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蛇封豕

长蛇封豕:贪婪暴虐的象征

读音

长蛇封豕:cháng shé fēng shǐ

含义

  • 长蛇:指大蛇,象征凶残贪婪。
  • 封豕:指大猪,比喻贪得无厌的掠夺者。
  • 整体含义:形容像大蛇和大猪一样贪婪残暴的人或势力,多用于批判侵略者或暴虐之徒。

典故

  1. 《左传·定公四年》
    春秋时期,吴国攻打楚国,楚国大夫申包胥向秦国求救,形容吴国军队如“长蛇封豕”,贪婪无度,最终秦国出兵相助。
  2. 《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在《思玄赋》中写道“封豕长蛇,肆其贪噬”,比喻东汉末年权贵的暴虐统治。

近义词

  1. 豺狼成性:形容人像豺狼一样凶残。
  2. 贪得无厌:指贪心永不满足。
  3. 暴戾恣睢:形容残暴放纵,任意妄为。

反义词

  1. 仁民爱物:形容仁慈宽厚,关爱百姓。
  2. 廉洁奉公:指清正廉洁,一心为公。
  3. 宽厚待人:形容待人温和宽容。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故事里的坏人像“长蛇封豕”一样凶恶。
    • 我们要远离那些贪婪的人,不能学“长蛇封豕”。
  2. 小学高年级

    • 古代有些官员像“长蛇封豕”,欺压百姓。
    • 侵略者如“长蛇封豕”,最终会被正义打败。
  3. 初中

    • 历史上许多暴君被比作“长蛇封豕”,遗臭万年。
    • 面对“长蛇封豕”般的敌人,人民必须团结反抗。
  4. 高中及以上

    • 某些垄断企业如“长蛇封豕”,疯狂掠夺市场资源。
    • 在文学作品中,“长蛇封豕”常象征极端的贪婪与暴政。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形容自然灾害

    • ❌ 这场台风像“长蛇封豕”一样可怕。(错误,该成语专指人性之恶,不用于自然现象。)
  2. 误用于褒义

    • ❌ 他赚钱像“长蛇封豕”一样厉害。(错误,成语含贬义,不可用于赞美。)
  3. 误用于形容动物本身

    • ❌ 动物园里的蟒蛇和野猪真是“长蛇封豕”。(错误,成语比喻人性,不直接描述动物。)

总结:“长蛇封豕”是一个极具批判性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属性,避免误用。

长蛇封豕.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饿虎饥鹰

“饿虎饥鹰”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或事物极度饥饿或渴望的状态。源于古代的寓言或故事,用以比喻人的欲望和野心。其近义词包括贪得无厌、渴求不已等,反义词则为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等。在使用时需注意不当场合、用词不当、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重复使用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例子展示了这一成语的恰当与不恰当用法。

狼贪虎视

“狼贪虎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áng tān hǔ shì,形容人贪得无厌,像狼和虎一样凶狠地盯着猎物。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描述狼和虎为了猎物而争斗的情景。它常带有贬义色彩,用来形容贪婪、凶狠、不择手段的人。其近义词包括贪得无厌、贪婪成性等,反义词则为清正廉洁、知足常乐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误用该成语的读音、字形和场合,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例如,不能用于形容正面形象或在轻松幽默的语境中使用。

苍蝇见血

“苍蝇见血”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对目标的敏锐性和渴望程度。源自古代农耕文化,形容苍蝇对血液的快速反应,被借用来比喻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敏感度和强烈兴趣。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见猎心喜、锐不可当等,反义词为视若无睹、漠不关心等。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应根据具体语境和表达需要合理使用。该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追求目标时的迅猛和准确,常见于商业交易、侦探等场景的描述。

饿虎扑羊

“饿虎扑羊”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è hǔ pū yáng。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在极度渴望或需求的情况下急切地扑向目标。其来源于古代一只饥饿的老虎扑向羔羊的故事。该成语带有贬义色彩,常用来形容人贪得无厌、急不可耐地追求某种目的或利益。其近义词包括贪婪无厌、狼吞虎咽等,反义词则包括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对象、场合,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错误用法包括误用对象、使用场合不当等。

狼顾鸱踤

本文介绍了成语“狼顾鸱踤”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的行动或目光凶狠、贪婪、不择手段,源于对狼和鸱鸟等凶猛动物的描述和象征。使用时应避免误用对象、在正式场合或文艺作品中滥用,以及与其他成语或词语随意搭配使用。

雁过拨毛是什么意思

雁过拨毛的读音拼音:yàn guò bō máo,其中"yàn"读第四声,"guò"读第四声,"bō"读第一声,"máo"读第二声。雁过拨毛的含义"雁过拨毛"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形容雁群飞过时,连一根毛都不放过,比喻贪得无厌,极尽掠夺之能事。现在多用来形容对他人财物或利益的极度贪婪和剥削。雁过拨毛的典故据传,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史记》中的故事。在古代,雁是珍贵的禽鸟,常常被人们捕猎。有些贪心的人在雁群飞过时,会尽力捕捉每一只雁,甚至连雁的毛都不放过。久而久之,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那些极度贪婪的人。此外,也有一些其他典故和出处。比如,有人认为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税制,当时人们会按照经过某地的雁群数量

鹰挚狼食是什么意思

鹰挚狼食的读音鹰挚狼食的读音为yīng zhì láng shí。鹰挚狼食的含义鹰挚狼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凶狠、贪婪、残忍,如同鹰捉拿猎物和狼吞食食物一样迅速而无情。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心狠手辣、不顾一切的人。鹰挚狼食的典故该成语典故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相传,有一只雄鹰和一只饿狼相互配合,共同猎取食物。鹰以锐利的目光发现猎物,而狼则以迅猛的行动进行捕食。两者相互配合,如同一个默契的团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猎物。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凶狠、贪婪、残忍的人,如同鹰和狼一样无情地猎取和吞噬。鹰挚狼食的近义词凶狠残暴冷酷无情心狠手辣贪得无厌贪婪成性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鹰挚狼食”有类似的含义,都用来形容人的

贪的拼音

不同人的不同领域都存在贪心一事。这是广义上人类与生俱来的特质。以此为契机发展出了诸多的观点与建议乃至学派分支比如道生财便是其中的一种。还有廉洁一词也与贪相互关联共同发展衍生出很多有趣的故事。有人说贪未必是坏事只要做到有度有量便不会影响本身的发展。当然这不过是种种说法中的一种也仅仅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与立场对于事物的定义并不是绝对的有时恰恰相反某些我们认为不对的事物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反而是积极的值得探索和学习的不宜盲目跟从他人的观点或一概而论要综合所有因素辩证看待事物本身。\n本文介绍了汉字“贪”的含义,包括爱财、贪婪等,并探讨了其在不同领域中的表现和影响。文章还提到了一些关于贪的观点和建议,如

象齿焚身是什么意思

象齿焚身的读音象齿焚身的读音为 "xiàng chǐ fén shēn"。象齿焚身的含义象齿焚身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自招灾祸,自讨苦吃。其中,“象齿”指的是象的牙齿,常用来比喻珍贵的东西;“焚身”则是指烧身,即自焚或自毁。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因贪图某种利益或欲望而招致灾难或自毁。象齿焚身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非常贪婪的人,他看到象的牙齿非常珍贵,于是就想要得到它。他不断地追逐象群,想要从象群中取得象牙。然而,当他终于得到象牙后,却因为贪婪而陷入了困境。他为了保护这些象牙,不惜烧毁自己的身体,最终自讨苦吃,自毁前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心不足蛇吞象,贪图不属于

伊索寓言 熊和蜜蜂读后感

伊索寓言 熊和蜜蜂读后感(第1篇)伊索寓言之熊和蜜蜂读后感《伊索寓言》中,熊和蜜蜂的故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我。初次翻阅,我即被其情节的巧妙与语言的生动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则简单的寓言,更是一面生活的镜子,反映出许多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道理。在这则寓言中,故事情节围绕熊与蜜蜂之间发生的小小冲突展开。虽然具体内容不能透露太多,但伊索却以其生动的描绘方式让我们得以一窥其内涵。从日常的小细节入手,讲述了两个完全不同背景的角色相遇、发生矛盾至最后相互理解的经历。我认为,《伊索寓言》的魅力在于其独特观点的提出和精彩片段的描述。其中,熊与蜜蜂的相处之道,给了我很多启示。在故事中,两者因为误解而产生了冲突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