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以象外:超越表象,探寻本质
读音
chāo yǐ xiàng wài
含义
“超”意为超越、超出;“以”表示凭借、依据;“象”指事物的外在形象或表象;“外”即外部、表面。整体意思是超越事物的外在形态,深入其本质或更高层次的境界。
该成语强调不拘泥于表面现象,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或艺术表达。常用于形容文学、艺术创作或哲学思考达到的高度,也可指人看待问题时能突破常规思维。
典故
- 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论家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意指优秀的诗歌应超越具体物象的局限,把握内在神韵。 - 宋代苏轼论画
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暗合“超以象外”的思想,认为绘画若只追求形似,便流于肤浅。 - 禅宗公案
禅宗强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主张超越语言和表象的束缚,与“超以象外”的哲学内涵相通。
近义词
- 得意忘形——领会精髓后不拘泥于外在形式。
- 神超形越——精神境界超越物质形态。
- 遗形取神——舍弃形似,追求神韵。
- 不落窠臼——突破常规框架。
反义词
- 刻鹄类鹜——机械模仿,反而失真。
- 胶柱鼓瑟——拘泥死板,不知变通。
- 缘木求鱼——方法错误,徒劳无功。
- 浮光掠影——仅停留在表面观察。
例句
小学阶段(简单语境)
- 这幅画虽然简单,但超以象外,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
- 老师说读诗要超以象外,不能只看字面意思。
中学阶段(文学/哲理)
-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并非写实,而是超以象外的艺术夸张。
- 研究历史需超以象外,透过事件分析背后的社会规律。
- 他的设计超以象外,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大学及以上(抽象思辨)
- 庄子“坐忘”的境界,正是超以象外的哲学实践。
- 量子力学颠覆经典物理,要求科学家具备超以象外的思维。
- 当代艺术常通过解构现实来达成超以象外的表达。
职场与生活
- 解决商业痛点需超以象外,从用户底层需求入手。
- 他的演讲超以象外,用寓言揭示了深刻的管理智慧。
错误用法
- 误用于具体行为
× “他超以象外地跑完了马拉松。”(应改为“突破极限”)
√ “他的马拉松纪录片超以象外,探讨了人类意志的力量。” - 混淆“象”与“相”
× “超以相外”(“象”指物象,“相”多指外貌,不可替换) - 过度泛化
× “这款手机超以象外,拍照特别清晰。”(与深层境界无关) - 贬义误用
× “他超以象外地逃避责任。”(成语无消极含义)
“超以象外”不仅是语言瑰宝,更是一种思维智慧。它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唯有穿透表象的迷雾,才能触摸真理的核心。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化龙的诗词
关于化龙的诗词(第1篇)关于化龙的诗词,我整理了以下一些作品,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供您参考:一、诗词全文及解析唐代李白的《化龙篇》原文:我昔乘风破浪去,直上青天揽日月。如今化龙归碧海,身世浮沉随浪花。作者: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解析:此诗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凌云和人生的变幻无常。李白乘风破浪、直上青天,而后化龙归海,暗示着人生如梦,浮沉随浪。宋代陆游的《龙腾记》原文:化龙飞腾入九霄,雷霆万钧不可招。今朝我欲乘风去,直上青云看天高。作者: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解析:此诗描绘了化龙飞腾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欲乘风直上青云的豪情壮志。宋代岳飞的《满江红·化龙难就》原文:“须信冲波凭绝世之勇,全不费神
10首描写极乐境界的古诗词 探寻陶渊明李白苏轼笔下的至乐人生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极乐的诗词及其所表达的境界。文章通过介绍多首古诗词,展示了古人对极乐境界的向往和探索,包括宁静、满足、愉悦等情感。这些诗词描绘了人们在自然美景、温馨时光和心灵独处中体验到的极乐时刻。作者认为,极乐境界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来体验这种境界。最后,作者强调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快乐,让心灵充满阳光与快乐,回归内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极乐之境。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描写极乐的诗词,展示了古人对极乐境界的向往和探索。这些诗词描绘了人们在自然美景、温馨时光和心灵独处中体验到的愉悦和满足。作者认为极乐境界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体验,可以通过寻找内
10首关于信任的古诗词赏析 感受李白苏轼笔下友谊与信任的永恒之美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信任主题的古诗词的摘要,通过介绍五篇关于信任主题的古诗词文章,展示了古诗词中信任之韵的美好与力量。这些诗词通过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信任在家庭、友情、爱情和社会中的价值。同时,文章还探讨了信任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强调了珍惜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的重要性。最后,文章呼吁传承古诗词中的信任之韵,共同创造一个充满信任、美好、和谐的世界。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信任主题的古诗词文章,展现了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美好与力量。这些文章通过引用具体的诗词和解析其内涵,强调了信任在家庭、友情、爱情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文章还探讨了信任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并呼吁人们
10首描写人生得意的经典诗词 春风得意马蹄疾等得志抒怀佳作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古诗词中描绘得志情感的篇章,涉及李白、杜甫、辛弃疾等多位著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得志者的豪情壮志和喜悦之情,如李白的《将进酒》描绘了得志者豪迈的情感,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则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得志者出猎的场景。除此之外,文章还通过引用陈著的《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刘禹锡的《竹枝词》等诗词,展示了得志时刻的喜悦和满足。同时,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美景,表达了得志心境的开阔和对未来的期待。整篇文章以摘要的形式,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描写得志的诗词及其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飞升幻想 10首关于羽化登仙的经典诗作赏析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成仙和仙境的古代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列举多首描绘成仙和仙境的古诗词,并附上作者、朝代及解析,展现了诗人对于成仙和仙境的向往和追求。这些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这些诗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神秘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些古代诗词所传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仍然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通过欣赏和品味这些诗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哲学思考。
关于彻悟的诗词
关于彻悟的诗词(第1篇)关于彻悟的诗词在古代的诗坛中,那些表达了彻悟之情的诗词,往往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哲理引人深思。下面将按照您的要求,列举几首关于彻悟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及朝代作者为王之涣,诗成于盛唐。解析此诗以登楼为契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彻悟。首句写景,描绘了白日西沉、黄河东流的壮阔景象;后两句则以登高远望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只有不断攀登,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二、《青玉案·元夕》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关于道的诗词
关于道的诗词(第1篇)关于“道”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全文《道德经》中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作者:老子(周朝)解析:这是《道德经》的开篇之句,强调了“道”的玄妙和不可言说性。道是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是天地万物的起源和基础。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杜甫(唐朝)解析:这首诗中虽然不直接出现“道”字,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感受,体现出一种大道至简、天人合一的哲理。白居易《中道》中道行且止,乐天知命难。心随白云去,身与清风闲。作者:白居易(唐朝)解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领悟,强调了顺应自然、知命安身的
描写顿悟的诗词
本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多首关于顿悟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展现了人们在某一瞬间领悟到人生真谛的深刻体验。这些诗词描绘了不同的场景和情感,传达了内心的觉醒和对人生的领悟。文章通过几首饱含顿悟之意的古诗词,感受了深邃的意境,并提供了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感悟生活的美好与真谛的启示。这些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宝贵的思考启示作用。
关于无相古诗词
关于无相古诗词(第1篇)关于无相古诗词一、引言无相,一词常用于佛学中,代表着无我、无执、无相之境。在古诗词中,以“无相”为主题的作品虽不多见,却别具一格,含蓄深远。下面,我们将逐一呈现几首符合“无相”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古诗词呈现诗名:《无相》作者:白居易(唐)原文:百千法界人难见,何况无相见处难。若向目前求得处,元来元自不须还。解析: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杰作之一,全诗借物寓理,意蕴悠远。“百千法界人难见,何况无相见处难”,意为无数事物交织,世间之人难以觉察真相;“若向目前求得处,元来元自不须还”,则表达了对于无相之境的追求,无需刻意寻找,因为真理本就在心中。诗
10首关于飞翔的古诗词赏析 从庄子逍遥游到李白扶摇直上解读诗人笔下的自由与理想
本文介绍了描写飞翔主题的古诗词及其文化内涵。文章分析了多篇描写飞翔的诗词,从不同朝代和不同作者的角度出发,深入解析了古诗词中飞翔意象的多元表达。文章指出,飞翔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人们内心情感和追求的写照,体现了人们对自由、梦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飞翔也是中国文化独特符号之一,代表着人们对超越现实的向往和对未来的追求。文章最后强调,古诗词中的飞翔意象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人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飞翔带来的无限可能和自由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