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冲口而出」详解
读音
chōng kǒu ér chū
含义
- 冲:迅速、不受控制地
- 口:嘴巴,指言语
- 而:连接词,表示顺承关系
- 出:表达、说出
整体含义:形容未经思考,话语直接脱口而出,通常指因情绪激动或习惯使然,不加思索地说话。
典故
- 《后汉书·崔骃传》:
“骃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自娱,不妄交游。或讥其太简,骃曰:‘吾闻冲口而出者,其言必直。’”
——崔骃认为,不经修饰的话往往更真实。 - 宋代苏轼《东坡志林》:
“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形容创作或言语自然流露,不加雕琢。 -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
林黛玉心直口快,常因情绪激动而“冲口而出”,如对宝玉说:“你既这么说,为何昨日又和宝姐姐说笑?”
近义词
- 脱口而出:话语未经思考直接说出。
- 信口开河:随意乱说,但多含贬义。
- 心直口快:性格直爽,说话不加掩饰。
- 不假思索:形容反应迅速,未经过滤。
反义词
- 三思而后言:说话前反复思考。
- 谨言慎行:言行谨慎,不轻易表态。
- 字斟句酌:仔细推敲用词,避免失误。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他太生气了,冲口而出:“我再也不和你玩了!”
- 看到小狗受伤,小红冲口而出:“快救救它!”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老师问谁知道答案,小明冲口而出:“是唐朝!”
- 听到同学被冤枉,小华冲口而出:“不是他做的!”
-
初中(7-9年级):
- 辩论会上,他情绪激动,冲口而出:“这个观点完全错误!”
- 看到不公平的事,她冲口而出:“你们不能这样对待他!”
-
高中及以上:
- 面对记者的尖锐提问,他一时冲动,冲口而出:“这件事与我无关!”
- 在会议上,她冲口而出:“这个方案根本行不通!”
错误用法
-
用于书面正式场合:
- ❌ 在学术论文中写道:“根据数据,我们可以冲口而出一个结论。”
- ✅ 应改为:“经过分析,我们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
形容深思熟虑的发言:
- ❌ 他经过长时间思考,冲口而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 ✅ 应改为:“他经过深思熟虑,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
用于褒义场景:
- ❌ 他的演讲充满智慧,每一句话都是冲口而出。
- ✅ 应改为:“他的演讲充满智慧,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准备。”
-
混淆近义词:
- ❌ 她总是冲口而出地编故事。(应为“信口开河”)
- ✅ 她总是信口开河地编故事。
总结:“冲口而出”多用于描述因情绪或习惯导致的直接表达,需注意语境,避免在正式或褒义场景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口不择言是什么意思
“口不择言”是一个成语,意思为因情绪激动或紧张而未经深思熟虑就脱口而出的话。该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常用来形容人在情绪激动或紧急情况下说话不够谨慎。其近义词有“信口开河”、“脱口而出”等,反义词有“谨言慎行”、“深思熟虑”等。使用时应根据场合和语境,避免误用和滥用。
骂天扯地是什么意思
骂天扯地是一个成语,形容言辞激烈、情绪激动的情况。其含义是毫无逻辑地乱说一气,缺乏理性。典故不明确,可能源于某些情绪激动、言辞过激的场景。近义词包括破口大骂等,反义词为平心静气等。使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境和背景,避免在正式场合或交流中滥用,以免给人留下不专业的印象。错误用法示例包括在描述某人的行为时,没有具体描述其背后的情境或原因,只是简单地使用“骂天扯地”这个成语。
指手顿脚是什么意思
指手顿脚的读音指手顿脚的拼音是 zhǐ shǒu dùn jiǎo。指手顿脚的含义指手顿脚指的是在说话或行动时,频繁地用手指点或用脚顿地,形容情绪激动、不耐烦或急躁不安的状态。指手顿脚的典故指手顿脚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理解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因为情绪激动或急躁时的一种常见表现。这种表达方式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因不耐烦或急躁而做出的动作。指手顿脚的近义词手舞足蹈:形容极度高兴或兴奋的状态。焦躁不安:形容心情烦躁、急躁不安的状态。躁动不安:形容情绪不稳定、心神不宁的状态。焦急万分:形容非常着急、心情紧张的状态。指手顿脚的反义词心平气和:形容心情平静、不激动、不烦躁的状态。沉着冷静:形容
发指眦裂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发指眦裂”的发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愤怒或惊恐到极点的情绪状态,其典故源自于古代文学作品。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情境,避免错误用法的情况。
惊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惊喜欲狂”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遇到极度喜悦的事情时的心情状态。该成语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近义词包括欣喜若狂、喜出望外等,反义词为心事重重、垂头丧气等。该成语可以用于描绘收到好消息、见到久未见面的亲人、实现梦想等场合,但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使用可能不太得体。使用时需注意区分与其他近义词的微妙差别,避免误用。
拍案而起是什么意思
“拍案而起”是一个成语,形容对某事或某物感到惊讶、激动或愤怒,以至于突然拍打桌子站起身来。这个成语通常表达人的情绪反应强烈或对某事非常重视。其典故源于古代文人讨论重要事情时的情景。该成语在一些古代文献中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但没有确切的出处。它的近义词包括义愤填膺、激昂慷慨等,反义词有心平气和、冷静沉着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以及与其他不相关的词语组合使用,同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情感色彩来选择是否使用。
心浮气盛是什么意思
心浮气盛的读音心浮气盛的读音为xīn fú qì shèng。心浮气盛的含义心浮气盛,字面意思为内心浮躁、气息旺盛。它形容人的情绪容易激动,心神不宁,常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就感到不耐烦或者急躁,情绪难以平复。这种状态往往会导致人们做出冲动的决定,缺乏冷静的思考和判断。心浮气盛的典故心浮气盛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它所描述的情绪状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体现。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曾因心浮气盛而与他人发生争执。此外,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常用类似的词语来形容那些性情急躁、容易发怒的人。心浮气盛的近义词心急火燎:形容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焦急。焦躁不安:形容心情焦急烦躁,坐立不安。急不可耐
义愤填胸是什么意思
义愤填胸的读音读音:yì fèn tián xiōng义愤填胸的含义“义愤填胸”是指心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怒。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对于不公正的事情或者不道德的行为感到非常气愤和激动的情绪。义愤填胸的典故“义愤填胸”的典故源自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此成语来形容那些为了正义而感到愤怒和激动的人。例如,在《史记》中就有许多关于义士、忠臣因不公之事而感到义愤填胸的记载。此外,在古代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使用此成语的例子。义愤填胸的近义词义愤冲天:形容心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怒,情绪激动到极点。义气激昂:形容人因正义之事而感到激昂和振奋。正义之怒:表示因为正义而产生的愤怒和气愤。满腔
涕泗交下是什么意思
涕泗交下的读音读音:tì sì jiāo xià拼音:tì sì jiāo xià注音:tì ㄊㄧˋ(四声),sì ㄙˋ(四声),jiāo ㄐㄧㄠ(一声),xià ㄒㄧㄚ(四声)涕泗交下的含义“涕泗交下”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极度悲伤或激动时,眼泪和鼻涕一起流下的情景。具体来说,“涕”指的是眼泪,“泗”指的是鼻涕,“交下”则表示同时流下。整个成语用来形容极度悲伤或感伤的情绪状态。涕泗交下的典故该成语出自《诗经·邶风·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求尔新特,蹇蹇在远,视尔不暇,我思难忘。俾昼作夜,涕泗交下。”其中描述了亲人离世后,其留下的悲痛和哀思使得作者悲痛欲绝,眼泪和鼻涕一起流下。后来,这个成语
发上指冠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发上指冠”的发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形容情绪激动、愤怒或极度兴奋的状态。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使用例句,并指出其误用情况,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准确描述极度激动或愤怒的情感状态,避免滥用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