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尔反尔

出尔反尔:一个关于言行不一的成语解析

读音

chū ěr fǎn ěr

含义

  • :说出,表达。
  • :你,你的。
  • :反过来,违背。
  • :你,你的。

整体含义:原指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后来多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

典故

  1.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在与梁惠王讨论治国之道时说:“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意思是说,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后来演变为“出尔反尔”,但含义有所变化。
  2.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国大夫狐偃曾对晋文公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意思是如果承诺不是发自内心,即使有抵押也无用。这与“出尔反尔”所表达的失信行为类似。

近义词

  1. 反复无常:形容态度或行为变化不定。
  2. 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不讲信用。
  3. 朝令夕改:早上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形容政策或决定变化太快。
  4. 自食其言:违背自己说过的话,失信于人。

反义词

  1. 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重,说到做到。
  2. 言而有信:说话算数,讲信用。
  3. 始终如一:从头到尾保持一致,不改变。
  4. 一诺千金:形容承诺极其可靠,绝不违背。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昨天说今天要和我一起玩,结果又说不来了,真是出尔反尔!
    • 老师说好今天带我们去公园,可不能出尔反尔哦!
  2. 小学高年级

    • 明明答应借我书,第二天却反悔了,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真让人失望。
    • 老板说好加薪,结果又变卦了,真是出尔反尔。
  3. 初中

    • 外交谈判最忌讳出尔反尔,否则会失去国际信任。
    • 他之前信誓旦旦地说要戒烟,没过几天又抽上了,真是出尔反尔。
  4. 高中及以上

    • 政客的承诺常常出尔反尔,导致民众对政治失去信心。
    • 合同一旦签订,就不能出尔反尔,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说话直接”

    • ❌ 他性格直爽,说话总是出尔反尔。(错误,应改为“直言不讳”)
  2. 误用为“反复思考”

    • ❌ 我出尔反尔地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不去。(错误,应改为“反复斟酌”)
  3. 误用为“改变主意”但不含贬义

    • ❌ 我本来想买红色,后来出尔反尔选了蓝色。(错误,应改为“改变主意”)

“出尔反尔”带有明显的贬义,通常用于批评不守信用的行为,不能用于中性或褒义的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言而不信是什么意思

言而不信的读音言而不信的拼音是yán ér bù xìn。言而不信的含义言而不信,指说话却不守信用,形容言行不一,言出而不行。这个成语强调了说话的可信度问题,即一个人的言辞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和认同。言而不信的典故典故一: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献公的宠臣士蔿曾对晋献公说:“君言不信,臣不信也。”意思是君王说话不守信用,臣子也不会相信君王。典故二:古代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以诚实守信而闻名。然而,他的朋友却因为言而无信而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季布告诫朋友要言行一致,否则就会像他一样失去人们的信任。言而不信的近义词空口无凭:指只凭口头言论而无实际证据或事实来证明其真实性。口是心非:指口头上说的

不仁不义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仁不义"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伦理或行为上缺乏正当性,没有仁爱之心,不讲道义。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包括滥用、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以及用于自嘲或贬低他人过度等。

打边鼓是什么意思

“打边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 biān gǔ。它表示在旁边支持或帮助某一方,但不直接参与。典故可能源于古代的鼓乐表演或战争中的助威方式。“打边鼓”的近义词有助威、协助、支持、附和等。反义词为反对、孤立、背离等。在团队或项目中,虽然不是核心成员,但通过提供建议、鼓励和支持来间接帮助的情况就可以称为“打边鼓”。但需注意,该成语需根据具体语境恰当使用,避免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轻视他人努力的语境。

左支右调是什么意思

左支右调的读音左支右调的读音为:zǒu zhī yòu diào。左支右调的含义左支右调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由于能力或资源不足,无法同时应对多个方面或多个任务,导致在处理过程中出现混乱、无法协调的情况。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左手和右手之间无法协调配合,导致事情无法顺利进行。左支右调的典故左支右调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人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在古代,人们常常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或多个方面的事情,如果能力或资源不足,就容易出现左右手不协调、无法顺利完成任务的情况。因此,左支右调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这种混乱、无法协调的状态。

饰智矜愚是什么意思

饰智矜愚的读音饰智矜愚(shì zhì jīn yú)。饰智矜愚的含义“饰智矜愚”指故意装作有智慧而轻视他人,实则掩饰自己的愚蠢。它常常用来形容那些自以为聪明而轻视他人的人,但实际上却表现出一种虚伪和愚蠢。饰智矜愚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孟子·离娄下》。在古代,有些学者和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和智慧,常常故意表现出一种高傲和轻视他人的态度,这种行为被孟子所谴责。因此,“饰智矜愚”这一成语便应运而生,用来形容这种虚伪和愚蠢的行为。此外,还有一些典故和故事也与该成语有关。例如,在古代的宫廷中,有些官员为了追求权力和地位,常常故意装作有才学而轻视他人,结果却被别人所嘲笑和讥讽。这些故事都反映了“饰智矜愚”

背信弃义

背信弃义是指违背诺言、抛弃道义的行为,常用来形容不诚实、不道德、不守信用且无正义感的人。该成语源于古代典籍和历史故事,强调信义的重要性。其近义词包括言而无信、食言而肥等,反义词有守信不渝、诚实守信等。背信弃义的行为在商业交易、人际交往、政治领域等都不应出现,违背道德和伦理原则,应受到谴责和惩罚。正确使用背信弃义这个成语,有助于揭示和谴责不诚信的行为。

东施效颦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施效颦”的读音、含义、典故、历史来源、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比喻盲目模仿别人,结果反而显得更加笨拙或丑陋。文章详细解释了东施效颦的典故和含义,并列举了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东施效颦的使用场景。最后,强调了在使用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大贤虎变是什么意思

大贤虎变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 xián hǔ biàn。其含义指的是贤人在面对变化时能够迅速适应并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典故来源于古代传说和历史故事,如《左传》中的“子产论尹”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应变有方等,反义词为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等。使用大贤虎变时需注意避免用错场合、误解含义、搭配不当及滥用乱用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大贤虎变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具备大贤虎变的能力对于应对挑战和机遇至关重要。

从井救人是什么意思

从井救人的读音为cóng jǐng jiù rén,该成语比喻冒着危险,舍己为人的行为。典故源自古代传说或故事,强调为了救助他人而甘愿冒险的勇敢和无私精神。其近义词为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等,表示为了救助他人或维护正义而勇于付出和冒险的精神。反义词为见死不救等,表示不关心他人安危或逃避责任的行为。使用从井救人时需注意适用的语境和含义,避免误用和混淆。在实际应用中,从井救人的例子包括救小孩、救落水老人、救被困同伴等英勇行为。

明察秋毫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成语“明察秋毫”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现常用来形容人洞察事理、明辨是非,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其近义词包括洞察秋毫、锐利眼光、洞若观火等,反义词有粗心大意、视而不见等。文章还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使用场景,并指出在使用中需注意避免用词不当、误解含义以及滥用词语等错误。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