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秋杀

春生秋杀 (chūn shēng qiū shā)

读音

春生秋杀:chūn shēng qiū shā

含义

  • 春生:春天万物生长,生机勃勃。
  • 秋杀:秋天草木凋零,肃杀萧条。
    整体含义:形容自然界四季更替的规律,春天萌发生机,秋天肃杀凋零。后也比喻事物的发展有兴盛与衰败的交替,或指人的行为有仁慈与严厉的不同表现。

典故

  1. 《礼记·月令》
    “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
    “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
    这两段话分别描述了春天生机勃发和秋天肃杀凋零的景象,体现了“春生秋杀”的自然规律。
  2. 《汉书·刑法志》
    “故春生秋杀,天道之常。”
    这里用“春生秋杀”比喻法律的宽严相济,强调治理国家要顺应自然规律,宽严得当。
  3. 唐代诗人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虽然这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但“秋杀”的传统意象仍然隐含其中,与“春生”形成对比。

近义词

  1.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或人的努力与收获。
  2. 盛衰荣枯:形容事物的兴盛与衰败,与“春生秋杀”的兴衰交替相似。
  3. 宽严相济:指待人处事既宽厚又严厉,与“春生秋杀”比喻人的行为方式相近。

反义词

  1. 四季如春:形容气候温暖,没有秋冬的肃杀,与“春生秋杀”的四季变化相反。
  2. 一成不变:指事物固定不变,缺乏兴衰交替的动态变化。
  3. 一味仁慈/一味严厉:指行为方式单一,缺乏“春生秋杀”的宽严结合。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春天来了,小草发芽,秋天到了,树叶变黄,这就是“春生秋杀”。
    • 老师对我们有时温柔,有时严格,就像“春生秋杀”一样。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大自然有“春生秋杀”的规律,我们要学会适应季节变化。
    • 爸爸说,管理公司要像“春生秋杀”,该鼓励时鼓励,该批评时批评。
  3. 初中

    • 历史上王朝的兴衰更替,正如“春生秋杀”,有繁荣也有衰落。
    • 他的性格既有“春生”般的热情,也有“秋杀”般的冷静,让人捉摸不透。
  4. 高中及以上

    • 在文学作品中,“春生秋杀”常被用来象征生命的轮回与无常。
    • 企业管理要遵循“春生秋杀”的原则,既要有激励措施,也要有严格的制度约束。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春天杀戮”

    • ❌ “这个杀手组织‘春生秋杀’,专门在春天作案。”(错误:成语并非指字面的“杀戮”。)
  2. 误用为“季节混乱”

    • ❌ “今年气候异常,春生秋杀,冬天像夏天一样热。”(错误:成语不用于描述气候异常。)
  3. 误用为“单一行为”

    • ❌ “他做事总是‘春生秋杀’,从不改变。”(错误:成语强调交替变化,而非单一行为。)

“春生秋杀”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自然规律,也可比喻人事的兴衰或行为的宽严。正确理解和使用它,能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深刻。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春天和秋天的古诗词

描写春天和秋天的古诗词(第1篇)《春天与秋天的诗意描绘》自古以来,春与秋皆为诗人钟爱之季节。它们代表了生机勃勃与收获的季节,亦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之佳时。以下为描写春天与秋天的古诗词。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解析:此诗描绘了春雨的细腻与滋润,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描述,表达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解析:此诗以清晨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通过“花落知多少”的疑问,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惋惜。二、描写秋天的古诗词秋词唐·

描写春天和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描写春天和秋天的古诗词名句(第1篇)文章标题:春天与秋天的古诗词名句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春水碧于天,画舫听春弦。——韦庄《春日行》解析:此句描绘了春天水面的景色,碧绿的春水与天空相映成趣,船上的人们欣赏着春天的旋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解析:此句描绘了春天的早晨,人们沉醉在春天的睡梦中,不知不觉天已破晓,处处都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解析: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即将逝去,草树都知晓这一消息,于是百花都以各自的方式争奇斗艳。二、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解析:此句写出了秋天的晚景,山间

历代诗人如何描写春天 10首关于春生与生命力的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介绍了多首关于春生的古诗词,包括《春晓》、《春夜喜雨》、《元日》、《江南春》、《咏柳》等名篇,以及不重复的几首描绘春日新生的诗词。这些诗词以春天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活力和美好的深深热爱和感悟。通过阅读这些诗词,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希望,以及对生活充满期待与憧憬。春天是生命的季节,愿我们都能在春日的阳光下感受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描写秋天事物的古诗词

描写秋天事物的古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秋天事物的古诗词一、引言秋天,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钟爱的季节。秋高气爽,硕果累累,金黄的稻田、飘落的枫叶、寒露的清晨……这些秋天的元素,无不触动着诗人们的心灵。本文将精选几首描写秋天事物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古诗词全文及解析《秋词》刘禹锡(唐)全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解析:此诗开篇即抒发豪情,认为秋天并不萧瑟寂寥,反而胜过春日。诗中描绘了晴空中的一鹤,振翅高飞,直冲云霄,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整首诗以豪放的笔触,赞美了秋天的美好。《登高》杜甫(唐)全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描写秋天的完整古诗词

描写秋天的完整古诗词(第1篇)秋意浓情:古诗词中的秋天描绘一、秋日思怀诗一:秋日登高作者:王之涣朝代:唐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析:虽然此诗并无直接描写秋天,但其登高望远的意境,恰如秋日之景,天地辽阔,引人深思。二、秋意盎然诗二:登高望秋作者:杜甫朝代:唐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此诗以秋日登高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意境深远,情感丰富。风急天高、落木萧萧,无不透露出秋天的肃杀与寂寥。三、秋色如画诗三:秋词作者:刘禹锡朝代:唐原文:自古

关于冬春的诗词并赏析

关于冬春的诗词并赏析(第1篇)关于冬春的诗词并赏析一、冬日之诗诗名:《冬日行》诗词原文:唐·白居易寒风凄紧渡江来,独倚危栏看落梅。野径无人行处寂,水声潺潺映楼台。解析:此诗以冬日的寒冷为背景,描绘了寒风中独行者的孤独与落寞。白居易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的静谧与荒凉。全诗意境幽远,令人深思。诗名:《冬夜》诗词原文:宋·陆游垂老羁縻为异客,那堪岁月逝如梭。三更归梦五更愁,雪落江城一望多。解析:此诗写于冬夜,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陆游以雪落江城为背景,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二、春日之诗诗名:《春晓》诗词原文: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

描写春天云的诗句古诗词

描写春天云的诗句古诗词(第1篇)描写春天云的诗句古诗词一、春云古诗原文:春云初绽碧天低,云影依稀映水西。风轻拂过千山绿,花落如雨映云泥。作者及朝代:此诗作者不详,属于古代诗歌。解析:此诗描绘了春天云朵的美丽景象。首句“春云初绽碧天低”,展现了春天云朵初现时的景象,天空染上了碧绿之色。随后的句子中,诗人通过云影、风轻、山绿和花落等细节,描绘了春天云朵的美丽与变化。二、春日观云古诗原文:白云青霭绕天涯,春色融融映彩霞。风定清霄明月夜,人间何处不飞花。作者及朝代:此诗为现代诗人所作,但风格与古代诗歌相仿。解析:此诗以春日观云为主题,描绘了春天白云缭绕的美丽景象。“白云青霭绕天涯”,展现了春天白云在天

一年级描写春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一年级学生描绘春天的古诗词及其解析的文章内容。这些诗篇以清新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景象,如春晓、春日、春夜喜雨等主题。通过描述春景、春游、春雨等场景,激发孩子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同时,文章还详细解析了每首古诗词的意象和内涵,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春天的美丽与魅力。希望这些诗篇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

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一、古诗词汇总以下是多首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包含了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木兰花作者:宋·李清照朝朝寒日晓初晴,珠帘未卷人初醒。万朵红妆春色里,百般妖娆花枝间。解析:此诗描绘了春日清晨,花多且美丽的景象。作者以万朵红花来展现春色之浓,用“妖娆”来赞美花朵的魅力,极具生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唐·白居易半江瑟瑟半江红,怜惜红花待春回。世间好景千万重,一树千枝千万朵。解析:此诗通过描写春回大地时花繁叶茂的景象,以“一树千枝千万朵”形容花的繁盛,表现出花的美丽与生机勃勃的春天。蝶恋花·春景作者:宋·苏辙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

秋行夏令是什么意思

"秋行夏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iū xíng xià lìng"。它表示在秋季做出与夏天相关的行为,形容行为与季节、气候等不协调,不合时宜。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对自然时序的深刻观察和尊重。其近义词有时序错乱、逆时行事等,反义词有顺时应变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特定含义和适用场合,避免误用。错误用法包括在春天使用、语意混淆和不当搭配等。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