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大法螺
读音
chuī dà fǎ luó
含义
- 吹:用口用力送出气流。
- 大:形容规模、程度等超过一般。
- 法:佛法,佛教的教义。
- 螺:指法螺,佛教法器,声音洪亮。
整体含义:原指佛教高僧讲经说法时吹响法螺,象征宣扬佛法、普度众生。后引申为夸大其词、过分宣扬,带有贬义,形容人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典故
- 佛教起源:
法螺是佛教法器之一,声音洪亮悠远,象征佛法传播广远。如《妙法莲华经》中记载:“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比喻佛法的庄严与影响力。 - 世俗化演变:
明清时期,民间逐渐用“吹大法螺”讽刺人虚张声势。例如《醒世恒言》中批评某些人“只会吹大法螺,并无真才实学”。 - 现代用法: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写道:“有些人未做事先吹大法螺,结果却草草收场”,进一步强化了其贬义色彩。
近义词
- 夸夸其谈: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 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羞愧。
- 自吹自擂:自我吹嘘,过分炫耀。
- 言过其实:说话夸张,超出实际。
反义词
- 实事求是:根据实际说话或做事。
- 言简意赅:说话简洁而切中要点。
- 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不浮夸。
- 沉默寡言:不轻易发表意见,更不夸大其词。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总说自己能考满分,结果只及格,真是吹大法螺。(简单批评)
- 广告里说这玩具能飞上天,其实是吹大法螺。(生活场景)
-
小学高年级:
- 班长还没开始组织活动,就吹大法螺说一定能拿第一。(班级事例)
- 这本书宣传“三天学会编程”,明显是吹大法螺。(商品广告)
-
初中:
- 某些网红吹大法螺推荐产品,粉丝用了才发现毫无效果。(社会现象)
- 他吹大法螺说自己认识明星,结果连签名都要不到。(人际关系)
-
高中及以上:
- 政客选举时吹大法螺承诺福利,上任后却无一兑现。(政治批评)
- 论文答辩中,切忌吹大法螺夸大研究成果,会被导师质疑。(学术场景)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这位老师讲课生动,简直像吹大法螺一样吸引人。”(混淆原意)
- ❌“公司吹大法螺宣传新产品,销量果然暴涨。”(贬义误作褒义)
-
对象错误:
- ❌“台风吹大法螺般席卷沿海。”(非人行为不能用)
- ❌“他的沉默像吹大法螺。”(与词义完全相反)
-
搭配不当:
- ❌“她吹大法螺地哭了一晚上。”(不能修饰动作)
- ❌“这是一次吹大法螺的会议。”(应改为“浮夸的会议”)
注意:使用时需明确其贬义属性,避免混淆佛教原意与世俗讽刺含义。
你可能感兴趣
大吹法螺是什么意思
大吹法螺是一个佛教术语,原指在佛教仪式中吹奏法螺,形容声音响亮、气势宏大。现在多用于形容说话夸大其词、虚张声势或言辞虚浮。该词源于佛教文化,法螺是佛教法器之一。大吹法螺的近义词包括夸夸其谈、虚应故事、信口开河等。反义词包括言之有据、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等。在日常交流和正式场合中,过度使用大吹法螺的言辞会给人不真实、不可信的感觉,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使用大吹法螺这个成语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
关于佛教的诗词
关于佛教的诗词(第1篇)关于佛教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有众多文人墨客以佛法为题,创作出富有哲理的诗篇。以下是我为您精选的几首关于佛教的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词列表《菩提偈》 作者:唐代 白居易原文: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解析:此诗强调了佛教修行应向内心寻找菩提,不必向外寻求。《送僧归日本》作者:唐代 钱起原文:上国随缘住,来往无定居。寄居一钵足,行路世人疏。译文:随着缘分住于上国,往来无固定居所。用一只钵盂安身,行路时人们都对他疏远。《题西林壁》作者:宋代 苏轼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解析:此诗虽非直接写佛教,但蕴含了看问题
法轮常转是什么意思
法轮常转是佛教用语,读音为fǎ lún cháng zhuǎn。其含义是佛法之轮常转不息,象征着佛法的无量功德和普照一切众生的光明。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中,代表了佛教的教义、思想、修行方法的传承和延续。法轮常转也常被用于比喻佛教信仰和修行的象征。其近义词包括佛法永续、佛法长存等,反义词则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在日常使用或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不恰当的使用,如误用其发音或拼写,将其用于非宗教场合或贬义语境等。法轮常转在佛教寺庙和修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佛教信仰和传承的重要象征。
佛教偈语怎么读 揭秘偈字正确发音与11画笔顺书写技巧
本文介绍了汉字“偈”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其含义。偈在佛经中作为唱词,也表勇武之意。此外,“偈”还可形容行动急促。本文详细解析了偈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正法眼藏是什么意思
正法眼藏的读音正法眼藏的拼音是:zhèng fǎ yǎn cáng。正法眼藏的含义正法眼藏是指佛教中的正统教法,也指佛法的真谛或佛的智慧。它被视为佛教徒修行所必须掌握的宝贵财富,是佛陀传授给弟子们的教法精髓。正法眼藏的典故正法眼藏的典故源于佛教经典。据传,佛陀在世时曾传授给弟子们许多教法,其中最为重要、最为精要的即是正法眼藏。这一教法被认为是佛陀亲自传授给弟子们的最高教义,具有无上的价值和意义。在佛教中,正法眼藏被视为佛法的精髓,是修行者必须掌握的重要教义。此外,还有一个典故是关于达摩祖师的。据传,达摩祖师在传法给弟子时,曾经说过:“吾传法,以眼为证。”即以自己的眼识来证明所传之法的真实性,这
祝发空门是什么意思
祝发空门的读音祝发空门的读音为zhù fā kōng mén,其中zhù为第四声,fā为第一声,kōng为第一声,mén为第二声。祝发空门的含义"祝发空门"的含义是指剃发出家,遁入佛门。其中"祝发"表示剃发,即削发为僧或尼姑,而"空门"则指佛教的修行之门。整个成语表达了对于出家修行的决心和行动。祝发空门的典故"祝发空门"的典故源于古代佛教的修行者。在古代,佛教修行者常常选择剃发出家,以示对佛法的虔诚和修行之决心。他们认为通过剃发,可以断绝世俗的烦恼和欲望,专心致志地修行佛法。因此,"祝发空门"成为了一种象征佛教修行的成语。祝发空门的近义词遁入空门削发为尼削发为僧这些词语都表示出家修行的意思,与
六道轮回是什么意思
“六道轮回”是佛教的重要概念,读音为liù dào lún huí。它描述了众生因造业不同而经历的六种生死轮回的道路,包括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一概念强调了生死之间的不断循环和修行的必要性。典故源于佛教经典。在日常生活中,应正确使用“六道轮回”,避免误解和不当使用,尊重其庄重性和神圣性。
六祖坛经 读后感
六祖坛经 读后感(第1篇)《六祖坛经》读后感《六祖坛经》是佛教禅宗的经典之一,我初见其名,便怀有极大的好奇心。当我首次翻阅时,我被其中所蕴含的智慧与深度所吸引,更被其简明而直接的表达所触动。这本经典,主要围绕着禅宗六祖慧能的生活和教诲展开。书中,慧能的身世背景、与人的对话以及其教诲的智慧被详细地记录下来。慧能以其非凡的智慧和深厚的修行,为我们展现了禅宗的精髓和修行的真谛。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莫过于慧能大师的教诲。他的话语简短而深刻,常常一语中的,直指人心。他的教诲不仅涵盖了佛教的基本教义,更融入了人生的智慧和处世的哲学。他强调了修行的核心——明心见性,即认识自己的本心,见到自己的真性。这不仅是
六根清净是什么意思
六根清净是佛教术语,读音为liù gēn qīng jìng。它描述人的内心无杂念,心境清净无染的状态。六根代表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知器官或功能。此术语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中,描述修行者达到的高境界。达到六根清净的人能够看破红尘,不受世俗诱惑,内心平静且智慧。错误使用此术语可能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误解其含义或随意搭配词语。
普渡众生是什么意思
普渡众生的拼音是pǔ dù zhòng shēng。这是一个源自佛教的术语,意为普遍救助所有的生命。其典故可以追溯到佛教经典中,如释迦牟尼佛的故事。普渡众生的含义体现了佛教的慈悲和救赎精神。其近义词包括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慈悲为怀等,反义词则是冷漠无情、自私自利、残暴不仁等。在使用该成语时,应注意其佛教背景和含义,避免在非佛教场合或非宗教语境下使用,并避免与贬义词语混淆使用。该成语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是博大精深的,能够给人们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