问题的语境,不宜用于琐事或消极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寸土尺地是什么意思

寸土尺地是一个形容土地珍贵的成语,读音为cùn tǔ chǐ dì,指的是每一寸土地都十分宝贵,不容浪费或侵占。该成语强调了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告诫人们要珍惜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环境。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对土地利用和保护的重视。近义词有寸土必争、珍贵无比等,反义词有暴殄天物、滥竽充数等。在使用寸土尺地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如非土地类事物的形容或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

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词

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古诗词中的战争之歌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诗词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解析:此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决心。金甲被黄沙磨穿,暗示了战争的持久和战士的坚韧。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战士们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诗词二:烽火戏诸侯,国破山河在。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解析:此句以烽火戏诸侯的场景,表达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破坏。即使国家破碎,山河依旧,但人民的痛苦和国家的衰败却无法挽回。二、文章内容古诗词中,战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诗人们用他们的笔触,将战争的残酷、悲壮和决心跃然纸上。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那

寸土不让是什么意思

“寸土不让”是一个成语,读音cùn tǔ bù ràng,用来形容在重大问题上如领土、主权等毫不退让的态度。该成语强调对每一寸土地的坚守和保卫,表达了坚定不移的立场和决心。源于古代军事政治背景,强调土地对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近义词如寸步不让、坚如磐石等,均表示坚决不放的态度。反义词如退避三舍、妥协退让等,则表示放弃或退缩。该成语在国家主权、环境保护、竞争、家庭纷争及文化传承等方面有广泛应用。但需注意避免在非正式场合或不适当时使用,以及避免滥用该成语。

描写战士的现代诗词

本文列举了多篇描写战士的现代诗词,从古代诗词中的战士形象到现代诗词中的战士风貌,展示了战士的英勇无畏、忠诚于国家的形象。文章还强调了战士精神的传承与时代价值,呼吁铭记战士的功绩和牺牲,发扬战士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同时,文章也关注和支持那些默默奉献的战士们,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描写平倭寇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平倭寇的诗词共五篇,包括明代的戚继光、汪遵、俞大猷、张煌言、李攀龙等军事家和诗人的作品,以及现代人的创作和改编。这些诗词歌颂了将士们平定倭寇的英勇事迹和忠诚、勇敢、决心的品质,体现了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这些诗词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认识到保卫家园的重要性。摘要字数控制在160字以内。

关于尽忠的诗词

关于尽忠的诗词(第1篇)关于尽忠的诗词一、引言尽忠,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词表达对尽忠的崇敬与理解。下面,将根据这一主题,列举并解析多首关于尽忠的古诗词。二、尽忠诗词《赤壁怀古》作者:陆游朝代:宋代赤壁矶头万鬼啼,尽忠报国勿庸疑。须知兴亡史家有,论其兴废且听之。解析:此诗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出对尽忠报国的崇敬之情。诗人通过怀古之情,呼吁人们要铭记历史,时刻保持尽忠的信念。《从军行》作者:王之涣朝代:唐代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解析:此诗以边疆战争为背景,表达了将士们尽忠报国的决心和勇气。诗中“不破楼

描写以死报国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以死报国的诗词,涵盖了多首古诗词及其作者、朝代和解析。这些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崇高的爱国情怀。文章分别列举了不同篇目的诗词,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李清照的《声声慢·悼亡》等,并详细解读了其中的经典句子。此外,还介绍了其他几首表达以死报国主题的诗词,如《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这些诗词都以不同的方式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忠诚,以及对责任的坚守和奉献精神。文章强调了这些诗词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的赞美与传承,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描写精忠报国的诗词

这篇摘要主要描述了五篇关于描写精忠报国的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包括岳飞《满江红·写怀》、文天祥《过零丁洋》、陆游《金错刀行》等经典篇目,以及李煜、杜牧、刘克庄等人的作品。文章解析了这些诗词中表达的对国家的忠诚、爱国情操、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为国家尽忠的决心和情怀。整体而言,这些诗词都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忠诚,展现了诗人们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和决心。希望这些描写精忠报国的诗词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关于爰国诗词

关于爰国诗词(第1篇)关于爰国诗词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中,爰国之情历久弥新,是诗人墨客吟咏不尽的主题。以下是精选的几首饱含爰国之情的古诗词,每一首都展现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和他们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1. 《春望》 唐·杜甫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杜甫(约712-约770),唐代诗人,被誉为“诗圣”。解析:此诗通过描绘春望所见的国破家亡之景,抒发了诗人深沉的爰国情感。诗中既感叹家国的灾难,也体现了诗人的离别之恨与内心的沉痛。2. 《长恨歌》 唐·白居易原文:玉爱王维塞北峰,铅英故疊此间愁。朝朝暮暮凭栏久,不见江山泪满眸。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著

关于岳飞的诗词

关于岳飞的诗词(第1篇)关于岳飞的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篇章,下面将按照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的格式,为您撰写一篇文章。标题:岳飞诗词选读一、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岳飞朝代:宋诗词全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解析:此词是岳飞最为人所熟知的词作。词中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未来命运的热切期待。通过描写壮志凌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表现出对民族和国家的深深热爱和崇高牺牲精神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