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壁上观:冷眼旁观的艺术与智慧
读音
从壁上观:cóng bì shàng guān
含义
- 从:跟随、依附
- 壁:墙壁,此处指战场或冲突现场的边缘
- 上:在上面,表示位置
- 观:观察、观看
整体含义:原指站在城墙或高墙上旁观战斗,后比喻置身事外,不参与其中,仅以旁观者的态度看待事情的发展。
典故
1. 《史记·项羽本纪》
秦末楚汉相争时,项羽与秦军主力在巨鹿决战。诸侯军队畏惧秦军,皆“从壁上观”,不敢参战。唯独项羽破釜沉舟,率军奋勇杀敌,最终大胜。此处的“从壁上观”生动刻画了旁观者的怯懦与犹豫。
2. 《资治通鉴》
唐代安史之乱时,部分藩镇将领对朝廷与叛军的争斗持观望态度,史书批评他们“从壁上观”,贻误战机。
近义词
- 袖手旁观:把手揣在袖子里看热闹,形容不干预、不帮忙。
- 坐山观虎斗:比喻看别人争斗,等待两败俱伤时再行动。
- 冷眼旁观:用冷静或冷漠的态度观察事态发展。
- 隔岸观火:站在对岸看火灾,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加救助。
反义词
- 挺身而出: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或解决问题。
- 拔刀相助:见义勇为,主动帮助他人。
- 躬亲实践:亲自参与,不置身事外。
- 当仁不让:面对应做的事,主动承担不推辞。
例句
小学阶段(简单句式)
- 同学们在操场上打架,小明却从壁上观,没有劝架。
- 老师让全班讨论,小华却从壁上观,一言不发。
初中阶段(稍复杂)
- 面对班级矛盾,班长没有从壁上观,而是积极调解。
- 国际冲突中,有些国家选择从壁上观,不愿介入。
高中及以上(抽象或文学化)
- 历史的洪流中,智者不会从壁上观,而是勇于担当。
- 他对待公司危机态度消极,始终从壁上观,最终被团队孤立。
其他场景
- 股市暴跌时,新手投资者往往从壁上观,错失抄底机会。
- 环保问题上,公民不应从壁上观,而应积极参与。
错误用法
-
误用为“积极参与”
- ❌ 错误例句:“志愿者活动中,大家热情高涨,纷纷从壁上观。”
- ✅ 正确表达:应用“踊跃参与”。
-
误用为“近距离观察”
- ❌ 错误例句:“科学家从壁上观显微镜下的细胞变化。”
- ✅ 正确表达:应用“仔细观察”。
-
混淆近义词
- ❌ 错误例句:“他喜欢从壁上观别人的隐私。”(此处应为“窥探”)
-
褒贬不分
- ❌ 错误例句:“领导从壁上观,真是沉稳大气!”(贬义误作褒义)
总结:“从壁上观”生动刻画了旁观者的疏离感,使用时需注意其消极色彩,避免混淆语境。无论是历史典故还是日常交流,这一成语都提醒我们:面对问题,主动参与远比冷眼旁观更有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
隔岸观火是什么意思
“隔岸观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é àn guān huǒ。其含义为在事情发生时,不直接参与而保持观望态度,任由事态发展而不采取行动。该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军事策略,有时带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意味。其近义词包括坐观成败、袖手旁观等,反义词为身先士卒、积极参与等。使用时应根据场合恰当使用,避免与中性词汇混淆或滥用成语。
傍观冷眼
文章介绍了成语“傍观冷眼”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该成语表示在观察事物时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不轻易发表意见或参与其中。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使用场景。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并不等同于对事情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的态度,应根据语境和具体情况使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作壁上观是什么意思
作壁上观的读音作壁上观的读音为:zuò bì shàng guān,其中“作”表示行为或动作,“壁上”指墙壁上,“观”则表示观看。作壁上观的含义作壁上观指不直接参与斗争,而在一旁观望。它用来形容人置身事外,不参与其中,只观察或等待结果的态度。作壁上观的典故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楚汉相争时,刘邦与项羽对峙于荥阳,刘邦的军队被围困在荥阳城内。此时,刘邦的谋士陈平建议他不要直接与项羽交战,而是从其他方面寻找机会。于是刘邦便派遣使者去联络诸侯王,同时自己则作壁上观,观察局势的发展。后来,项羽的军队因为粮草不足而撤退,刘邦趁机追击并取得了胜利。这个典故后来就演变成了“作壁上观”这个成语。作壁上观的
冷眼旁观是什么意思
“冷眼旁观”是一个成语,意为冷静、客观地观察事物,不参与其中,保持超然态度。源于古代文学,常用于形容对周围事物持冷静、不偏不倚的态度。近义词包括袖手旁观、漠然置之等,反义词为热心参与、积极参与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解为冷漠或无动于衷的态度,而应理解为冷静观察并超然的态度。文章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详细介绍和例句。
哺糟啜醨
本文介绍了成语“哺糟啜醨”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源自古代饮食文化,形容不择食,贪图吃喝,不辨好坏地一概接受。文章还强调了该成语的贬义色彩,提醒读者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需谨慎使用。
不甘后人
“不甘后人”是一个成语,意为不愿落后于他人,具有进取心,追求卓越。其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强调名次和排名的重要性。该成语的典故以《史记》中项羽与刘邦的故事最为人们所熟知。此外,“不甘后人”的近义词有勇往直前、力争上游等,反义词为自暴自弃、甘居人后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正确使用该成语,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如用词不当、误用对象、搭配不当和语境不符。该成语充分表达了人们的进取心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坐而待旦是什么意思
坐而待旦的读音坐而待旦的读音为:zuò ér dài dàn。坐而待旦的含义坐而待旦的字面含义是坐着等待天亮。旦,指天明、日出之时。整体而言,该成语形容的是一种不急不躁、静待时机的心态,或者形容做事不积极、被动等待的情景。坐而待旦的典故“坐而待旦”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典籍《孟子·离娄上》。原句为“孟子曰:‘有为者,譬如伐木,初则伐焉,非也,继而伐焉,然后得也。今坐而待旦,则何益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作为的人就像伐木一样,不能一开始就坐在那里等待木头自己掉下来,而是要积极行动,才能取得成功。如果只是坐等天明,那么又有什么益处呢?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与“坐而待旦”类似的典故,如战国时期楚国大夫
超然自引
超然自引是一个表达个体独立、高洁品行和超脱尘世态度的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言行。其读音为chāo rán zì yǐn,意味着在特定情境下,个体展现出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保持独立精神的状态。该成语含有褒义色彩,常被用于描述历史人物的超然态度。其近义词包括独立自主、卓尔不群等,反义词则为随波逐流等。文章通过解释超然自引的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辅以例句解析,阐述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与错误用法的示例和解析。正确使用超然自引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个体独立、自主的精神状态和高洁品质。
引过自责是什么意思
引过自责的读音读音:yǐn guò zì zé引过自责的含义"引过自责"的含义是指主动承认自己的过错,并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反思和自责。它表达了一种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也体现了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引过自责的典故"引过自责"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官员,他因犯错而主动承担责任,并引咎自责。他的这种行为被后人传颂,并形成了"引过自责"这个成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典故和故事也表达了"引过自责"的含义,如《左传》中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都表达了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的精神。引过自责
乘隙而入
乘隙而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xì ér rù,意指利用空隙或机会进入某个领域或取得优势。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战争和军事策略,强调要善于抓住时机,利用有利条件迅速行动。乘隙而入的近义词有乘机而入、伺机而动、见缝插针等,反义词包括坐失良机、错失良机、守株待兔等。在使用乘隙而入时需要有正确的时机意识,善于观察和把握时机,同时需要充分考虑风险和挑战。常见错误用法包括用在不恰当的场合、用词不当、缺乏时机意识和忽视风险等。文章提供了乘隙而入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