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朽行秽

成语”材朽行秽”详解

读音

cái xiǔ xíng huì

含义

  • 材朽:木材腐朽,比喻才能低劣或无用。
  • 行秽:行为污秽,指品德败坏。
  •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才能平庸、品德败坏,既无才又无德。

典故

  1. 《后汉书·崔骃传》
    崔骃在《达旨》中写道:”今君习其华而忘其实,玩其文而遗其质,材朽行秽,惧终无成。”讽刺当时某些人只追求表面华丽而忽视实际才能与品德。
  2. 《晋书·刘琨传》
    刘琨曾批评某些官员”材朽行秽,不堪重任”,指其德才皆不足,无法担当大任。
  3. 《资治通鉴》
    唐太宗评价某些庸官为”材朽行秽之徒”,认为他们既无治国之才,又无清廉之德。

近义词

  1. 才疏德薄:才能浅薄,德行不高。
  2. 庸碌无能:平庸无能,无所作为。
  3. 德才皆无:既无品德,又无才能。
  4. 行若狗彘:行为卑劣如猪狗。

反义词

  1. 德才兼备:品德高尚,才能出众。
  2. 才高行洁:才华横溢,品行高洁。
  3. 品学兼优:品德和学问都很优秀。
  4. 文武双全:文才武略俱佳。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老师说:”不认真学习、欺负同学的孩子,就是材朽行秽的表现。”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材朽行秽的人不会受人欢迎。
  2. 小学高年级

    • 他整天游手好闲,还爱撒谎,真是材朽行秽。
    • 材朽行秽的人,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
  3. 初中

    • 某些官员贪污腐败,材朽行秽,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 历史上许多昏君都是材朽行秽之徒,导致国家衰败。
  4. 高中

    •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材朽行秽的人很难立足。
    • 选拔人才时,必须避免材朽行秽之辈混入重要岗位。
  5. 大学及以上

    • 企业管理中,若领导者材朽行秽,整个团队都会陷入混乱。
    • 材朽行秽的政客往往靠欺骗民众获取支持,最终自食恶果。

错误用法

  1. 误用对象

    • ❌ “他虽然成绩不好,但很善良,不能算材朽行秽。”(材朽行秽强调”才德皆无”,仅品德好不适用。)
    • ❌ “这只猫很调皮,真是材朽行秽。”(该成语仅用于人,不能用于动物。)
  2. 语义混淆

    • ❌ “他材朽行秽,只是偶尔偷懒。”(偶尔偷懒不等于”材朽行秽”,程度不符。)
    • ❌ “她材朽行秽,只是不太会说话。”(不善言辞不等于才能低劣或品德败坏。)
  3. 褒贬误用

    • ❌ “这位科学家材朽行秽,却获得了诺贝尔奖。”(语义矛盾,材朽行秽是贬义,不能用于褒奖对象。)
    • ❌ “他虽然材朽行秽,但大家都喜欢他。”(逻辑不通,品德败坏者通常不受欢迎。)
  4. 搭配不当

    • ❌ “这座房子材朽行秽,摇摇欲坠。”(不能用于形容物体。)
    • ❌ “他的文章材朽行秽,毫无文采。”(”材朽行秽”不适用于评价文章质量。)

你可能感兴趣

才德兼备

才德兼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dé jiān bèi,指一个人同时具备才华和道德品质的优秀特质。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人才应当具备的两种品质。才德兼备的典故与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和官吏选拔制度有关。近义词包括德艺双馨、才华横溢等,反义词则为才疏德薄、德不配位等。使用才德兼备时需注意场合,避免滥用。在例句中,可以用来赞美那些真正具备优秀才华和品德的人。

才轻德薄

才轻德薄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都不足。其含义是才能不够出众,品德也不够深厚。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评价,强调个人品德与才能的双重重要性。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类似表述。它的近义词包括德薄能鲜、才疏学浅等,反义词则是才高行厚、德艺双馨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对象和语气,避免滥用和误用。

材雄德茂

材雄德茂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xióng dé mào,用于形容一个人既有才华又有德行。其最早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形容东汉时期将领和政治家马援才情出众、品德高尚。该成语与古代科举制度有关,是人才理想标准之一。近义词包括才德兼备、德艺双馨等,反义词为才疏德薄。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滥用、词义混淆等错误用法。例句中使用该成语形容人在才情和品德上的卓越表现。

珪璋特达是什么意思

珪璋特达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uī zhāng tè dá。这个成语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与众不同。其典故源于古代礼仪制度中的珪璋礼器,象征着尊贵和高尚。近义词包括才德兼备、出类拔萃、卓尔不群、德才兼备等。反义词包括平庸无奇、碌碌无为、才疏学浅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对象、用法不当和词义误解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和才华,如公司里的佼佼者、作品独具匠心等。

谢兰燕桂是什么意思

谢兰燕桂的读音谢兰燕桂的读音为"xiè lán yàn guì"。谢兰燕桂的含义谢兰燕桂是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人的才能或品德出众,如兰花般高洁,如燕桂般坚韧。这个成语的含义源于古代的文人墨客对兰花和燕桂的赞美,用来形容人的才华和品德。谢兰燕桂的典故谢兰燕桂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人墨客对兰花和燕桂的赞美。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象征着高洁和清雅;而燕桂则是古代文人笔下的常见题材,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德和才华。在古代,人们常用“谢兰桂子”来比喻有才华、品德高尚的人。因此,谢兰燕桂这个成语就逐渐形成了,用来形容人的才能和品德出众。谢兰燕桂的近义词兰质薰心:形容女子品行高洁,才情出众。兰心蕙性:形容女子性情高

材德兼备

材德兼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dé jiān bèi,用来形容一个人同时具备才能和品德。典故源于古代,但已不可考。其近义词有德才兼备、才貌双全等,反义词包括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搭配恰当,避免歧义,保留用于形容真正出色的人才。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都十分优秀时可以使用此成语。

德隆望尊是什么意思

德隆望尊是一个源于古代的成语,用来形容品德高尚、声望显赫的人。其拼音为dé lóng wàng zūn,含义包括品德、道德高尚,声望、威望显赫。该词源于《汉书·贾谊传》,最早用于形容西汉学者贾谊。德隆望尊的近义词有德高望重、德尊望重等,反义词则包括声名狼藉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用法混淆及滥用乱用。此成语可用于形容备受尊敬的长者、学者、商业领袖等,也可用来形容在社区或领域中有声望和影响力的人物。

晚节黄花是什么意思

晚节黄花的读音晚节黄花的读音是:wǎn jié huáng huā,其中“晚”指的是晚年,“节”指的是节操,“黄花”则是指菊花,常用来比喻人晚年的节操如菊花般高洁。晚节黄花的含义晚节黄花,字面上的含义是比喻人晚年保持高洁的品德或操守,如菊花般耐寒傲霜,不落俗套。它常常用来赞美人在晚年时期仍能保持高尚的品德和风骨。晚节黄花的典故“晚节黄花”的典故源于古代的诗词。在古代,菊花因其耐寒傲霜的特性而被赋予了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人们常用“晚节黄花”来比喻人到晚年仍能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怀珠抱玉是什么意思

怀珠抱玉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具有内在的美德和才华。其典故源于古代传说,被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和才华之出众。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德才兼备、才貌双全等,反义词则为平庸无能、才疏学浅等。在使用怀珠抱玉时需注意其含义、典故及正确用法,避免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或搭配不当。该成语展现出的美好寓意和富有诗意的气质,为人们所敬仰和尊重。

品学兼优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品学兼优”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品学兼优是指一个人在品德和学业上表现出色,是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该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可以从古代的儒家思想中找到其根源。在现代教育中,经常用这个成语来赞扬那些在学业和品德方面都表现出色的学生或教师。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品学兼优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