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角连营

吹角连营

读音

chuī jiǎo lián yíng

含义

  • 吹角:吹响号角,古代军队用号角传递信号或鼓舞士气。
  • 连营:军营相连,形容军队驻扎紧密或战事频繁。
    整体含义:形容军营中号角声此起彼伏,战备紧张或战争气氛浓厚的情景,常用来比喻局势紧张或战斗激烈。

典故

  1.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中描绘梦境中军营号角声连绵不断,表达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怀。
  2. 《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水寨“吹角连营”,展现大军压境的肃杀氛围。
  3. 古代边塞诗
    如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虽未直接提及“吹角连营”,但意境相通。

近义词

  1. 金戈铁马:形容战争或军旅生涯的壮烈。
  2. 烽火连天:指战火蔓延,局势紧张。
  3.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搏斗或冲突。

反义词

  1. 偃旗息鼓:指停止战斗或结束纷争。
  2. 太平盛世:形容社会安定无战事。
  3. 莺歌燕舞:比喻和平繁荣的景象。

例句

小学阶段

  1. 故事书里,将军一声令下,整个山谷“吹角连营”,士兵们立刻集合。(四年级)
  2. 电影中的战争场面真是“吹角连营”,看得我心惊胆战。(五年级)

中学阶段

  1. 历史课上,老师用“吹角连营”形容赤壁之战的紧张氛围。(初一)
  2. 辛弃疾的词句“梦回吹角连营”,饱含对戎马生涯的怀念。(初三)
  3. 足球赛前,双方球迷的呐喊声犹如“吹角连营”,火药味十足。(高一)

高中及以上

  1. 公司竞标前夕,办公室里电话不断,简直是“吹角连营”。(职场场景)
  2. 论文答辩前,实验室通宵达旦,导师说我们这是“吹角连营”。(学术场景)

错误用法

  1. 形容热闹集市:❌“春节庙会上人声鼎沸,吹角连营。”
    (错误原因:成语专指军事氛围,非普通喧闹。)
  2. 描写自然声音:❌“夜晚的蛙鸣声吹角连营。”
    (错误原因:号角声是人为信号,与自然声音无关。)
  3. 比喻个人忙碌:❌“期末复习时,我的脑子里吹角连营。”
    (错误原因:成语强调集体性场景,不适用于个体。)

总结: “吹角连营”是充满画面感的军事成语,使用时需紧扣“战备”或“紧张局势”的语境,避免泛化或误用于轻松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中国古代战鼓诗词精选 解析10首经典战鼓意象与边塞豪情

鼓声如雷动天地:古诗词中的战鼓意象解析战鼓,这一古老的军中乐器,在冷兵器时代承载着远超其物理形态的文化重量。当鼓槌落下,声波震荡的不仅是空气,更是将士的热血与文人的诗心。中国古代诗词中,战鼓意象频繁出现,成为传递战争氛围、激发豪情壮志的重要载体。本文选取历代经典战鼓诗词,解析其中蕴含的历史回响与文化密码。唐代:边塞诗中的战鼓交响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呈现了典型的塞外战场景象:"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虽未直言战鼓,但"黄沙百战"的背景下必然伴随着催征的战鼓声。此诗作于盛唐时期,反映了唐军西征的豪迈气概,鼓声在这里化作必胜信念的节奏。李贺《雁门太守行

描写鸿门宴的诗词

本文展示了关于描写鸿门宴的诗词及其解析,从第1篇到第5篇,分别通过不同的诗词形式和内容,生动地描绘了鸿门宴的场景和内涵。这些诗词从历史背景、英雄形象、豪情壮志等不同角度,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鸿门宴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其壮志豪情和历史意义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传颂。

古代诗词对水战描写

古代诗词中虽不常见专门描写水战的篇章,但仍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描绘水战的激烈与壮观。这些诗歌包括《兵车行》、《水战图》、《江城五月落照时》等,它们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战的规模、激烈程度和残酷性。此外,《赤壁怀古》、《浪淘沙·北戴河》等诗歌也包含了水战元素。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让我们对古代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让我们珍惜和平,反思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描写聚会场面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聚会场面的诗词。这些诗词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聚会时的欢乐和热闹场面,如李白、杜甫、刘禹锡、辛弃疾等人的作品,展现了古人聚会的乐趣和友谊之深厚。文中还提到了这些诗词所表达的欢聚氛围、人们的欢乐情感和友情交流。聚会不仅是简单的相聚,更是情感的交流与分享,让人们感受到喜悦与温暖。这些诗词佳作让我们更加珍视美好的聚会时光,让友谊与欢乐永存心间。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成语“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使用场景。该成语形容压抑、紧张的氛围,用于描述令人感到不安的局势或情绪,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使用时要避免在非紧张场合、过度解读或夸张使用,以及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

微机四伏是什么意思

微机四伏的读音微机四伏的读音为wēi jī sì fú。微机四伏的含义“微机四伏”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微小的危机无处不在”。它用来形容一种看似平静,实则充满潜在危险或不利因素的氛围或状态。每个字的具体含义如下:微:表示小、少、轻微。机:指机会、时机,也引申为危机、险机。四伏:形容危机或隐患无处不在,形容形势严峻。因此,“微机四伏”整体的含义就是形容一种表面上平静,实则暗藏危机的状态。微机四伏的典故这个成语并没有具体的典故或出处,它是根据汉语词汇的组合和语境的运用而逐渐形成的。不过,由于“危机”一词常用来描述潜在的危险和不利情况,因此“微机四伏”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一种紧张、敏感、充满潜在风

杀气腾腾是什么意思

“杀气腾腾”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充满威胁性的气氛或情绪,通常用于描述紧张、危险的场景。它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常与古代战争、武力相关。其近义词包括气势汹汹、剑拔弩张等,反义词为和风细雨、安然无恙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场合的合适性,避免误用。

关于战歌的诗词

关于战歌的诗词(第1篇)关于战歌的诗词:一、秦风·无衣作者:先秦佚名朝代:先秦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解析:此诗描绘了战士们团结友爱,共同对敌的豪壮情怀。诗中以战歌的形式,展现了战士们共同面对敌人,准备出征的壮志豪情。二、短歌行·并序作者:曹操朝代:魏晋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此处为部分节选)解析:曹操的《短歌行》虽非直接写战歌,但其慷慨激昂的诗风,在战乱时期鼓舞了无数士兵的士气。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对生活的热爱与期望,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战士们的战斗精神。三、出塞曲作者:王昌龄朝代:唐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

四郊多垒是什么意思

四郊多垒的读音四郊多垒,读音为 "sì jiāo duō lěi",其中"sì"为第四声,"jiāo"为第一声,"duō"为第一声,"lěi"为第三声。四郊多垒的含义四郊多垒,指四面八方都有军事设施或敌军驻扎。形容战事频繁,战线长,局势紧张。其中,“四郊”指的是四方边境,“多垒”则指军事设施或敌军营垒众多。四郊多垒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文中描述了春秋时期晋国与狄族之间的战争,晋国在战场上四面八方都设有军事设施,故有“四郊多垒”之说。此外,该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战争时期国家边境的紧张局势。四郊多垒的近义词烽火连天:形容战火不断,战事频繁。战火纷飞:形容战争时期的混乱和激烈。边烽

撺拳拢袖是什么意思

撺拳拢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uān quán lǒng xiù。该成语描述的是握拳并拢衣袖的动作,常用来形容人内心激动、紧张或准备行动的状态。典故源于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动作逐渐抽象化,成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成语。近义词包括握拳待发、摩拳擦掌和跃跃欲试。反义词则是无动于衷和悠然自得。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避免错误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