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严义正

词言义正:言辞有力,道理正当

读音

cí yán yì zhèng

含义

“词”指言辞、话语;”言”即说话;”义”指道理、正义;”正”表示正确、正当。整个成语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言辞有力,道理正当,立场鲜明。

具体含义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用词恰当,道理充分,能够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立场,使人信服。这种表达方式通常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能够清晰地传达思想,不容置疑。

典故

  1. 《后汉书·黄琼传》:”琼辞气慷慨,词言义正,闻者莫不感动。”这是关于东汉名臣黄琼的记载,形容他在朝廷上言辞有力,道理正当,使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2. 《晋书·王导传》:”导每发言,词言义正,朝士属目。”东晋名相王导在朝廷议事时,总是言辞有力,道理充分,使得朝中大臣都对他注目相看。
  3. 宋代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臣虽愚陋,然词言义正,不敢不尽。”苏轼在这封上书中表示,虽然自己才疏学浅,但所说的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道理正当的。

近义词

  1. 义正辞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
  2.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3. 言之有理:说的话有道理。
  4. 掷地有声:形容话语铿锵有力,能产生强烈反响。
  5.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反义词

  1. 强词夺理: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2. 胡言乱语:没有根据、不符事实地乱说。
  3. 信口雌黄: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
  4. 无理取闹:毫无理由地吵闹,故意捣乱。
  5. 言不由衷: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心口不一。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1. 老师在班会上词言义正地告诉我们不能欺负同学。
    2. 爸爸词言义正地批评了我乱扔垃圾的行为。
    3. 校长词言义正地宣布了学校的纪律要求。
  2. 小学高年级

    1. 环保志愿者词言义正地向大家讲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交警叔叔词言义正地教育闯红灯的行人。
    3. 在辩论赛上,我方辩手词言义正地陈述观点,赢得了掌声。
  3. 初中

    1. 面对不公正的待遇,他词言义正地提出了抗议。
    2. 律师在法庭上词言义正地为当事人辩护。
    3. 新闻发言人词言义正地回应了外界的质疑。
    4. 历史老师词言义正地批判了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4. 高中

    1. 外交官词言义正地驳斥了别国对我国内政的无理干涉。
    2. 在学术研讨会上,教授词言义正地指出了该理论的根本缺陷。
    3. 社论词言义正地谴责了贪污腐败行为。
    4. 维权律师词言义正地为弱势群体争取合法权益。
  5. 大学及以上

    1. 联合国代表词言义正地呼吁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 哲学家词言义正地论证了自由与责任的辩证关系。
    3. 宪法学者词言义正地阐释了公民基本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4. 在国际法庭上,检察官词言义正地指控战争罪行。
    5. 诺贝尔奖得主词言义正地批评了科研不端行为。
    6. 人权活动家词言义正地揭露了种族歧视的恶果。

错误用法

  1. 用于描述轻浮言论:错误示例:”她在聚会上词言义正地八卦明星绯闻。”(八卦内容不适合用”词言义正”形容)
  2. 用于描述无理取闹:错误示例:”他词言义正地为自己迟到找借口。”(找借口不符合”义正”的要求)
  3. 用于描述模糊表达:错误示例:”领导词言义正地含糊其辞,没有明确表态。”(含糊其辞与”词言义正”矛盾)
  4. 用于描述情绪化言论:错误示例:”她词言义正地歇斯底里大喊大叫。”(情绪失控不符合”词言义正”的理性特质)
  5. 用于描述不道德内容:错误示例:”骗子词言义正地讲解如何实施诈骗。”(内容不道德,不可能”义正”)
  6. 用于描述个人主观喜好:错误示例:”他词言义正地表示最讨厌吃胡萝卜。”(个人口味偏好不值得用”词言义正”)
  7. 用于描述虚构内容:错误示例:”小说人物词言义正地讲述了一个完全虚构的历史事件。”(虚构内容无法”义正”)
  8. 用于描述琐碎小事:错误示例:”她词言义正地争论该用蓝色还是红色的文件夹。”(过于琐碎,不值得用”词言义正”)

你可能感兴趣

词严义正

词严义正的读音为cí yán yì zhèng。该成语描述言辞庄重、严肃,内容正确、公正,源于古代经典文献。词严义正的近义词包括义正词严、言辞庄重等,反义词为轻描淡写、轻率马虎等。在运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需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选择合适的用法和搭配。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演讲、文章、工作态度的庄重严肃和正义感。

辞严义正是什么意思

辞严义正的读音为cí yán yì zhèng。该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指言辞严厉,道理正当,常用于形容言辞态度严肃、措辞严厉且内容合乎道义和正义。其近义词包括义正词严、正气凛然等,反义词则包括轻描淡写、模棱两可等。在运用辞严义正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尤其是在轻松场合、与其他不相关词语搭配使用或过度使用等情况。该成语常见于法庭、演讲、学术论文等正式场合,体现了说话者的正义立场和严肃态度。

义正辞约是什么意思

义正辞约的读音读音:yì zhèng cí yuē拼音注音:yì/zhèng/cí/yuē义正辞约的含义"义正辞约"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言论、行动合理、正当,言辞简练,不繁冗。它用来形容人的言谈举止有正当的道理和充分的理由,而且言简意赅,不啰嗦。义正辞约的典故"义正辞约"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据《论语·述而》记载,孔子曾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意味着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言辞简练而行动正当。因此,"义正辞约"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言行一致、言简意赅的人。此外,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相关的典故和出处。例如,在《左传》中就有许多关于“义正辞约”的描述,

正色危言是什么意思

正色危言的读音正色危言的拼音为:zhèng sè wēi yán。正色危言的含义正色危言,指说话态度严肃,言辞正直而尖锐,有警醒和告诫的意味。其中,“正色”指态度严肃、正派,“危言”则指直率的、有警戒意味的言论。整体而言,该成语用于形容人说话正直、坦率,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正色危言的典故正色危言的典故源于古代,指的是古代君子在面对国家大事或道德问题时,所持有的严肃态度和直言不讳的言论。这种态度和言论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能够警醒人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均有相关记载。正色危言的近义词(1) 义正辞严(2) 义正言辞(3) 义正词确(4)

辞严谊正是什么意思

辞严谊正的读音为cí yán yì zhèng。该成语指言辞严厉而合乎正义,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常见于忠臣义士的言行中。典故出自《汉书·翟方进传》。辞严谊近的近义词有义正辞严、正气凛然等。反义词为言不由衷等。该成语可用于形容言辞正直、威严的情形,如法庭上的辩护、政治家的演讲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在非正式场合或轻松语境中使用,不当搭配使用或误解其含义。

词正理直是什么意思

词正理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í zhèng lǐ zhí,意指言辞纯正,道理正直。源自《论语·卫灵公》,强调说话或写文章时用词准确、语言规范、内容合理、逻辑清晰。该成语具有正义感和公正性,常用于形容言辞和道理的正直性。其近义词有义正辞严、言之成理等,反义词包括含糊其辞、歪理邪说等。在合适语境中,词正理直能够很好地表达观点,赢得信任。但需注意避免在非正式场合过度使用或在误解其含义的情况下使用。

表壮不如理壮

本文介绍了成语“表壮不如理壮”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强调内在实力和稳固性对于事情成功的重要性,实质内容比形式更为重要。文章通过多个方面的解释和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避免在实际应用中产生误解。

词穷理极

词穷理极的拼音是cí qióng lǐ jí,意指言辞无法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或道理已到极致。源自古代文献,如《庄子·逍遥游》中的“言不尽意,意不尽言”。近义词有言不尽意、意犹未尽等,反义词有言之有物、语无留碍等。该成语常用于描述表达困境或复杂情感时词不达意的情况。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夸大或不当搭配。通过例句展示了词穷理极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振振有辞是什么意思

振振有辞的读音振振有辞的读音为zhèn zhèn yǒu cí。振振有辞的含义“振振有辞”是一个成语,形容人说话时神态自若,言辞有力,似乎言之成理,但实际上却是在强词夺理或掩饰错误。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面对指责或批评时,不仅不感到羞愧,反而用一些貌似合理的言辞来为自己辩护的人。振振有辞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但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不过,从字面意思和用法来看,它可能源于人们在面对指责时,表现出一种自信满满、言之凿凿的态度,但实际上却是在掩饰错误或强词夺理。这种用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成语。振振有辞的近义词侃侃而谈:形容人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义正辞严:

才广妨身

才广妨身的读音为cái guǎng fáng shēn,意指一个人的才能或能力过于突出,有时会成为一种阻碍或束缚,影响其个人发展或行动。该成语源于古代对才能与个人命运关系的思考。才广妨身的近义词包括才华横溢而自困、智者多忧等,反义词则为无拘无束、才华得展等。该成语错误用法包括滥用、误解含义以及与近义词混淆使用。文章以多种方式阐述了才广妨身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