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
读音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含义
- 春蚕:春天的蚕,蚕在春季吐丝结茧。
- 到死:直到生命终结。
- 丝方尽:丝才吐完,比喻奉献至最后一刻。
整体含义:形容人像春蚕一样,直到生命结束才停止奉献,比喻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精神。
典故
- 李商隐《无题》:
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吐丝、蜡烛燃烧比喻至死不渝的爱情或执着的精神。 - 养蚕文化:
古代中国以农桑为本,蚕吐丝结茧后化蛹而亡,被视为“生命耗尽,奉献不止”的象征,因此被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人。 - 引申为教师精神:
现代常用来形容教师教书育人,像春蚕一样默默奉献,直至生命终结。
近义词
- 鞠躬尽瘁:形容竭尽全力,奉献一生。
- 死而后已:直到生命结束才停止努力。
-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付出极大努力。
- 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地付出。
反义词
- 半途而废:做事中途放弃,未能坚持到底。
- 敷衍了事:做事不认真,随便应付。
- 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利益,不愿奉献。
- 虎头蛇尾:开头声势浩大,结尾草草收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像春蚕一样,教我们知识直到退休。(简单比喻)
- 妈妈照顾我,就像春蚕到死丝方尽。(亲情类比)
-
小学高年级:
- 科学家们研究疫苗,春蚕到死丝方尽,终于成功了。(科学奉献)
- 这位老医生治病救人一辈子,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职业精神)
-
初中:
- 袁隆平爷爷研究杂交水稻,春蚕到死丝方尽,让更多人吃饱饭。(名人案例)
- 消防员冒着生命危险救人,体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职业奉献)
-
高中:
- 许多革命先烈为祖国献出生命,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历史教育)
- 作家伏案写作至生命最后一刻,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文化领域)
-
大学及以上:
- 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数十年,春蚕到死丝方尽,最终取得突破。(学术精神)
- 这位艺术家一生追求完美,作品直到临终前仍在修改,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艺术追求)
错误用法
-
形容短暂努力:
- ❌“他复习了一晚上,春蚕到死丝方尽,终于考及格了。”(短暂努力不符“终生奉献”含义)
-
用于消极场景:
- ❌“小偷作案到被抓,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贬义误用)
-
比喻物质消耗:
- ❌“这辆车开到报废,春蚕到死丝方尽。”(对象错误,应指人的精神)
-
形容自然现象:
- ❌“这棵树枯死了,春蚕到死丝方尽。”(非拟人化对象)
-
过度夸张:
- ❌“我打游戏到天亮,春蚕到死丝方尽。”( trivial 小事不宜用此成语)
总结:该成语多用于赞美人的高尚品格,尤其是长期、无私的奉献精神,不可滥用或误用于消极、短暂或非人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关于师恩的古诗词 探寻传统文化中的师者形象与教育智慧
师恩如海:古诗词中的师者形象探微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歌颂师恩、赞美师德的诗词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古代教师的崇高形象,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唐代:韩愈《师说》与师道尊严唐代大文豪韩愈的《师说》虽为散文,但其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名句,已成为定义教师角色的千古绝唱。韩愈在文中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将教师与"道"的传承紧密联系在一起,奠定了教师在文化传承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代的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描绘了学者教师高雅的生活情趣。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中"令公桃李
描写春天惜时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春天惜时的诗词,包括不同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对时光的珍视以及对生命的感悟。文章强调了春天的美好和短暂,提醒人们要倍加珍惜春光,不要虚度时光。同时,通过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时光的珍视之情。
描写不负春光诗词落花
本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不负春光诗词中的落花之美。通过五篇内容,详细描述了春天落花的自然景观和深刻含义,以及诗人通过描绘落花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时光的珍惜。同时,强调了不负春光,珍惜当下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引用古诗词句,展现出落花的诗意和哲理,让人深刻领悟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最后,呼吁读者珍惜时光,不负春光,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描写老师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老师在古代诗词中的形象,从不同角度赞美了老师的教诲和付出。摘要如下:文章通过引用多首描写老师的古诗词,展示了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古诗词赞美了老师如骏马般引领学生的形象,以春雨般润物无声的教诲,强调了老师在学生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作用。文章还提到,在古代诗词中,老师被赋予崇高的形象和赞美之词,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导师和人生的引路人。此外,文章还从老师的教诲、品德、治学态度等方面,阐述了老师对学生的深远影响。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在品德、思想等方面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老师的教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学生的成长铺就了通往成功的道路。文章最后呼
关于教师诗词
关于教师诗词(第1篇)关于教师诗词,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这些诗篇不仅歌颂了教师的崇高精神,也体现了教育的深远意义。下面我将按照您的要求,选取几首与教师有关的古诗词,包括原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经·大雅·思齐原文:平平之子,绥靖而训思;言是思无邪,举无悔焉。作者与朝代:此诗出自《诗经》,为周代作品。解析:此诗以平和的语调赞美了一位德才兼备的老师。老师不仅以平和的心态教育学生,而且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正直、无邪的教育。整首诗体现了教育的崇高目的和教师的崇高精神。二、奉和令公华韵诗原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
朝闻道,夕死可矣
成语“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读音和含义被解释,并指出该成语出自《论语·里仁篇》。它强调对于真理或智慧的追求和领悟的重要性。此外,还介绍了相关的近义词如豁然开朗、恍然大悟和醍醐灌顶,以及反义词如一无所知和懵懂无知。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使用场景。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不可随意使用,应正确理解并尊重其含义和用途。
雷锋600字读后感图片
雷锋600字读后感图片(第1篇)雷锋600字读后感我要说的是,当我拿到《雷锋》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封面上的图片所吸引。那是一张黑白照片,上面的人物形象朴实而坚定,仿佛在诉说着他非凡的人生经历。我对这本书的初步印象就是——感人、催人奋进。当我翻开书本开始阅读时,我发现这确实是一本关于平凡却伟大的英雄人物雷锋的故事。本书讲述了雷锋的生活背景、他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在各种环境下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语言流畅,让我在短时间内就完全沉浸在故事中。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雷锋的奉献精神。他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
傲霜斗雪
傲霜斗雪的读音为ào shuāng dòu xuě,形容在困难和逆境中保持坚韧不屈的精神。源于古代文学作品,用于赞美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人或事物。近义词包括坚韧不拔、傲骨嶙峋等。反义词为软弱无力、萎靡不振等。使用傲霜斗雪时需注意场合和搭配,避免误用。
描写教师的诗词有哪些
描写教师的诗词有哪些(第1篇)描写教师的诗词一、先秦时期:《师说》诗词原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必有师。人之所以尊,因其有教。人虽无心求之,必教而善从。是故圣人先识而省,教以仁义之道。作者:韩愈朝代:唐代解析:这是由唐代的著名文学家韩愈所写,旨在表达“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该文从教育的起源到教师的重要性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描绘了教师的角色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诗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至今仍是教师的使命。二、宋朝时期:《远师》诗词原文:群峭碧摩千丈高,云中犹有玉箫飘。尊师百尺楼头望,海气空蒙绕古桥。作者:杜牧朝代:宋朝解析:此诗描绘了教师高耸的形象和崇高的地位。
关于描写老师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老师的诗词的几篇文章内容,涵盖了多首赞美教师的诗词及其解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教师崇高职业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引用几首不重复的诗词,歌颂了教师的无私奉献、辛勤付出和崇高精神。同时,强调了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和灵魂启迪者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学生铺就成功道路的伟大贡献。文章最后呼吁珍惜与教师的每一次相遇和交流,让师生情谊成为人生中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