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吐语:言语表达的艺术与智慧
读音
chū yán tǔ yǔ
含义
- 出言:指说话、表达意见。
- 吐语:指用语言表达思想或情感。
- 整体含义:指一个人说话的方式、措辞和表达的内容,强调言语的得体、恰当与否。
“出言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的方式是否恰当、得体,或者是否带有某种特定的态度(如傲慢、谦逊等)。
典故
-
《论语·季氏》
-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其中“言思忠”强调说话要真诚、恰当,与“出言吐语”的得体性相呼应。
-
《世说新语·言语》
- 记载了许多魏晋名士的机智对答,如谢安、王羲之等人的言辞,展现了“出言吐语”的智慧与风度。
-
《红楼梦》
- 林黛玉初入贾府时,贾母称赞她“出言吐语不俗”,说明她的谈吐优雅、有教养。
近义词
- 谈吐不凡:形容说话有深度、有见识。
- 言辞得体:指说话符合场合、身份。
- 口若悬河:形容能言善辩,但更侧重流畅性。
- 妙语连珠:形容说话机智、风趣。
- 言简意赅:形容说话简洁而切中要点。
反义词
- 语无伦次:说话混乱,没有条理。
- 出言不逊:说话傲慢无礼。
- 信口开河:随意乱说,不负责任。
- 笨嘴拙舌:形容不善言辞。
- 词不达意:表达不清楚,意思不明确。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夸小明:“你的出言吐语真有礼貌!”
- 妈妈告诉小红:“和别人说话要注意出言吐语。”
- 小华因为说错话被批评,爸爸说:“下次要好好想想出言吐语。”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班长在班会上发言,出言吐语十分得体。
- 他的出言吐语总是让人感到温暖。
- 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调整出言吐语。
-
初中
- 辩论赛上,他的出言吐语逻辑清晰,赢得了评委的赞赏。
- 作为学生代表,她的出言吐语展现了良好的教养。
- 在正式场合,出言吐语要格外注意分寸。
-
高中及以上
- 外交官的出言吐语往往代表国家的形象。
- 他的出言吐语虽然犀利,但句句在理。
- 在职场中,出言吐语的技巧直接影响人际关系。
错误用法
-
混淆“出言吐语”与“说话”
- ❌ 错误:“他今天出言吐语了很多话。”(应改为“他今天说了很多话。”)
- ✅ 正确:“他的出言吐语很有分寸。”
-
误用为动词
- ❌ 错误:“请你出言吐语一下。”(应改为“请你表达一下。”)
- ✅ 正确:“他的出言吐语让人印象深刻。”
-
用于描述动物或无生命物体
- ❌ 错误:“这只鹦鹉的出言吐语很有趣。”(应改为“这只鹦鹉的模仿能力很强。”)
- ✅ 正确:“他的出言吐语总是充满智慧。”
-
过度夸张使用
- ❌ 错误:“他的出言吐语惊天动地!”(应改为“他的言辞非常震撼。”)
- ✅ 正确:“他的出言吐语恰到好处。”
“出言吐语”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体现。掌握它的正确用法,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精准、优雅。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娟的诗词
关于娟的诗词(第1篇)关于“娟”的诗词:古文里的女性美丽与优雅一、概述“娟”字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与优雅。它不仅描绘了女性的外在美,更传达了内在的温婉与柔情。本文将通过几首饱含“娟”字的古诗词,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二、关于“娟”的诗词《春日杂感》——宋·李清照春日娟娟映碧纱,桃花开遍满山崖。风轻云淡日初升,独倚栏杆看落霞。解析:李清照的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用“娟娟”形容阳光映照下的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宁静。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闺怨》——唐·李商隐珠帘绣户蔼娟娟,良人何处不归来?玉阶空有夜寒月,独照罗衾泪痕斑。解析:李商隐的《闺怨》以女性视角
出口成章
“出口成章”是一个形容人语言表达能力强、口才好的成语,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有条理、有文采,能言善辩。其典故与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禽请教如何说话有文采有关。此外,还有一些近义词如“妙语连珠”等,反义词如“语无伦次”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误用,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成语来表达意思。文章中还举了多个出口成章的例句以展示其用法。
出言有章是什么意思
出言有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yán yǒu zhāng。该成语用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有条理、文雅得体。其含义涉及到语言组织、措辞和表达方面。虽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在古代文化中被普遍认同。出言有章的近义词有言之有序、措辞得体等。反义词包括语无伦次、口无遮拦等。在使用该成语时,应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过度使用或在非正式的场合中显得过于正式。同时,要避免与“废话连篇”等概念混淆。该成语在描述人的言谈举止方面非常实用,常用于称赞人的言辞得体、表达清晰。
言谈举止是什么意思
言谈举止的读音言谈举止的拼音为yán tán jǔ zhǐ。言谈举止的含义言谈举止,指人的言语和行为。言谈指的是人的说话方式、语言内容和表达技巧;举止则是指人的行为、动作和姿态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谈行为是否得体、是否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风度、气质和修养等方面。言谈举止的典故言谈举止一词,源自于古代文化中对于人的言行的重视和讲究。在古代社会中,人的言行举止被认为是一个人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的体现。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力求做到得体、得当。在古代文献中,也有许多关于言谈举止的记载和描述,如《论语》中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出言吐气
“出言吐气”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yán tǔ qì。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说话或写作时,言辞和气息自然流畅、有力。它形容人说话时的姿态和声音,展现出自信、从容、大方的气质。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它的近义词包括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谈笑风生、言辞犀利等。反义词包括语无伦次、沉默寡言、吞吞吐吐、词不达意等。在使用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情境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语气。错误的使用方式可能显得不自然或矫情。
齿牙馀慧
齿牙馀慧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ǐ yá yú huì。它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辞或行为间接地给予他人智慧或帮助。典故源于古代智者,其言辞和智慧能启发他人。近义词有锦言片语、妙语连珠等。反义词包括恶语相向、无益之言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于物质帮助或无需启发的场合。齿牙馀慧是一个赞美性的成语,常用于形容言辞和智慧的间接影响。
遗笑大方是什么意思
遗笑大方的读音遗笑大方的读音为yí xiào dà fāng。遗笑大方的含义“遗笑大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某些场合或面对某些事情时,因为自己的行为或言语不当而被人嘲笑或取笑,显得自己显得很尴尬或丢脸。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公众场合或面对众人时,因为缺乏经验或知识而做出了一些让人觉得好笑或尴尬的事情。遗笑大方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人们常常用“遗笑大方”来形容一个人在众人面前因为行为不当而被人嘲笑。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是很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于古代的某些故事或历史事件。遗笑大方的近义词贻笑大方:意思是因为自己的行为或言语不当而被人嘲笑或取笑。出乖露丑:指在公共场合表
举止言谈是什么意思
“举止言谈”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和言语,强调外在表现和内在修养的统一。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的行为和言语的重视,是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概念。这个成语的读音标注为jǔ jù yán tán。它的含义是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的行为举止和言语表达方式应该得体、恰当。近义词如“风度翩翩”、“仪态万方”等,反义词如“粗俗不堪”、“失态失言”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不当使用。通过举例和解释错误用法,希望读者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出言吐词
“出言吐词”是一个成语,形容人说话时的用词准确、语言流畅和表达清晰。这一成语强调了言辞的准确性和措辞的得体性,与古代文学和诗词表达有关。其近义词包括措辞得体、言简意赅等,反义词则为言语粗俗、措辞不当等。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如例句所示,“出言吐词”能很好地表达观点和观点清晰。错误用法包括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与不当词语搭配以及过度修饰。总的来说,“出言吐词”是一个用于形容人语言表达能力的成语。
仪表堂堂是什么意思
仪表堂堂的读音拼音:yí biǎo táng táng注音:/yí biǎo/ /táng táng/仪表堂堂的含义“仪表堂堂”形容一个人的外表端庄、风度翩翩,仪态优雅。该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气质和外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表达出对个人风度的赞美。仪表堂堂的典故该成语源自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书》等古籍中的记载。在古代,人们常常用“仪表”来描述一个人的外貌和风度。而“堂堂”则表示庄重、威严。因此,“仪表堂堂”这一成语逐渐形成,用来形容人的外表和气质都非常出色。仪表堂堂的出处“仪表堂堂”这一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中的角色往往因为其出众的仪表和风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