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当哭
读音
长歌当哭:cháng gē dàng kū
含义
- 长歌:指篇幅较长的诗歌或歌曲,也可指放声高歌。
- 当:代替、作为。
- 哭:哭泣、哀悼。
整体含义:用长声歌唱或吟诵诗歌来代替痛哭,形容以诗文抒发内心的悲愤或哀思。
典故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被放逐后,心怀忧愤,作《离骚》以抒发悲愤之情,后人认为他“长歌当哭”,以诗言志。
- 《后汉书·逸民传》:东汉隐士梁鸿因不满朝廷腐败,作《五噫歌》讽刺时政,以歌代哭,表达愤懑。
- 杜甫《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虽未直接使用“长歌当哭”,但诗中悲愤之情与之相似。
近义词
- 以歌代哭:用歌唱代替哭泣,表达哀思。
- 悲歌慷慨:用悲壮的歌声抒发愤懑之情。
- 借酒浇愁:借饮酒排解忧愁,与“长歌当哭”类似,但方式不同。
- 吟诗抒愤:通过吟诗表达愤懑之情。
反义词
- 喜笑颜开:形容非常高兴,与“长歌当哭”的悲愤形成对比。
- 欢天喜地:形容极其欢喜,毫无哀伤之情。
- 乐不可支:快乐到无法自持,与“长歌当哭”的情绪相反。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伤心极了,只能长歌当哭,唱了一首悲伤的歌。
- 爷爷去世后,爸爸写了一首诗,长歌当哭,表达思念。
-
小学高年级:
- 面对朋友的背叛,他没有大哭,而是长歌当哭,写了一首词。
- 古代诗人常常长歌当哭,用诗歌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
初中:
- 屈原被流放后,长歌当哭,写下了《离骚》。
- 杜甫在战乱中长歌当哭,用诗歌记录百姓的苦难。
-
高中:
-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 文天祥被俘后,长歌当哭,以《正气歌》表达不屈之志。
-
大学及以上:
- 在国破家亡之际,许多文人长歌当哭,留下无数悲壮诗篇。
- 他的散文充满长歌当哭的悲凉,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错误用法
-
用于欢乐场合:
- ❌ 婚礼上,他长歌当哭,唱了一首情歌。(错误:与悲伤情绪不符)
- ❌ 孩子们春游时长歌当哭,开心地唱着歌。(错误:成语本身带有哀伤色彩)
-
形容单纯的唱歌:
- ❌ 他在KTV长歌当哭,唱了一晚上。(错误:成语强调以歌代哭,而非娱乐)
- ❌ 她长歌当哭,参加歌唱比赛。(错误:成语不适用于竞技或表演场景)
-
滥用比喻:
- ❌ 他长歌当哭,写了一篇搞笑段子。(错误:成语与幽默无关)
- ❌ 这部电影让人长歌当哭,笑到流泪。(错误:成语不适用于喜剧效果)
“长歌当哭”是一个充满文学色彩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其悲愤、哀思的情感基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关于失志之痛的经典诗词 探索屈原李白杜甫笔下的理想破灭与精神坚守
本文的主题是描写失志的诗词。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多首关于失志情感的古诗词,包括《登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青玉案·元夕》、《长恨歌》等。这些诗词以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描绘了古代文人墨客在面对失志时的情感表达。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失志中的内心世界,包括坚韧、自我救赎、自省、希望等主题。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情感世界,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困顿时,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挑战。
描写辜负的诗词
本文描述了多首描写辜负的诗词,包括《长恨歌》、《离别难》、《青玉案·元夕》、《钗头凤·世情薄》等,通过解析这些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探讨了“辜负”这一情感体验在古诗词中的深刻描绘。文章指出,这些古诗词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因错过、失去、离别等产生的遗憾、伤感与无奈,反映了人生的起起落落。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学会面对人生的挑战,珍惜眼前的人和事,避免未来的懊悔。文章强调了古诗词中“辜负”情感的价值,提醒读者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珍惜当下。
悲愤填膺
“悲愤填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ēi fèn tián yīng,表示悲痛和愤怒充满了心胸。它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形容在秦朝末年百姓面对种种不公和冤屈时的强烈情感。该成语也常用来形容古代将士在国家危难时的情绪。近义词有悲痛欲绝、愤懑不平等,反义词则有心平气和等。使用时要根据情境恰当运用,避免滥用和与其他表达类似情感的词语重复使用。例如,在描述人物听到家园被毁或遭遇不公时的强烈情感时可以使用该成语。
描写清明的诗句古诗词
描写清明的诗句古诗词(第1篇)描写清明的诗句古诗词一、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 宋·王禹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细雨绵绵的景象,行人因思念而情绪低落。借问酒家以解愁绪,牧童遥指远处杏花村,为诗增添了别样的意境。二、清明寒食百花香《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此诗描绘了寒食节时节的景象,百花盛开,春意盎然。寒食节禁火冷食,而宫中却燃起蜡烛,轻烟袅袅散入贵家。诗句间流露出对清明的怀念与感慨。三、清明忆故人《清明夜》 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哀兵必胜
“哀兵必胜”的读音为āi bīng bì shèng,表达的是当一方因悲痛等压迫激发出强烈斗志和力量时,往往能够战胜强大的对手。其源于古代战争经验,强调内心情感和意志力对结果的影响。近义词包括士气高涨、斗志昂扬等。反义词为士气低落、斗志丧失等。使用时要避免将其用于非战斗或非竞争场合,或用于贬义语境。错误用法包括将其用于没有悲痛或困苦背景的情况。
描写屈原的古诗词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屈原的古诗词的本文整理汇总了多篇关于屈原的古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从战国时期的屈原代表作如《离骚》、《九章·惜往日》到后世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的表达。这些古诗词通过不同的背景和表达方式,展现了屈原的高尚品质、忠诚精神和为国家、人民付出的悲壮情感。屈原的诗歌和他的人生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些古诗词不仅是对他本人的纪念和缅怀,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阅读这些古诗词,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屈原的思想和情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灵感。
关于春怨的诗词
关于春怨的诗词(第1篇)关于春怨的诗词一、春怨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也有许多诗人在春天抒发自己的春怨之情。以下是几首关于春怨的古诗词。春怨唐·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解析:此诗写一位宫女在春天黄昏时分的幽怨。首句写景,纱窗日落,天色将晚;次句写人,宫女独处,无人问津;第三句点明季节,春天的落寞与庭院中的孤寂相互映衬;最后一句则通过梨花满地而不见开门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宫女的孤寂与愁怨。春日叹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解析:此诗表达了杜甫对国家衰败的哀怨与伤感。前两句以景物描绘来展现国破的悲凉;后两句则以花的悲伤与鸟
咄咄书空是什么意思
咄咄书空是一个成语,源自《晋书·王述传》,用来形容人因悲愤、无奈或失望而无法排遣情绪的状态。其含义是形容一种无法排解的苦闷和无奈的情绪状态。该成语的典故来源于王述独自在家,面对墙壁,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的行为。近义词包括徒唤奈何、无可奈何等,反义词则包括泰然自若、应对自如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使用的场合和语境,避免错误用法。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和语境。
描写新月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摘要如下: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新月的古诗词,涵盖了从唐朝到现代不同时代的作品。这些古诗词以新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情感与思绪,包括思乡之情、怀旧之感、对未来的憧憬、美景的赞美以及离别的感慨。新月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为诗歌增添了浪漫色彩和想象空间。文章选取了五篇描写新月的古诗词进行解读,展示了新月之诗的魅力。
关于悔过的诗词
关于悔过的诗词(第1篇)关于悔过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屡见不鲜。以下是根据主题精心挑选的几首饱含悔意之情的古诗词,每一首都表达了深沉的反思和懊悔之情。一、《离思五首·其四》 唐代·李商隐曾是寂寥金罍尽,笙歌满堂别无痕。如今悔过追前事,梦里不觉泪沾巾。解析:诗人用金罍空空的画面暗示出往日的孤独,通过对比如今笙歌的逝去,表达了作者对往日逝去的悔意与思念之情。二、《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悔当初不珍惜,如今独自思量度日如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