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黄花

翠竹黄花:自然之美的诗意表达

读音

cuì zhú huáng huā

含义

  • 翠竹:翠绿的竹子,象征高洁、坚韧。
  • 黄花:黄色的花朵,常指菊花,代表淡雅、隐逸。
    整体含义:形容自然景色的清幽雅致,也比喻超脱世俗的高雅情趣或隐逸生活。

典故

  1. 《庄子·知北游》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观鱼之乐,后以“翠竹黄花”喻指自然之趣与逍遥心境。
  2. 唐代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中“幽篁”(翠竹)与隐逸生活呼应。
  3. 宋代苏轼《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以“黄花”(菊)象征坚贞品格。

近义词

  1. 松风水月:形容清幽的自然景色。
  2. 林泉高致:指隐居山林的雅趣。
  3. 闲云野鹤:比喻超然物外的自由生活。

反义词

  1. 红尘滚滚:形容世俗的喧嚣与纷扰。
  2. 纸醉金迷:指奢靡浮华的生活。
  3. 庸脂俗粉:比喻俗气的装扮或气质。

例句

小学阶段

  1. 公园里的翠竹黄花,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2. 爷爷的画里总有翠竹黄花,他说这是大自然的礼物。

中学阶段

  1. 诗人隐居山中,每日与翠竹黄花为伴,写下许多名篇。
  2. 这幅水墨画以翠竹黄花为主体,传递出淡泊的意境。

高中及以上

  1. 在浮躁的都市中,他始终向往翠竹黄花般的宁静生活。
  2. 她的散文如翠竹黄花,字里行间透着清新与哲思。

文学化表达

  1. 禅院深处,翠竹黄花掩映,钟声杳杳,仿佛与尘世隔绝。
  2. 他的书房窗外植几丛翠竹,案头供一束黄花,颇有古意。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具体颜色
    ❌“她穿了一件翠竹黄花的裙子。”(应为“绿竹黄花”的景色,非衣物花纹)。
  2. 混淆象征意义
    ❌“公司业绩如翠竹黄花般节节高升。”(与“蒸蒸日上”混淆,忽略其淡泊内涵)。
  3. 强行搭配现代场景
    ❌“这款手机配色是翠竹黄花,很时尚。”(成语不适用于商品描述)。

总结:“翠竹黄花”是中文里极具画面感的成语,既可写景,亦可喻人。使用时需注意其古典意蕴,避免生硬套用。

你可能感兴趣

历代诗人如何用幽兰与劲竹寄托君子品格 50首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介绍了多首关于兰竹的古诗词,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兰竹的独特情感和赞美。这些诗作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兰花的高洁、清雅和竹子的坚韧、独立精神,以及兰竹共生的美景。这些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兰竹之美的特点,以及古代文人对高洁品质和美好人格的追求和向往。阅读这些诗词,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敬畏之心,也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用心感受生活的点滴美好。

历代诗人笔下的秋晚意境 10首包含暮色苍茫的经典诗词赏析

文章主要描述了多首关于秋晚的诗词及其解析,通过描绘秋晚的宁静与美丽、哀愁与思念、诗意与画意以及人生哲理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这些古诗词将情感与景色交织在一起,展现出秋天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秋天的傍晚,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其中的诗意与画意,让心灵得到宁静与放松,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秋天的文化和艺术。因此,文章的摘要应为: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秋晚的古诗词及其解析,通过描绘秋晚的各种景象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这些古诗词将情感与景色交织,展现出秋天的美丽与哀愁,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些古诗词,可以让我们感受其

描写皇帝去过的花园的诗词

描写皇帝去过的花园的诗词(第1篇)描写皇帝去过的花园的诗词一、御花园自古皇家多华美,御花园里春色浓。唐风宋雨润芳草,帝苑龙楼映日红。作者:佚名(无法确定具体作者和朝代,因古代诗词中涉及皇家御花园的较多)解析:这首诗描绘了御花园的壮丽景色。首句“自古皇家多华美”点明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次句“春色浓”则具体描绘了花园中春日的盛景。唐风宋雨润芳草,指花园中的草木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滋养,茂盛繁密。最后一句“帝苑龙楼映日红”以帝苑和龙楼映衬花园的壮丽,同时“日红”也寓含了皇家的尊贵与荣耀。二、玉楼春·御园赏花玉楼金阙绕云烟,御花园中花正妍。翠袖轻拂花上露,君王赏花笑开颜。作者:宋·无名氏解析:此诗描绘

描写关于竹的诗句古诗词

描写关于竹的诗句古诗词(第1篇)关于竹的诗句古诗词及解析一、魏晋竹影——谢灵运晋竹径诗年代:晋 作者:谢灵运全文: 绿叶如薄烟,丛生山道间。轻风吹微影,韵度云水间。解析: 此为晋朝谢灵运的咏竹佳作,通过“绿”“丛”“微影”等词语,描绘了竹林在山间生长的景象,传达出竹子生机勃勃的特质。二、唐风竹韵——杜甫题竹图年代:唐 作者:杜甫全文: 绿竹疏疏映短墙,轻风拂拂度微凉。枝头叶下参差见,犹是青青不染霜。解析: 杜甫此诗描绘了竹子的挺拔与坚韧。在绿色与墙面的映衬中,风拂过竹叶带来凉爽与生机。即使是冬天到来,竹子依旧保持其青翠的颜色,不受风霜影响。三、古竹听雨——苏辙宿竹林听雨年代:宋 作者:苏辙全文

描写竹林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多篇关于竹林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包括王维、杜甫、郑燮、苏辙等诗人的作品。这些古诗词以竹为载体,表达了诗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文章通过这些描写竹林的古诗词,展现了竹林的静谧、幽深、清新和自然之美。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境界。以下是文章的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竹林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包括王维的《竹里馆》、杜甫的《竹径》、郑燮的《竹石图》、苏辙的《咏竹》等。这些诗词以竹林为背景,描绘了竹林的静谧、幽深、清新和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文章通过这些古诗词,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宁静的气息,仿佛身临其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同时,这些

描写香山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关于香山的诗词,描述了诗人们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香山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底蕴融入到作品中,表达了他们对香山的赞美和向往。文章概括了这些诗词中对香山山水的描绘、诗人的情感表达以及与历史文化的交融,强调了香山诗词的艺术价值和独特魅力。阅读这些诗词不仅可以欣赏到香山的美丽景色,还能感受到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最后呼吁大家珍惜和保护好这片美丽的自然景观。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香山的诗词,涵盖了自然美景、文化底蕴、诗人情感等多个方面。这些诗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香山的山水、景色、文化等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表达了诗人们对香山的赞美和向往。文章强调了这些诗词的艺术价值,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

关于描写竹子的诗词和注释

关于描写竹子的诗词和注释(第1篇)关于描写竹子的诗词和注释一、竹里馆作者: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注释: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的情景,借竹子之清幽,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二、咏竹作者:苏东坡(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注释:此诗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竹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既可食又可赏,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三、竹石图题诗作者:郑燮(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注释:此诗以生动的画面感,描绘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表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敬仰之情。四、画竹赠友人作者:李贺(唐)

描写道士的诗词

这段摘要主要描述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描写道士的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描绘了道士的生活、境界和形象,展示了道家的超然境界和淡泊名利的态度。同时,这些诗词也传达了作者对道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这些描写道士的古诗词还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道家思想的关注和探索,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观的选择。

关于筠的诗词

关于筠的诗词(第1篇)关于筠的诗词一、筠溪先生朝代:唐作者:佚名筠溪先生爱竹清,竹声如筠响连营。风吹雨打任飘摇,犹自挺拔显高情。解析:此诗描绘了筠溪先生的高洁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竹子象征着坚韧和清高,而筠溪先生则以竹为友,以竹为师,展现了他的高尚情操。二、竹里馆朝代:唐作者:裴迪来过竹里馆,日与筠阳邻。清幽宜著月,苍翠欲藏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寻。解析:此诗以竹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清幽宁静的竹林环境,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筠阳作为竹的代称,与诗中的环境相得益彰。三、游子吟朝代:宋作者:陆游筠篮盛得几多春,游子携归意自真。莫怪山妻嫌潦倒,年来长是负乡

描写庭院景色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描写庭院景色的诗词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引用古代诗词,描绘了庭院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美景,如春天的花朵、夏日的绿树、秋天的红叶和冬日的雪景。文章还描述了庭院中的静谧与生机,如宁静的夜晚、飞舞的蝴蝶和鸣叫的鸟雀。这些诗词表达了人们对庭院景色的赞美与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美。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