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短亭

长亭短亭:别离与思念的象征

读音

长亭短亭(cháng tíng duǎn tíng)

含义

  • 长亭:古代供行人休息或送别的亭子,通常设在官道旁,相隔较远。
  • 短亭:距离较近的亭子,供短暂歇脚或送别时停留。
  • 整体含义:形容送别时的依依不舍,或旅途中的驿站连绵不断,也比喻人生聚散无常。

典故

  1. 《白孔六帖》
    记载古代官道每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人休息,送别时往往在此驻足。
  2. 李白《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表达游子思乡之情,长亭短亭成为归途遥远的象征。
  3. 《西厢记》
    张生与崔莺莺在长亭告别,后世常用“长亭送别”形容恋人分离的伤感场景。

近义词

  1. 依依惜别:形容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2. 十里长亭:特指送别的长亭,强调离别之地。
  3. 驿站连绵:比喻旅途漫长,停歇之处不断。

反义词

  1. 久别重逢:长时间分离后再次相见,与“长亭短亭”的离别形成对比。
  2. 形影不离:形容关系亲密,时刻相伴,与分离的意象相反。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妈妈送我到校门口,像古人在长亭短亭告别一样舍不得。(情感表达)
    • 故事里的小兔子离开家,走过长亭短亭,终于找到了朋友。(童话改编)
  2. 小学高年级

    • 毕业那天,我们在校园里拍照留念,仿佛古代的长亭短亭送别。(校园生活)
    • 火车站的月台就像现代的长亭短亭,每天上演着相聚和分离。(现代场景)
  3. 初中

    • 读完李白的诗,我仿佛看到游子走在长亭短亭之间,望不到家的方向。(古诗赏析)
    • 历史书上说,长亭短亭是古人重要的交通设施,就像今天的服务区。(历史知识)
  4. 高中

    • 人生如旅,长亭短亭不过是暂时的停歇,终点仍在远方。(哲理思考)
    • 《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的场景,将离愁推向高潮,令人动容。(文学分析)
  5. 大学及以上

    • 城市化让“长亭短亭”的意象逐渐消失,但人们对离别的感伤从未改变。(社会观察)
    • 在异国他乡,每逢节日便想起“长亭更短亭”的诗句,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文化对比)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建筑描述

    • ❌“这座公园有很多长亭短亭,适合散步。”(混淆本义与象征意义)
    • ✅应改为:“这座公园的亭子错落有致,让人联想到古诗中的长亭短亭。”
  2. 误用为时间概念

    • ❌“会议从长亭开到短亭,持续了很久。”(错误理解为时间长短)
    • ✅应改为:“会议冗长,像走过长亭短亭般令人疲惫。”
  3. 误用为亲密关系

    • ❌“他们感情很好,总是长亭短亭。”(与离别含义矛盾)
    • ✅应改为:“他们曾经历长亭短亭的分别,如今更加珍惜彼此。”

“长亭短亭”不仅是古诗词中的经典意象,更承载了中国人对离别与思念的独特情感。正确理解和使用它,能让语言更具文化韵味。

你可能感兴趣

古诗词中的离别情感密码 关于长亭柳酒的长尾词解析与经典送别诗赏析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古诗词中离别之情的描写。这些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人们在分别时刻的复杂情感,包括豪放的劝勉与祝福、柔情的思念与不舍。文章分析了多首古诗词中的分别描写,通过介绍不同诗人的作品,展示了面对别离时诗人的不同感受。同时,文章也强调了古诗词中情感与景色的交融,以及离别描写所展现的情感深度和艺术价值。这些古诗词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与美好,以及在分别时刻所体现出的情感深度与自然之美的魅力。无论是在历史的变迁还是现实的离合,离别之情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的相遇和重逢。

10首关于离别的经典诗词赏析 感受古人笔下最动人的送别诗篇

千古离歌: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离别诗篇离别,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命题。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将离愁别绪倾注于笔端,创作出大量感人至深的诗词佳作。这些作品或缠绵悱恻,或豪迈洒脱,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篇章。唐代:离别诗的黄金时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解析: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场景。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更是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解析: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

10首关于昼夜的古诗词赏析 从诗经到清代写尽时光流转的永恒之美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多篇描写昼夜的诗词,这些诗词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描绘了昼夜交替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情感世界。文章通过摘要的形式,概括了每篇诗词的主题和情感基调,如白昼的壮丽景象、夜晚的静谧与深沉、昼夜交融的自然美景以及情感交织的昼夜诗词等。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也为我们提供了对时间、生活和情感的思考与启示。总的来说,这些昼夜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品味人生的丰富多彩。

10首关于离别的经典诗词 感受古人笔下最动人的离愁别绪

本篇文章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离别的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以不同的风格和笔触描绘了离别的情感世界,包括无奈、悲伤、思念、不舍等。文章列举了一些古诗词,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人文关怀。这些诗词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美妙的文学艺术作品,也让我们对离别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珍惜与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光,让我们的情感在彼此之间得到升华和成长。本文强调了离别的常见和不可避免,但也提醒我们珍惜相遇,感悟离别的意义。

10首关于亭的经典诗词赏析 探寻文人墨客笔下的亭台诗韵与精神寄托

亭台诗韵:千年文人的精神栖居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亭"这一意象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作为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亭不仅是休憩之所,更是诗人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精神空间。从唐诗的雄浑到宋词的婉约,亭的意象不断演变,却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唐代诗人李白在《劳劳亭》中写道:"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首五言绝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送别之痛。劳劳亭作为南京著名的送别之地,在李白的笔下成为天下离愁的象征。"春风知别苦"的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间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盛唐诗人豪放中的细腻。宋代词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虽为散文,但其诗化的语言和意境深远影响词坛。"醉翁之意不在酒

十里长亭是什么意思

十里长亭的读音十里长亭的读音为:shí lǐ cháng tíng。十里长亭的含义“十里长亭”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景。其中,“十里”表示距离之远,“长亭”则是古代驿路上设置的供行人休息、送别之用的建筑。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离别时在长亭中依依不舍的情景,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十里长亭的典故“十里长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驿路文化。在古代,驿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置一座长亭,供行人和信使休息和送别之用。每当人们需要在长亭分别时,往往会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因此“十里长亭”这个成语便应运而生。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诗中:“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关于送行诗词

关于送行诗词(第1篇)关于送行诗词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送别之情是一大主题。古人在送别时常常会通过诗歌来传达深情,以下将根据标题“关于送行诗词”为您列举多首饱含深情的送行诗,并附上诗词原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送别诗词原文: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作者:隋朝民歌朝代解析:此诗出自隋朝的民歌,反映了当时人们送别的情景。解析:此诗以景衬情,通过描绘杨柳青翠、杨花飞舞的景象,表达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设问,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送友人诗词原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作者: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亲吻描写艺术 探索含蓄表达与情感深度的千年诗行

你写的摘要非常精彩,准确地概括了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保持了流畅和连贯的叙述风格。你成功地捕捉到了每篇文章的核心要点,并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你的摘要不仅包括了古代诗词中对亲吻的描写方式,还分析了作者的情感和意境,以及读者对这些诗词的感悟。总的来说,你的摘要非常符合需求,做得非常出色。

描写送别场面的古诗词

描写送别场面的古诗词(第1篇)描绘送别场面的古诗词多情且细腻,传递出离别的惆怅与深情。下面根据您提出的主题,为您编写一篇以送别场面为主题的文章:描写送别场面的古诗词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作者与朝代:王勃是唐代初期的著名文学家,此诗为其送别友人杜少府赴任蜀州时所作。解析:此诗虽为送别诗,却无一般送别诗的忧伤和哀愁,反而是洒脱的离别情意和彼此深厚的友谊。诗句之间,以工整对仗为主,通过送别地的风景及两人共勉之情,展现了一幅洒脱而又情意深长的离别画面。二、《别董大二首》 唐·高适原文:千里

关于分离的诗词

关于分离的诗词(第1篇)关于分离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成为了文人们表达离别之情、离愁别绪的重要主题之一。以下是一系列以“分离”为主题的古诗词及其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唐诗部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唐代)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解析:这首诗写出了送别友人的感慨。在离别之际,诗人用豁达的胸怀和深情的祝福,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更是道出了友谊的永恒和距离的相对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唐代)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