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幼有叙

长幼有叙

读音

cháng yòu yǒu xù

含义

  • :指年长的人,长辈。
  • :指年幼的人,晚辈。
  • 有叙:有次序、有规矩。

整体含义:指在家庭或社会中,长辈和晚辈之间应当遵循一定的礼节和尊卑次序,强调尊老爱幼、秩序井然的社会伦理。

典故

  1. 《孟子·滕文公上》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在此提出“五伦”观念,其中“长幼有叙”强调家庭和社会中长幼之间的有序关系。
  2. 《礼记·曲礼》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
    古代礼制规定,对待年长的人应当像对待父兄一样尊敬,体现“长幼有叙”的精神。
  3. 《论语·学而》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孔子强调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尊敬兄长,也是“长幼有叙”的一种表现。

近义词

  1. 尊老爱幼:尊敬长辈,爱护幼小。
  2. 长幼有序:与“长幼有叙”意思相同,强调长幼之间的次序。
  3. 孝悌忠信: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守信,涵盖“长幼有叙”的部分内涵。
  4. 礼让三先:在礼节上谦让,体现长幼尊卑。

反义词

  1. 目无尊长:不把长辈放在眼里,形容傲慢无礼。
  2. 没大没小:言行不分长幼尊卑,缺乏规矩。
  3. 以下犯上:地位低的人冒犯地位高的人,违背“长幼有叙”的原则。
  4. 忤逆不孝:违背父母或长辈的意愿,不孝顺。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吃饭时让爷爷奶奶先动筷子,真是长幼有叙的好孩子。
    • 老师教导我们要长幼有叙,见到长辈要问好。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在公交车上,小红主动给老人让座,体现了长幼有叙的美德。
    • 家庭聚会时,孩子们都安静地听长辈说话,这就是长幼有叙的表现。
  3. 初中

    •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长幼有叙,因此我们在家要尊重父母的意见。
    • 古代家族聚餐时,座位安排必须长幼有叙,不能乱了规矩。
  4. 高中及以上

    • 儒家思想中的“长幼有叙”不仅是家庭伦理,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 在现代社会,虽然平等观念盛行,但长幼有叙的精神依然值得提倡。

错误用法

  1. 混淆“叙”与“序”

    • ❌ 错误:长幼有序(虽然意思相近,但成语固定为“长幼有叙”)。
    • ✅ 正确:长幼有叙。
  2. 用于平辈之间

    • ❌ 错误:同学之间要长幼有叙。(同学是平辈,不适用)
    • ✅ 正确:兄弟姐妹之间要长幼有叙。
  3. 滥用场景

    • ❌ 错误:公司里员工和老板要长幼有叙。(职场应使用“上下级关系”等表述)
    • ✅ 正确:家庭中子女对父母要长幼有叙。
  4. 误解为“年龄差距”

    • ❌ 错误:我和邻居家小孩差十岁,所以要长幼有叙。(需明确尊卑关系,而非单纯年龄差)
    • ✅ 正确:晚辈对长辈要长幼有叙。
长幼有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小学生古诗词关于孝

小学生古诗词关于孝(第1篇)小学生古诗词中的孝道一、古诗全文及解析1. 《游子吟》 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游子吟》是一首颂扬母爱的古诗词。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的情景,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和不舍之情。其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道出了孝顺的道理,即子女应尽孝道,报答母爱之深沉。2. 《拜新年》 黄景仁(明)常恐时光易逝去,独思亲爱在家中。欲知孝子心中意,只望双亲笑颜开。解析: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孝子对父母的思念和希望父母安乐的心愿。诗人以“孝子”自居,表达了希望父母能够因自己的存在而

关于不孝的诗词

关于不孝的诗词(第1篇)关于不孝的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罕见。这些诗词不仅揭示了社会道德观念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古代对于家庭伦理、亲情关系的重视。以下是我根据您的需求,整理的一些关于不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孝经·谏诤章》汉乐府《长歌行》晋·陶渊明《杂诗》唐·白居易《孝妇吟》宋·王安石《孝道歌》二、诗词全文及解析《孝经·谏诤章》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曾子曰:“若夫慈爱抚育,奉事父母如大人,此孝之大者。不慈不孝,不祥之民也。”解析:此段出自《孝经》,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若不慈不孝,则被视为不祥之人。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

长幼尊卑

“长幼尊卑”是一种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根据年龄、辈分、地位形成的伦理关系和秩序,代表着尊敬年长、优待地位尊贵者的观念。其典故源于古代宗法制度和礼乐文化,在经典文献中反复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遵循长幼尊卑的秩序,尊重长辈、上级,同时也关心和帮助下属、晚辈。然而,长幼尊卑的观念也需要正确使用,避免滥用尊卑概念、忽视个体差异或过度强调等级观念等错误用法。

敬老尊贤

敬老尊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g lǎo zūn xián。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尊敬年长的人以及重视有德行和才能的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故事中。敬老尊贤的近义词包括孝老爱亲、尊年尚齿和崇德尚才等,反义词则是傲慢不逊、轻视长辈和才疏德薄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使用场合、对象和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践行敬老尊贤的传统美德,尊重老年人,重视有德才之士。

入孝出悌是什么意思

“入孝出悌”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家庭中表现出的孝顺和尊敬长辈的品行。其源于古代中国的家庭伦理观念,强调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该成语包含尊敬父母、友善待人的含义,其典故可追溯至《孝经》等经典文献及历史人物故事。近义词包括孝顺友爱、敬老尊贤、仁爱礼让等,反义词则是不孝不悌、忤逆不道、冷漠无情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是否恰当。

犯上作乱

犯上作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àn shàng zuò luàn。该成语的含义是触犯尊长或违背正道,制造混乱或叛乱。典故源于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下的不遵守秩序行为。近义词包括叛乱行为、造反行为等,反义词为遵纪守法等。该成语用于形容严重的叛逆或动乱行为,不应随意用于小争执或矛盾。使用时应避免误解和非政治、非社会动荡的语境。

昏定晨省

“昏定晨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ūn dìng chén shěng,指晚上要安排妥当,安定下来,早晨向长辈或上级请安问好,体现了尊老敬贤的礼仪和孝道。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人们注重在每天早晚的特殊时刻表达对长辈和上级的尊重和关心。近义词包括孝顺敬老、恭敬有礼、朝夕问安等。反义词则为不孝不敬、无礼无节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于工作或学习上的安排不规律、不定时的情况,以及用于与尊老爱幼无关的场合或对象。这个成语有助于表达对长辈和上级的尊重和关心,应正确使用。

敬上爱下

敬上爱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g shàng ài xià。其含义是尊重上级和长辈,关爱下属和晚辈,体现了一种尊重和关爱的态度。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礼仪文化,表示尊卑有序、长幼有序的社会基本规范。敬上爱下的近义词包括尊老爱幼、恭敬有礼等,反义词包括欺上瞒下、傲慢无礼等。在使用敬上爱下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和关爱他人时才能使用该成语来描述自己的态度或行为。该成语在描述人的行为和态度时非常常见,可以用于职场、家庭、学校等场合。

三节两寿是什么意思

“三节两寿”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传统节日和父母生日的重要性。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礼仪文化,用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祝福。其近义词包括敬老尊贤、孝敬父母等,反义词则是不孝不敬、无视礼仪等。在重要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回家看望父母,表达关心和祝福。同时,需要注意在正确的场合和语境中使用该成语,避免误解和错误搭配。

目无尊长是什么意思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目无尊长”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一个人对长辈或权威人物缺乏敬重和尊重的行为。文章还介绍了目无尊长的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注意礼貌和尊重。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