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竹弹丝

吹竹弹丝:音乐之美与生活雅趣

读音

chuī zhú tán sī

含义

“吹竹弹丝”是一个形容音乐演奏的成语,字面意思是吹奏竹制的乐器(如箫、笛等)和弹拨丝弦乐器(如琴、瑟等)。

  • 吹竹:指吹奏竹制管乐器,如笛、箫等。
  • 弹丝:指弹拨丝弦乐器,如琴、筝、琵琶等。
    整体含义是指演奏音乐,多用于形容音乐优美动听,或指文人雅士的高雅生活情趣。

典故

  1. 《诗经·小雅·鹿鸣》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虽然不是直接使用“吹竹弹丝”,但描绘了古代宴饮时演奏音乐的场景,与成语意境相似。
  2. 《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与友人雅集兰亭,饮酒赋诗,伴有丝竹之乐,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
  3.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虽未直接使用成语,但生动描绘了弹拨乐器的美妙音色。

近义词

  1. 丝竹管弦:泛指各种乐器,也指音乐演奏。
  2. 琴瑟和鸣:比喻夫妻和谐或音乐协调。
  3. 钟鼓馔玉:形容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常伴有音乐。
  4.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音乐高雅。

反义词

  1. 鸦默雀静: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2. 万籁俱寂:指周围环境极其安静,没有任何声响。
  3. 无声无息:完全没有声音,与音乐演奏形成对比。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宴会上,叔叔阿姨们吹竹弹丝,音乐真好听!
    • 古代人喜欢一边喝茶,一边听人吹竹弹丝。
  2. 小学高年级

    • 诗人王维隐居时,常与友人吹竹弹丝,享受田园之乐。
    • 博物馆里展出的古画上,有人在亭子里吹竹弹丝。
  3. 初中

    • 兰亭雅集时,文人墨客饮酒赋诗,吹竹弹丝,好不风雅。
    • 唐代宫廷宴会上,乐师们吹竹弹丝,演奏《霓裳羽衣曲》。
  4. 高中及以上

    • 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琴棋书画”四艺,吹竹弹丝便是其中重要的音乐修养。
    • 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客有吹洞箫者”,正是“吹竹弹丝”的生动体现。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吹笛弹琴”:虽然意思相近,但成语固定为“吹竹弹丝”,不宜随意替换。
  2. 形容噪音:如“工地上的机器声像吹竹弹丝”,成语特指优美音乐,不能用于嘈杂声音。
  3. 用于现代流行音乐:如“摇滚乐队在舞台上吹竹弹丝”,成语多用于古典或传统音乐场景。
  4. 形容说话声音:如“他说话像吹竹弹丝一样动听”,成语专指乐器演奏,不适用于人声。

“吹竹弹丝”不仅是一个描绘音乐的成语,更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情趣。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更具古典韵味和文化底蕴。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阮的诗词

关于阮的诗词(第1篇)关于阮的诗词一、阮的起源与文化内涵阮,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自古以来便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工具,更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表达心声的载体。在古代诗词中,关于阮的描绘屡见不鲜,这些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本文将带您领略关于阮的诗词之美,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二、诗词欣赏《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处无直接描写阮的句子,但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可间接体现出阮等乐

关于笙的诗词

关于笙的诗词(第1篇)关于笙的诗词一、诗词全文《笙》唐·李商隐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此诗以“笙”为引子,描绘了秋夜清冷的画面,以笙声衬托出夜的宁静和深沉。《琵琶行》唐·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以下为节选)“银笙何处声初弄?”其中亦有对“笙”之乐的描写。此诗虽非以“笙”为标题,但其间描写乐器的段落包含了笙声的描写,因此也与主题相关。《听筝》唐·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此诗以“听筝”为题,写出了筝声的悠扬和弹奏者的情态,其中亦包含了对“笙”类乐器的间接描写。二、作者及朝

给描写春天的诗词配乐

给描写春天的诗词配乐(第1篇)春天的诗篇与音乐之舞一、春日之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孟浩然,唐代诗人。解析:此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鸟鸣声声,春雨过后落花满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对生命的感慨。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者:杜甫,唐代诗圣。解析:此诗描绘了春雨的细腻与滋润,无声无息中为大地带来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作者:杜牧,唐代诗人。解析:此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烟雨楼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

古诗中描写音乐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古诗中描写音乐的诗词,通过列举不同作者、不同朝代的古诗词全文,详细解析了每首诗词中的音乐描写手法和诗人的情感表达。文章介绍了古诗词中音乐描写的常见手法,如通过乐器的声音、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描绘音乐的美妙与感染力。此外,还探讨了音乐与情感的融合,以及音乐在古诗中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阅读与赏析这些描写音乐的古诗词,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古人的情感与心境,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这些古诗词能带来一些新的启示与感悟。

10首关于埙的古诗词赏析 感受千年埙音中的离愁与生命感怀

描写埙的古诗词的文章摘要如下: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埙的古诗词及其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文章中介绍了多篇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埙的魅力,也反映了诗人们内心的情感与思绪。通过介绍古诗词中对埙的描绘,如《咏埙》《听吹埙》等,文章展示了埙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文章也深入探讨了埙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埙的独特音色和深远的韵味使其成为情感表达的桥梁,并且在古代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埙这一传统乐器,感受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于音乐诗词

关于音乐诗词(第1篇)关于音乐诗词,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们抒发情感、寄托思想的重要载体。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以音乐为主题或以音乐元素为表现对象的佳作不胜枚举。以下便是一些精选的关于音乐诗词的篇章,希望能让您领略到古诗词的魅力。一、诗词原文及解析1. 琵琶行 / 白居易 / 唐代原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解析:此诗通过叙述琵琶女的弹奏以及作者对音乐的感受,表达了人世间的不幸与哀愁。其中描绘了琵琶的演奏技巧与音乐之美,展示了诗人对音乐的深深陶醉和无尽感慨。2. 听筝 / 李端 / 唐代原

描写音乐的优美古诗词

描写音乐的优美古诗词(第1篇)描写音乐的优美古诗词一、江城五月落梅花诗词原文:玉笛飞声夜夜心,江城五月落梅花。清音远送千山外,妙舞轻摇万水间。作者:佚名(无法确定具体作者)朝代:未知(但据其风格推测,应为明清时期)解析:此诗描绘了玉笛声在江城五月的夜晚中响起,如同落下的梅花。清音远扬,似乎穿越千山万水,展现出音乐的无穷魅力。此诗虽未直接描述音乐的具体节奏或旋律,但通过比喻和意象,巧妙地表达了音乐的深远影响和美妙之处。二、琵琶行诗词原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此处为白居易的《琵琶行》的

描写琵琶的古诗词

这几篇描写琵琶的古诗词文章,通过生动、抒情的笔触,展现了琵琶的演奏场景、音乐魅力以及所传达的深刻情感和人文精神。文章描绘了琵琶的声音、演奏技巧、演奏者的倩影和背景情境,让读者感受到琵琶音乐的独特魅力和美妙之处。同时,文章也传达了作者对琵琶音乐的深深喜爱和欣赏,以及琵琶音乐所唤起的情感和回忆。这篇文章收录了五篇关于描写琵琶的古诗词文章。这些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抒发情感的手法,展现了琵琶的演奏场景、音乐魅力以及琵琶所承载的深刻情感和人文精神。文章描绘了琵琶的声音、演奏技巧以及与不同情境的交融,让读者感受到琵琶音乐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琵琶音乐的热爱和欣赏,以及对琵琶音乐所唤起的情感和回忆

探寻千年笙韵 关于笙的诗词名句与历史典故赏析

笙声何处觅:穿越千年的凤管鸾音笙,这件古老而神秘的乐器,在中国诗词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笙的历史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其清越悠扬的音色,既能够模拟"凤鸣",又能够表现"龙吟",成为文人雅士寄托情怀的绝妙载体。唐代诗人李峤在《笙》诗中写道:"悬匏曲沃上,孤筱汶阳隈。形写歌鸾翼,声随舞凤哀。"短短二十字,既点明了笙的制作材料——悬匏(葫芦)和孤筱(竹子),又通过"歌鸾翼"、"舞凤哀"的意象,展现了笙声的灵动与哀婉。李峤以工整的对仗和精炼的语言,将笙的形制与音色完美融合。李白在《凤笙篇》中吟咏:"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这位诗仙将笙与仙人意象相结合

10首关于笙箫的诗词赏析 感受千年丝竹雅音中的文人情怀

描写笙箫的诗词的内容摘要如下:这篇文章介绍了多首关于笙箫的古诗词,包括《述笛寄浩初师》、《声声慢·玉娥箫鼓》、《夜宴歌》、《夜筝》等。这些诗词通过不同的手法和意象描绘笙箫之声的优美和哀愁,传达出深沉的情感。文章还介绍了几首与笙箫有关的古诗词,如《西厢记·琴瑟相调》、《琵琶行》、《秋夜长》、《渔家乐》等,这些诗词中的笙箫描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笙箫作为传统乐器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以及诗词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意境和文化意蕴。这些古诗词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