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言无忌

昌言无忌

读音

chāng yán wú jì

含义

  • 昌言:指正直、坦率的言论。“昌”有光明、正直之意,“言”即言语。
  • 无忌:没有顾忌,无所畏惧。“无”即没有,“忌”指忌讳、顾虑。
  • 整体含义:形容说话直率,毫无顾忌,敢于直言不讳。

典故

  1.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性格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晋平公曾评价他“昌言无忌”,意指他说话坦率,不惧权贵。
  2. 《后汉书·崔骃传》
    东汉名士崔骃为人刚正,常直言批评朝政,友人称赞他“昌言无忌”,体现其正直无畏的品格。
  3. 宋代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苏轼在奏章中写道:“臣虽愚陋,敢不昌言无忌?”表达自己虽地位卑微,但仍愿直言劝谏的决心。

近义词

  1. 直言不讳:说话直率,不隐瞒。
  2. 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想到什么说什么。
  3. 开门见山:说话直接,不绕弯子。
  4. 快人快语:形容人爽快,说话直接。

反义词

  1. 吞吞吐吐:说话含糊,不敢直言。
  2. 讳莫如深:刻意隐瞒,不愿透露实情。
  3. 闪烁其词:说话躲闪,不直接表达。
  4. 拐弯抹角:说话绕圈子,不直截了当。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昌言无忌地说:“老师,您的字写错了!”
    • 小红昌言无忌地告诉同学:“你的作业没写完。”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班会上,小华昌言无忌地指出了班级纪律问题。
    • 老师鼓励我们昌言无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初中

    • 在辩论赛上,他昌言无忌地反驳了对方的观点。
    • 她昌言无忌地批评了学校食堂的卫生问题。
  4. 高中

    • 作为学生代表,他昌言无忌地向校长提出了改进教学的建议。
    • 这篇社论昌言无忌地揭露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
  5. 大学及以上

    • 在学术研讨会上,教授昌言无忌地指出了研究方法的缺陷。
    • 这位记者昌言无忌地报道了政府部门的失职行为。

错误用法

  1. 用于贬义语境

    • ❌ 他昌言无忌地辱骂别人。(“昌言无忌”强调正直直言,而非恶意攻击。)
  2. 形容沉默寡言的人

    • ❌ 她平时不爱说话,但偶尔也会昌言无忌。(矛盾,与“不爱说话”冲突。)
  3. 用于阿谀奉承

    • ❌ 他昌言无忌地吹捧领导。(“昌言无忌”不适用于虚伪的赞美。)
  4. 形容犹豫不决的发言

    • ❌ 他支支吾吾,最后还是昌言无忌地说出来了。(“支支吾吾”与“昌言无忌”矛盾。)

“昌言无忌”是一个褒义词,常用于赞美正直敢言的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掌握"昌"字拼音chāng的正确发音与书写 了解其部首日字旁及6大积极含义

昌字的含义包括兴旺、兴盛、正当、美好等。其作为名词时,可指代生物或菖蒲根等。昌字的部首是日,笔顺为丨,𠃍等。在古文中,昌字还有善言、光明、壮大的意思。

描写钟馗最好的诗词

本文整理了关于描写钟馗的诗词,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笔法描绘了钟馗的形象与精神。钟馗被赞誉为捉鬼英雄,以其威武勇猛、忠诚耿直、正义勇敢的品质被传颂。诗词中描绘了钟馗的英勇形象、忠诚与担当、正义与勇气,以及他的精神传承和寓意与象征。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文化内涵,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位民间英雄。

侃侃谔谔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侃侃谔谔”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人说话直率、正直、勇敢无畏,无所畏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看法。文章指出,正确的使用该成语应当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情境来选择合适的用法,避免使用不当的场合和语境。

直言取祸是什么意思

直言取祸的读音拼音:zhí yán qǔ huò直言取祸的含义“直言取祸”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因为直言不讳而招致灾祸或引来不幸。其中,“直言”指的是坦率、直率地说话,不隐瞒也不避讳;“取祸”则表示招致祸患或灾难。该成语的含义是指说话过于直接或直率,可能会因得罪他人或触犯某些忌讳而招致不良后果。直言取祸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和历史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古代一位官员因为直言进谏而得罪了皇帝,最终因此遭受了不幸的遭遇。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直言不讳的忌讳和对于忠诚与直率的矛盾心理。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典故和故事也表达了“直言取祸”的含义,如某人在公共场合发表了过于直率的言论而引起了不

峭论鲠议是什么意思

“峭论鲠议”是一个成语,形容言论直率、尖锐有力,不畏强权,敢于直谏。该成语出自古代,常用来形容直言不讳、不畏权势的人的言论。其含义是正直刚烈的言论。近义词有直抒己见、直言不讳等。反义词包括阿谀奉承、噤若寒蝉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和对象,避免错误用法。某人的峭论鲠议让领导深思并推动政策改变,赢得同事尊重和信任。

危言危行是什么意思

危言危行的读音危言危行读音为wēi yán wēi xíng,其中“危”字表示高峻、危险、严重等含义,而“言”和“行”则分别指言语和行为。危言危行的含义“危言危行”原意是指言语和行动都正直、正直的言论和正直的行为。在古代,这种表达方式常用来形容那些言行一致、品德高尚的人。现在,这个成语的含义已经扩展到形容言语行动正直、直率、敢言敢为,不畏强权、不趋炎附势。危言危行的典故该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宪问》中的“邦有道则危言危行,邦无道则愚忠愚信。”意思是当国家政治清明时,要直言正行;当国家政治黑暗时,则需保持忠诚和信仰而不显露。后来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困难环境中仍然坚持正义、直言不讳的人。此外

不讳之路

不讳之路的读音是bù huì zhī lù。该成语指没有顾忌、不避忌讳的道路或途径,常用来形容言论或行为不受限制,能直率表达或进行。其源于古代,古人曾认为言语上应有所顾忌。但追求真实、公正和正义的人们会选择走不讳之路,即使有风险也在所不惜。此外,该成语也可指特定历史事件或文化传统中挑战传统观念、突破禁忌的故事。其近义词有直言不讳、坦诚相待等,反义词有讳莫如深、言不由衷等。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正确用法,避免误用。

朱云折槛是什么意思

朱云折槛的读音读音:zhū yún zhé kàn朱云折槛的含义"朱云折槛"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忠诚直谏,不畏强权。其中"朱云"是汉代的一个臣子,因为多次直言进谏而被世人所知,"折槛"则是指他因进谏而被皇帝的栏杆所阻拦,但仍然坚持直言。因此,"朱云折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勇于进谏,不畏权势。朱云折槛的典故"朱云折槛"的典故源于汉代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朱云是汉成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因为多次直言进谏而得罪了权贵,最终被贬为地方官。在他进谏的时候,曾因言辞激烈,使得皇帝的栏杆被他折断。这一事件被后人传为佳话,形成了"朱云折槛"这个成语。朱云折槛的近义词直言敢谏忠言逆耳犯颜直谏仗义执言朱云折槛的反义词

心直口快是什么意思

心直口快的读音心直口快的拼音是 xīn zhí kǒu kuài。心直口快的含义心直口快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坦率、直爽,说话不拐弯抹角,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性格豪爽、坦诚直率的人。心直口快的典故心直口快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出处,它是一个常用的口语表达,反映了人们对于坦诚直率的性格的普遍认可和赞赏。心直口快的近义词直言不讳口无遮拦坦率真诚直言相告快人快语心直口快的反义词含糊其辞拐弯抹角虚应故事矫揉造作沉默寡言心直口快的例句他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从不隐瞒自己的想法。她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总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他心直

直言无隐是什么意思

直言无隐的读音直言无隐,拼音为zhí yán wú yǐn。直言无隐的含义“直言无隐”指的是说话直率,毫无隐瞒,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它强调了说话的坦诚和真诚,不带有任何的掩饰和虚伪。直言无隐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直在其中矣。’”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直率的赞赏,认为直率是一种美德。随着时间的推移,“直言无隐”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成语,用来形容说话坦诚、毫无保留的特点。在古代文献中,还有许多与“直言无隐”相关的典故和故事。例如,有些历史人物因为敢于直言进谏,不惧权贵,而被后人赞誉为“直言无隐”的楷模。这些典故和故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