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蚕绩蟹匡”详解
读音
cán jì xiè kuāng
含义
“蚕绩蟹匡”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字面意思是“蚕吐丝织茧,蟹用壳作筐”,但实际上用来形容徒劳无功、白费力气的行为。
- 蚕:指蚕虫,会吐丝结茧。
- 绩:纺织、编织的意思。
- 蟹:螃蟹,有坚硬的外壳。
- 匡:筐子、容器。
合起来,蚕吐丝织茧,蟹用壳作筐,看似在努力,但实际上毫无用处,比喻做事方法不对,徒劳无功。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荀子·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后来人们引申出“蚕绩蟹匡”的说法,形容做事不得法,白费力气。
近义词
- 徒劳无功:白白付出努力,却没有收获。
- 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错误,不可能成功。
- 南辕北辙:行动和目标完全相反,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 竹篮打水:比喻白费力气,毫无效果。
反义词
- 事半功倍:花费较少的力气,取得较大的效果。
- 水到渠成: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 得心应手:做事熟练,毫不费力。
- 一蹴而就:一下子就能成功,形容事情顺利。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想用沙子堆一座高楼,结果风一吹就倒了,真是蚕绩蟹匡。
- 小学高年级:他整天研究怎么用纸折飞机飞得更远,却不去学物理,简直是蚕绩蟹匡。
- 初中:不认真学习,光靠临时抱佛脚,考试怎么可能考好?这不是蚕绩蟹匡吗?
- 高中:有些人拼命加班却不提高效率,最终累垮了身体,真是蚕绩蟹匡。
- 大学:科研不能只靠蛮干,否则就像蚕绩蟹匡,再努力也难出成果。
- 职场:公司不改进管理方式,员工再拼命加班也是蚕绩蟹匡。
- 生活:想减肥却只节食不运动,结果反弹更严重,真是蚕绩蟹匡。
- 投资:盲目跟风炒股,不研究市场,最后亏钱,就是蚕绩蟹匡。
- 学习:死记硬背不思考,考试时还是不会,这就是蚕绩蟹匡。
- 创业:没有市场调研就盲目投资,最终失败,就是蚕绩蟹匡。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勤奋努力”:
❌ 错误例句:他每天学习到深夜,真是蚕绩蟹匡。(这里误把成语理解为“勤奋”)
✅ 正确用法:他死记硬背却不理解,考试还是不及格,真是蚕绩蟹匡。 - 误用为“坚持不懈”:
❌ 错误例句:他坚持跑步十年,真是蚕绩蟹匡。(这里误用为“长期努力”)
✅ 正确用法:他跑步姿势错误,导致膝盖受伤,真是蚕绩蟹匡。 - 误用为“聪明机智”:
❌ 错误例句:他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问题,真是蚕绩蟹匡。(这里完全用反了意思)
✅ 正确用法:他用了笨办法,折腾半天也没解决问题,真是蚕绩蟹匡。 - 误用为“成功”:
❌ 错误例句:他创业成功了,真是蚕绩蟹匡。(这里完全误解成语含义)
✅ 正确用法:他创业方法不对,烧光资金也没盈利,真是蚕绩蟹匡。
总结:这个成语强调“方法错误导致徒劳”,不能用来形容“努力”或“成功”,使用时要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拔苗助长
本文介绍了成语"拔苗助长"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描述急功近利、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指强行改变事物发展进程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文章通过农夫教育子女、企业追求短期利润和农业生产过度干预等例子阐述了拔苗助长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事物的自然发展进程。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拔苗助长这一成语。
闭塞眼睛捉麻雀
文章介绍了成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不进行调查研究和盲目行动的危害性。使用时要注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避免错误用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什么意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yě xiāo hé,意思是形容某人的成败完全取决于另一个人或某个因素。这个成语来源于汉朝萧何的历史故事,表示某人的成败与另一个人密切相关。其近义词有功过参半、得失相半和成败利钝等。反义词为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以上是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详细介绍。
出处殊途是什么意思
本文解释了成语“出处殊途”的读音、含义和典故。该成语描述来自不同源头或途径的事物或人,强调其差异性和独特性。它可以用来形容古代文化中的不同流派或学派,也可以比喻人们在人生道路上的不同选择和经历。同时,本文还介绍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误解和搭配不当等错误用法。
不识马肝
"不识马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mǎ gān。它用来形容人缺乏识别事物真伪的能力或对某事物缺乏了解或理解。该成语源自古代中国迷信观念,认为马肝有毒。典故包括相马专家伯乐的故事和医学书籍中的记载。不识马肝的近义词有不知好歹、不知深浅等。反义词包括洞若观火、知根知底等。文章同时提到了不识马肝的错误用法,如用词不当、误解含义和滥用成语。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学习、决策和生活中要有足够的了解,避免盲目行动。
不虚此行
“不虚此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xū cǐ háng。其含义是所做的事情或所经历的旅程感到值得,没有浪费时间和精力。这个成语强调了行动的充实性和收获感,常用来形容通过努力和冒险后取得预期的收获或体验。其典故源于古代人们通过旅行等方式寻求知识和经验。同时,“不虚此行”也有近义词和反义词,需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和语境。错误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表达的意思与原意相反。
不识局面
不识局面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jú miàn,表示对当前的形势或情况缺乏了解或认识,无法应对或处理。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背景,用来形容面对复杂或陌生局面时,因缺乏经验、知识或判断力而无法有效应对。其典故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史记》等古代文献。不识局面的近义词包括不知所措、茫然失措、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等,反义词有游刃有余、驾轻就熟、见机行事、应付自如等。在使用不识局面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褒义或滥用场景的错误。例如,他在新的项目中表现出的无知和不熟悉状况,可以用不识局面来形容,但错误地将其用于吃饭等日常场景是不恰当的。
所见略同是什么意思
所见略同的读音拼音:suǒ jiàn lüè tóng所见略同的含义“所见略同”指的是对于某事或某物的看法、观点或理解,与他人有相似之处,即彼此的看法或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这个成语常用来表示人们对于同一事物有着相似的认识或理解。所见略同的典故“所见略同”出自于《史记·魏公子列传》,原句为“吾与将军相见甚欢,所知略同”。这个典故表明了人们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的看法或理解,彼此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和认同。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交流、讨论来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看法,而当他们发现彼此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的认识时,就会说“所见略同”。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学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中,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
白鱼登舟
白鱼登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i yú dēng zhōu。它象征着吉祥如意和好运降临的情景。最早来源于《史记》中的记载,描述姜子牙垂钓时白鱼跃上船的情景。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好运和顺利的情况,比如中奖、事业顺利、收到意外礼物等。同时,它也有一些近义词如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等,反义词如不祥之兆、厄运降临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情感色彩,不能随意滥用。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是什么意思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是一个成语,指微小的差错可能导致巨大的后果差异。其典故源于古代计量工具的精确性。这个成语强调细节的重要性,警示人们要谨慎行事,不可轻视细节。常用于描述在医学、驾驶、科学研究、法律审判等领域中,细节的重要性。同时,使用此成语时要注意场合、对象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