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目扼腕
读音
瞋目扼腕:chēn mù è wàn
含义
- 瞋目:瞪大眼睛,形容愤怒或震惊的样子。
- 扼腕:用手握住手腕,表示极度愤慨或惋惜。
- 整体含义:形容人因愤怒、愤慨或极度不满而瞪大眼睛、紧握手腕的样子,多用于表达强烈的情绪反应。
典故
- 《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刺秦王失败后,其好友高渐离“瞋目扼腕”,表达对秦王暴政的愤怒和对荆轲的惋惜。 - 《后汉书·党锢传》:
东汉末年,士人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遭迫害,许多忠义之士“瞋目扼腕”,表达对朝政腐败的愤慨。 - 《资治通鉴》:
唐代安史之乱时,许多将领面对叛军的暴行“瞋目扼腕”,誓死抵抗。
近义词
- 怒发冲冠:形容极度愤怒,头发竖起顶起帽子。
- 咬牙切齿:形容愤恨至极,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 愤愤不平:形容心中愤慨,难以平静。
- 义愤填膺:形容正义的愤怒充满胸膛。
反义词
- 心平气和:情绪稳定,不激动。
- 泰然自若:面对变故仍保持镇定。
- 无动于衷:对事情毫不在意,没有情绪波动。
- 淡然处之:以平静的态度对待事情。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看到同学欺负小动物,小明“瞋目扼腕”,立刻上前阻止。
- 老师讲完英雄故事后,同学们都“瞋目扼腕”,表示要学习英雄的精神。
-
小学高年级:
- 听到有人破坏公共设施,小华“瞋目扼腕”,决定向老师报告。
- 历史课上,老师讲到侵略者的暴行,同学们无不“瞋目扼腕”。
-
初中:
- 看到网络上有人造谣抹黑英雄,他“瞋目扼腕”,立刻发帖反驳。
- 面对不公平的待遇,他“瞋目扼腕”,决心用法律维护权益。
-
高中:
- 读到近代中国遭受的屈辱历史,他“瞋目扼腕”,立志报效祖国。
- 看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保志愿者们“瞋目扼腕”,呼吁大家行动起来。
-
大学及以上:
- 面对社会不公,许多知识分子“瞋目扼腕”,纷纷撰文批判。
- 在辩论赛中,对方歪曲事实,他“瞋目扼腕”,据理力争。
错误用法
-
用于轻微情绪:
- ❌ 他因为作业没写完被批评,就“瞋目扼腕”。(程度过重)
- ❌ 她看到喜欢的零食卖光了,气得“瞋目扼腕”。(不适合形容小事)
-
用于正面情绪:
- ❌ 他听到自己获奖的消息,“瞋目扼腕”地跳了起来。(“瞋目扼腕”多用于负面情绪)
- ❌ 婚礼上,新郎“瞋目扼腕”地拥抱新娘。(不合语境)
-
搭配不当:
- ❌ 他“瞋目扼腕”地笑了。(矛盾,愤怒时不会笑)
- ❌ 小猫“瞋目扼腕”地看着主人。(动物不宜用此成语)
“瞋目扼腕”是一个感情色彩强烈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义愤填膺是什么意思
义愤填膺的读音读音:yì fèn tiān yīng标注拼音:yì/fèn/tiān/yīng义愤填膺的含义“义愤填膺”是指因正义的愤怒充满内心,无法抑制,常用来形容对不公正、不道德的事情感到极度愤怒和不满。义愤填膺的典故“义愤填膺”这一成语出自《汉书·贾谊传》,原句为“义愤填胸,故以命为志”。典故中,贾谊因对时政不满而心怀愤慨,这种因正义而生的愤怒充满胸中,成为他追求正义的动力。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人们因正义而生的强烈愤怒。义愤填膺的近义词义愤激昂:指因正义的愤怒而情绪激昂。义愤难抑:形容内心的正义之火难以抑制。愤慨填膺:指因愤怒充满心中,与“义愤填膺”意思相近。义愤填膺的反义词心平气和: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是什么意思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是一个成语,意为如果某种情况可容忍,则其他更恶劣的情况无法容忍。最早出自《左传》,表达对于恶劣行为或情况的强烈不满和愤怒。该成语含有近义词如难以忍受、忍无可忍等,反义词如宽容大度、忍气吞声等。运用时需避免不当场合使用、滥用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此成语的恰当性。
鼻端出火
鼻端出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í duān chū huǒ。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情绪激动、愤怒或极度热忱的状态,常常表现为情绪高涨仿佛从鼻子里都能喷出火来。虽然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寓言性的,用于形容某些英雄或激情澎湃的场景。其近义词包括激昂慷慨、热血沸腾等,反义词则是心平气和、冷静自若等。使用时要避免错误地用于实际描述从鼻子冒火的场景,或在不适合的场合使用,以及不当的搭配使用。
切齿腐心是什么意思
"切齿腐心"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极度愤怒或痛恨的情绪。其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形容忠臣对国家灾难和百姓苦难的痛惜和愤怒。近义词包括咬牙切齿、怒火中烧、痛心疾首、义愤填膺等。反义词有心平气和、满面笑容、泰然自若、心情愉悦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恰当使用,不能随意用来形容其他情境。
鼻头出火
鼻头出火的读音为:bí tóu chū huǒ。这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极度激动、愤怒或紧张。它可能源于古代文学中对人物情绪的生动描绘。近义词如怒气冲冲、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反义词有心平气和、冷静自若、泰然自若等。该成语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字面意思、用于描述非情绪激动的情境以及与实际情境不符的搭配使用。例如,他因为误解而鼻头出火,情绪激动地辩解着。
神怒人怨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神怒人怨”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因某事或某人的行为引起的广泛不满和愤慨,常源于古代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文章还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具体说明该成语的使用场景。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大发雷霆是什么意思
大发雷霆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生气时情绪的激烈程度。它源自古代的传说和故事,其中雷霆被视为天神发怒的象征。大发雷霆的含义是形容人愤怒到极点,犹如雷霆万钧般地发作。此外,该成语还有近义词如暴跳如雷、勃然大怒等,反义词包括平心静气、心平气和等。在使用大发雷霆时,需要注意避免用于轻微生气或调侃场合,以及在非正式场合或与不熟悉的人形容情绪时,应谨慎选择合适的语境。例句展示了不同情境下大发雷霆的用法。
勃然大怒
本文介绍了成语“勃然大怒”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错误用法等。勃然大怒表示人因某事或行为突然发怒,情绪激动。该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中常有描述。其近义词包括怒气冲冲、大发雷霆等,反义词有心平气和、和颜悦色等。文章还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并指出了在哪些情况下误用该成语。
冲冠发怒是什么意思
冲冠发怒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ōng guān fā nù。该成语形容愤怒到极点,头上的帽子仿佛要被冲走,表示人因愤怒而情绪激动。其典故源于古代戏剧和小说,常用来描绘人物在极度愤怒时的状态。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暴跳如雷、怒气冲天、大发雷霆等,反义词有心平气和、平心静气、和颜悦色等。运用该成语时需注意不当使用场合、用词不当、误解含义和滥用成语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解释冲冠发怒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成语。
瞋目切齿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瞋目切齿”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愤怒、恼怒、气愤到极点的表情,其构成词语“瞋目”和“切齿”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情感色彩来合理使用,避免误用或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